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月18日的清晨,在昆明市内错综复杂的街道中,各大报社的报童来回穿梭,嘴中还不断呼喊着:“范军长被刺!”

这场惊天的血案惊动了全国,成为媒体的热点新闻,国民党政府下属的媒体争相报道此事,一股阴谋论之风飘荡在抗日统一战线中。

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关键时期,凶手竟然不顾国仇家恨,当着军队和警察的面,明目张胆地刺杀军职人员,可谓目无法纪。

范石生的家属悲痛欲绝,当晚就致函给蒋介石说:“希望委员长能够严惩凶手,彰显国家的法律,维护社会的稳定!”

然而,范石生的离奇死亡,无法确认是一次仇杀还是政治谋杀,凶手虽然被判九年半的徒刑,却在10个月后被释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滇军战将、朱德受困

1887年,范石生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出生,从小便跟随父亲学习四书五经,年龄稍长后又跟随伯父学习中医。

16岁时,范石生考中了清朝的秀才,并在不久后进入云南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期间,范石生受到进步教师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

毕业之后,范石生被普洱县高等小学聘为校长,然而,接受进步思想的范石生却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在李鸿祥的介绍下,范石生来到了云南新军,成为了军长蔡锷的一名文书。

1909年,范石生决心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进修,并在这里认识了朱德等人,还与志同道合的朱德结为了异姓兄弟。

完成讲武堂的进修后,范石生被分配到了19军中,出任了一名标排长,23岁的范石生从此走上了军旅之路。

1911年10月,范石生和朱德参加了辛亥革命,两人跟随蔡锷攻打了云南总督府,这让两人被当时的人称为“少年英雄”。

两年后,范石生和朱德同时出任了滇军的营长,嫉恶如仇的两人一起抓捕了土匪头子,并当着百姓的面将其活活烧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5年,袁世凯不顾各界人士的反对,复辟帝制,蔡锷随即率领军队响应护国讨袁运动,范石生和朱德以支队长的身份,与英勇善战的曹锟展开斗争,两人强势地攻进了吴佩孚的司令部。

讨袁战争结束后,因为战功卓著,范石生升任为师部的少将参谋长,滇军名将的锋芒开始逐渐显露。

陈炯明攻打广州时,范石生拼死护卫孙中山周全,率领滇军与陈炯明展开殊死搏斗,被孙中山称赞是“功在国家”。

1926年5月,北伐战争爆发后,范石生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北伐预备队,周总理等共产党人广泛在预备队中宣传革命思想,使得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令范石生的内心大为触动。

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时,共产党人遭到“清剿”,范石生气愤地说道:“这还算什么革命?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都不顾了。”

面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为,共产党人决定进行武装反抗,南昌起义随即爆发,范石生和朱德从此分道扬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镇压起义军,蒋介石调集两广地区的军队,分三路进攻起义军,范石生所在的滇军部队被编入左路军,驻守北江沿岸。

此时的起义军正处于福建长汀地区,并准备由闽粤边界向广州的潮汕地区进军,国民党其他两路军队紧追不舍。

1927年9月,进入广东的起义军决定分兵,周总理和贺龙带领一部分起义军径直前往潮汕地区,朱德则留守三河坝地区。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追击部队,起义军寡不敌众,主力部队遭受严重损失,最终被冲散,完成阻击任务的朱德开始向西北方向转移。

10月初,朱德带着2000名起义军一路西进,在克服多重困难后,抵达湘、粤、赣的交界地区,可部队却已经伤亡过半。

望着仅剩几百人的起义队伍,朱德的内心百感交集,这些经历过南昌起义的战士,都是革命意志纯粹又坚定的人。

保留这些起义战士,就是保留了经过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指战员,而且也为未来的革命留住了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寒冷冬季的来临,起义军开始面临物资短缺的问题,许多战士不仅穿着单衣短裤,还难以吃饱饭。

更为关键的是,国民党反动部队穷追不舍,起义军的枪支弹药严重不足,朱德和陈毅等人,反复多次商议了此事。

想到革命的前景,朱德变得茶不思,饭不想,就在众人犯愁之际,国民党报纸上的一则消息,令朱德眼中一亮。

这则消息便是:“国民党范石生将军率领革命军抵达湖南郴州,执行换防工作。”朱德的内心有了一个清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