在对比甲午战争中日两国海军的火力时,人们一般都只注意到双方所装备的大中口径火炮。不过实际上因为当时测距手段有限,海战实际交战距离都在3000米以内,大部分时候只有1000至1500米。在这个距离上,即使是小口径速射炮也足以击中目标,加上射速快,单位时间内发射炮弹数量多,火力猛,因此也不容忽视。

哈乞开斯多管机关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乞开斯多管机关炮

黄海海战时,由于李鸿章在战前将原本计划装备胶澳炮台的10门格鲁森53毫米快炮和8门哈乞开斯5管37毫米机关炮紧急调拨给北洋水师,加装到了“定远”、“镇远”、“经远”、“来远”、“济远”等舰上,将双方参战军舰小口径速射炮之比缩小到了115比142,因此单就数量来说两国之间差距并不是很大。

“来远”舰尾部的小口径速射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远”舰尾部的小口径速射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海军的新式舰艇数量更多,而这些军舰上大多装备了哈乞开斯公司1887年研发的新式47毫米单管速射炮,综合性能较北洋水师装备的旧式小口径速射炮要强不少。因此总体来说,日本在这方面也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哈乞开斯47 毫米口径速射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乞开斯47 毫米口径速射炮

尽管小口径速射炮无法对军舰舰体造成致命破坏,但是对于暴露在甲板上的人员和没有装甲防护的舱室依然可以造成很大伤害。特别是北洋水师各舰火炮大多缺乏装甲保护,而日本海军战前又曾经研究过通过炮火攻击炮位,压制北洋水师火力的战术。所以当这些速射炮以一分钟20发炮弹的速度向北洋水师各舰倾斜火力的时候,无疑还是会严重影响北洋水师炮手们的发挥,并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北洋水师在大口径火炮上的有限优势,对海战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