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公子

孤独的反义词是什么?

乍看这个问题,思绪会忽然一滞,然后脑子里依次蹦出幸福、美满、开心、快乐、热闹等词,但最终都因不够准确而一一否定。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哪怕很多人聚在一起,也不能代表他们就不感觉到孤独。这样想来,“孤独”连个反义词都没有,是真的太孤独。

极致的孤独是会杀死人的。云南昭通的大山深处,就有一位88岁高龄的孤独老人,自老伴去世,死就成了他所向往的解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一共有4个儿子,2个女儿,二儿子夫妇住在距老人50步外房子中,其他子女全都搬到了城里。

虽说二儿子住得不远,其他儿女也经常提出要带老人出去玩,但老人还是经常说,自己很孤独。有时即便被孩子接出去了,也总闹着要回来。

2023年,老人喝农药自杀,所幸被家人及时发现,救了回来。孙女小林担心爷爷,便在爷爷家里装了监控,家人们还一再交代附近的小卖部,千万不要卖农药给老人。

但老人还是决绝地在住了70多年的老房里自缢了。离世前,他对着监控喊孙女:“小林,你来看下爷爷嘛,爷爷要走了,爷爷过不了啊,走了算了......”

待孙女看到监控时,爷爷已不在人间。孙女悲痛欲绝,说自己心都要碎了,“这是我永远的遗憾”。

人世间一直重复的遗憾,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而比它更遗憾的,是亲已待而子未养。

说句诛心的话,爷爷在老房子里等了几十年,是被孤独慢慢折磨死的。

其实比较而言,爷爷的子女、孙女根本谈不上不孝顺,最起码爷爷的衣食是无忧的,但衣食的无忧,根本没办法抵抗一个暮年老人的精神缺失。

子女成家立业,这个不可避免,可偌大之天地,难道就没有老人们的身心俱栖之所吗?

如果子女没有时间和精力,那么让有时间和精力的人代为照顾,或者让孤独的人相互陪伴,可行不可行呢?

很多年前就听过一种说法,中国的养老行业是朝阳产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行业亟需扩大配套资源。

但说是这么说,理也确实是这个理,真正落到实处上就很拉垮了。这么多年过去,养老院并没有增长多少,床位费依然是那么贵,看护们打骂虐待老人的新闻仍然时有发生。

事关亿万老人能否安度晚年的群体大事,动作最大的反而是所谓的金融行业。一批原先搞小贷公司的流氓骗子皮包公司,借养老公寓等噱头大搞非法集资。

那些上当的老人们,不仅晚年没有着落,辛苦积攒的养老钱也被洗劫一空。可他们又有什么错?他们只是想体面地安排好余生,不给儿女拖后腿而已啊。

我们好像总在陷入同一个怪圈——所有人都看得到问题,却又没有任何实质性解决措施。就像老人心里的孤独,我们都看得到,却又解不开。

但现实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而目前中国老人的养老架构还是“9073”模式,即约90%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机构养老。也就是说近3亿老人,90%都在家里靠儿女奉养。

母养我小,我养母老,这当然是天经地义的孝道,但是在绝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且各行各业都非常内卷的今天,精力着实无法兼顾的儿女们,应该允许有其他的选择,那些失去伴侣的独居老人,也应该有更好的、更能宽解老心的去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时间已经很紧迫了,重视、解决老人们的养老问题刻不容缓,在不久后的未来,我们也会成为他们。

怎样让老人们过得好,一方面固然要仰赖于政府对于行业的管理建设,比如大力鼓励养老行业的发展,增加养老配套设施,完善加强对现有养老机构的规范和监管等。

但在外部资源还不够充足的时候,老人顺意与否,更多还是在于亲人朋友的陪伴与关怀。俗话说有情饮水饱,绝不仅仅指爱情。

看看视频里那个呼唤孙女的老人吧,杀死他的并不是物质的缺失,而是孤独。

我们都明白的,很多想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其实不是在期待死。

而是在渴望爱。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