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戚列传

外戚列传

《新唐书·外戚列传》共一卷,记载了十几位外戚,本书选取武三思、杨国忠为代表。

武三思(?—707年),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女皇武则天的侄子,官至宰相。

武三思曾因父亲获罪,被流放到远地,直到姑姑武则天掌管大权后,才被召回京城,受到重用。武三思资质平庸,但在武则天的庇护下,一路高升至兵部、礼部尚书。

690年,武则天称帝,开始大封武姓宗族为王,武三思被封为梁王,并担任宰相。武则天对他很是喜欢和信任,多次亲自到他的府上,给予丰厚的赏赐。

武三思擅长逢迎。当时,武则天宠信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人,这些人深为朝臣所不耻,而武三思却能屈尊降贵地奉承他们。每次薛怀义骑马出宫,身为宰相的武三思毫不避讳别人的眼光,一会儿帮他扶马鞍,一会儿帮他握缰绳,还不忘叮嘱:“薛师傅多加小心!”不知道内情的人,会误以为他是个奴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三思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也是百般讨好,不仅盛赞张昌宗有仙人的仪态和气度,甚至引导朝臣写诗赞美他的非凡之姿。若是张氏兄弟骑马,武三思就紧紧尾随马后;若是张氏兄弟坐车,武三思就亲自驾马,挥鞭吆喝。

早年,武则天将太子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李显和武三思这对姑表兄弟亲上加亲,成了儿女亲家。705年,宰相张柬之拥戴李显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紫薇城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

唐中宗将武三思看作知己,视为心腹,对他十分信任,武三思更加得宠。中宗为人中庸,缺少帝王的决断,妻子韦皇后则积极参与朝政。武三思对韦皇后阿谀奉承,两股势力成为朝堂上强大的政治力量,左右朝政,大肆残害忠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皇后野心勃勃,武三思心怀鬼胎,两人试图联手废黜皇太子李重俊。武三思让儿子怂恿安乐公主,请求中宗册封她为皇太女,以便在将来继承皇位。武三思的一系列行为让李重俊感到了威胁,707年,李重俊调集羽林军,集结对武三思心怀不满的官员,假传圣旨,闯入武三思的府邸,杀掉了武三思和武崇训。

武三思死后,中宗为他举哀,甚至废朝五天。唐中宗的弟弟唐睿宗继位后,认为武三思是奸逆之臣,劈开他的棺椁,夷平他的墓地。武三思德不配位,最终自掘坟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国忠(?—756年),本名杨钊,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武则天宠臣张易之的外甥,杨贵妃的堂兄,官至宰相。

年轻时的杨国忠不学无术,嗜酒好赌,亲戚朋友都很鄙视他。后来发愤参军,表现优异,得以担任小官。堂妹杨玉环得到唐玄宗的恩宠,被册封为贵妃,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因此得势,杨国忠也开始飞黄腾达。因为升迁太快,行为举止散漫,朝中大臣都对他嗤之以鼻。

杨国忠在京城长安立足之后,借助杨氏姐妹得宠的优势,揣度圣意,投其所好,渐渐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玄宗每年十月都会陪同杨贵妃驾临华清池,而杨国忠和三位姐姐的府宅相接,五家人往往列队共同出行,杨国忠在前引路,耀武扬威。玄宗还经常到这几家做客,杨国忠就安排好酒宴歌舞、珍馐珠宝,令晚年贪图享受的玄宗非常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到了皇帝的青睐后,杨国忠开始千方百计地巴结权臣李林甫。李林甫因为在册立李亨为太子一事上没有功劳,怕日后会有隐患,开始谋划除掉太子。杨国忠在李林甫的暗示下,先诬陷太子妃的兄长勾结边境统帅,欲立太子为帝,而后诬陷太子的妃嫔及家人,导致数百家被杀。杨国忠借助李林甫的关系,肆意放纵,为非作歹。

751年,玄宗下旨攻打南诏(今云南省大部),杨国忠趁机举荐主将,结果导致全军覆没。贪图军功的杨国忠非但没有据实上报朝廷,反而伪造战功。第二年,李林甫病逝,杨国忠接替他成为首席宰相,开始大权独揽。

两年后,杨国忠又派数万兵马攻打南诏,结果主将受敌引诱,战死沙场,再次战败。杨国忠故技重施,向朝廷上奏了捷报。两攻南诏,损失惨重,杨国忠却置之不顾,朝堂没有一个人敢就此事多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年,唐玄宗安排杨国忠选拔官员,杨国忠在自己的私宅展开了注册、登记、任职等一系列流程,所有事项、名单都决定好之后,叫上相关官员到官署唱名公布,仅一天就完成了所有工作。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坐在珠帘后面,指名道姓地嘲笑来往任职的官员,使得选拔官员这等大事毫无严肃性可言。

事后,奉承杨国忠的人竟然在尚书省南边给他立碑,歌颂他选拔英才的能力。杨国忠由此把握了选官大权,其他部门都插不上话。

后来,胡将安禄山成为玄宗信任的宠臣,他对杨国忠颇为不服,杨国忠便经常向玄宗告状,直指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玄宗只当这是将相不和,并未放在心上。自此,杨国忠和安禄山开始针尖对麦芒,暗中较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国忠任宰相后导致政治腐败,民怨沸腾。安禄山便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起了叛乱。756年,叛军攻陷潼关(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境内),长安危在旦夕,玄宗仓皇逃往蜀地(今四川省)避难。

行军到达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境内)时,酷暑之下,饥饿疲惫的将士们拒绝前行,太子李亨借机煽动士兵们,称杨国忠是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恰好此时,有数名吐蕃使者向杨国忠讨饭吃,被激怒的士兵们立即将他们包围起来,大喊道:“杨国忠与吐蕃谋反!”将杨国忠乱刀砍死。

杨国忠利用杨贵妃的关系,官运亨通,平步青云,最终却因为跋扈贪婪,专横擅权,落得千古骂名。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九册《新唐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