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母亲已经去世十年了。

十年前的某天,我把母亲从北京带到农村老家,那个时候母亲已经到了人生中最后的阶段。她说她想回农村老家生活,不想在外面过日子,我陪母亲在家生活了两个月后她走了。

按照母亲的遗嘱,不办葬礼,不办三周年。她走了之后这个家也就不要了,让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都在外地好好生活就行了。

不知不觉,就过去十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十年里,不管是我还是大哥或者是大姐,她们都有回过农村老家,只不过老家的门是关着的,老家的院墙是坍塌的,就连父母的坟也很少有人去。

不知道为何,年纪越大越是想念老家,想念母亲。

我便自己一个人回到了农村老家,也只是刚到家,我的泪如雨下。便给大哥大姐她们打了电话,说我后悔听母亲的话了。

我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也违背了母亲的遗嘱。

1.

我始终觉得,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这不是自夸,而是从内心深处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都是母亲养大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才五岁多。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很一般,都是靠着家里面的男人出去挣吃的。日子过得艰难。

当父亲去世后,家里面所有的压力都在母亲和大哥身上。

其实当时母亲也算是年轻吧,她如果说要改嫁的话,也算是情理之中,也算是合乎情理,并不会有太多人说难听的话。

可是母亲没有选择改嫁。

当年确实有个男人见了母亲,说改嫁可以,但不能把女儿带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姐,二姐那个时候已经懂事了。说实话,如果说母亲选择放手,倒也不是不可以,但也就是从那次之后,母亲就下定决心,不管日子有多苦,她一定会把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抚养长大,绝对不会再说改嫁的事情。

大哥,二哥几乎是没有怎么上过学,好像也就是上到小学三年级便跟着家里的人出去打工,说是打工。其实就是一个学徒工,没有什么工资,只管吃管住就行,只是到了年底的时候,那老板心善,给大家一点路费,给了一点过年的钱。

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就挤在两张床上,我们兄弟三个人一张,大姐,二姐她们两个人一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因为谁把谁挤下床,我们几个人都会吵闹起来,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发脾气,她不管是谁的对,谁的错,只要动手她就统一罚站我们。

寒冬腊月,寒风刺骨,可以想象一下,站在院子里是多么的寒冷。

我们家里面吃的东西不多,舅舅偶尔会来接济我们一下。

慢慢的,大哥,大姐,二哥她们都出去打工了,家里面就剩下我一个人,其实我也想着等我读完小学五年级也出去打工,但是却被母亲拦住了,她说我们家最高的现在只是读到小学三年级,一家六口人,不能只有这样的文化水平,还是要往上面读一读,万一将来有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那个时候,读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大家觉得能认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也就够了,但母亲不这么觉得,她一直让我上学,后来家里面的人都出去打工了,生活的压力也就小了很多,母亲便一心一意陪着我读书,甚至在我小学毕业之后,没有让我去上镇上读书,直接把我拉到了县城里,给我租了房子。

母亲陪读,给我洗衣服,给我做饭。

对我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好好读书。

只是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当年中招考试的时候,只考了一个普通的高中,母亲不死心,非要让我复读一年,第二年,我还没有考好,只考了比去年好一点的一个学校,不过母亲也安心了不少。

后来,高中三年更是如此,大哥大姐更没有让我对钱有所担心,大哥大姐总是说,以后考上大学,不管考到哪个城市,不管在哪个城市落根,她们都会鼎力支持的。我前面说过了,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子,高考第一年,我勉强考了一个二本。

母亲觉得我肯定是没有发挥好,但其实母亲不知道,我已经是发挥超常了。

果不其然,母亲让我复读了。

农村的孩子,本身上学就晚,再加上我小学留过级,初三复读过,如今高三再复读,我已经21岁的人了,说实话,在班里面,读高三,已经算是一个大龄考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母亲才不在乎这些,她说既然要考大学,那就努努力,考一个好一点大学,争取走出去,走出去之后不要再回到农村老家。

就这样,我又复读了一年,复读的这一年可,以说是很艰辛。每天两点一线,每天只干一件事情,那就是读书。

吃饭是母亲做好之后给我端到屋里面的,也从来不让我刷锅,刷碗。

衣服也是母亲给我洗。

就这样,第二年果然考了一个普通的一本。

可哪怕是普通的一本,母亲也很高兴回到了农村老家摆了三桌。

这三桌,都是我们的至亲,有大伯也有一些邻居,还有舅舅。

这些至亲的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给我们这个家很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舅舅,在我很小的时候,给我们家送吃的,送大白菜。母亲在家一个人收割庄稼的时候,也是舅舅和大伯她们两个人过来帮我们家收麦子。

大伯其实对我们家也挺好的。

家里面的院墙,曾经坍塌过两次,都是大伯找的村里面的泥瓦匠给修缮好的。修缮的钱也都是大伯出的,因为他知道我们家压根就没有钱。

农村的房子,夏天的时候经常漏雨,外面下大雨,屋里面下小雨。

有时候我们都会被雨水淋醒,东躲西藏的。

母亲有时候就抱着我们哭,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

没有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我头顶着盆,大姐头上套个塑料袋儿,我们东躲西藏着,在半夜里冻得瑟瑟发抖。

后来也是大伯,从家里面拿了一些瓦片,爬到房顶上给我们换了瓦。

房子修修补补,那些年大伯和舅舅她们都没少处理。

只是考上大学之后,我就去了外地,老家就母亲一个人生活。

不过母亲也没有闲着,因为那个时候大哥,二哥都有了孩子。

因为我们都在北京,母亲也就跟着我们在北京生活,她去大哥家照顾一段时间,去二哥家生活一段时间,也会来我这里,当然了,更多的时候。是母亲跟着我生活。

过年的时候,大哥,二哥,大姐她们几乎是不回农村的,也就我和母亲两个人回到农村老家过年。

说是过年,其实就是回来看看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我们办年货的东西很少,割二斤肉,买点果子和鞭炮,其他的就没有了,连春联都不买,母亲说过年,就是过个年味儿,就是跟家里面的人走动走动,其它的也就不太重要了。

过年的时候,我们会买很多礼品去送给大伯或者送给舅舅,也给周边邻居走动一下。

虽然说我们不怎么生活在农村老家,但每次回到家的时候,邻居们对我们都挺热情的,还给我们送饺子,给我们送菜。

那种热情是在外地体会不到的,也是很久违的。

母亲才五十多岁,身体还算可以,她经常从北京回到农村老家,从农村老家干完农活之后再返回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来回回从来都是她一个人。

只是这么年轻的母亲,忽然间就住进了医院。

在医院两个月之后,她就执意要回到农村老家,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就知道母亲时日无多了。

大哥曾跪在床前,求母亲一定要留下来看病,还说所有的医药费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是能够承担得起。

但母亲很平静,也很冷静,她说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人都是有定数的,不必强求。

她还说,只是想老家了,想回家看看。

劝不动。

没人能够说得了母亲,她脾气倔了一辈子,从父亲走了之后就这样。

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陪着母亲回到了农村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