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从结果论上说“范闲进宫后庆帝没把他怎样,可见在庆帝眼里范闲欺君根本不算事”。No,No,No。庆帝的消气分为几个步骤,只要踩错了其中一步,范闲就万劫不复。

有人说父子情足够维系庆帝留范闲一命,这一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所谓的底线只是“留一命”,让范闲成为一个能喘气的物件,我认为庆帝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的。所以陈萍萍说范闲会死也没错,如果庆帝真的降下惩罚,死或许反而是一种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帝宣陈萍萍进宫,却没有见他。这是个很微妙的反应,说明庆帝在盛怒之下,第一个阶段进入自我理性克制,他强迫自己屏蔽外界的干扰,凭自己的理智梳理对错的平衡。

侯公公是庆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但他拒绝替范闲传话,甚至连引荐范闲见庆帝都不肯。这说明他这只老狐狸很清楚庆帝就在暴走的边缘,随时随地可能被外界激怒。看陈萍萍“劝”庆帝这段,侯公公作为一个背景板微微点头,说明他心里其实是想帮范闲的,但他最终什么都不敢跟庆帝说,说明庆帝在这件事的态度上过于坚决、敏感、冷漠,旁人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殃及池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萍萍见庆帝的那段对话是相当小心翼翼的,他既要冷处理自己与范闲的关系,又要相对自然地提出文坛对范闲的崇拜。庆帝已经愿意听陈萍萍把话说完了,说明他已经完成了自我控制的第一阶段,怒气值由100%减止95%。

陈萍萍摆出文坛的事,是在暗示庆帝不要以欺君之罪处死范闲,这是他要闹大范闲之死的根本原因,但陈萍萍觐见庆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帮范闲传递东西。陈萍萍利用文坛施压,其实只是挽救范闲的小小点缀,范闲成功上交了图纸,让庆帝消了一小点气,所以才会有后面范闲觐见的机会。这是庆帝消气的第二阶段,我认为他的怒气值由95%减至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说一顿全员大折腾,才减少了十分之一的怒气值。这完全相当于气没消嘛,考试90分都能算优秀成绩啦。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范闲认错的这场戏。

范闲进宫的全过程,庆帝始终没有面对面见他,全程是通过屋里的一面镜子来观察范闲的反应。正常的觐见,无论帝王在不在面前,臣子都是要低头的,所以只要范闲规规矩矩地陈述,他就不应该知道庆帝房里有面镜子对着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场戏的气氛是很诡异的,表面上看起来是庆帝看不到范闲,但其实是庆帝故意放宽了自由度,想看看范闲的言行举止是否一致,他就是想知道范闲是真的认错,还是为了逃脱惩罚的迎合,他一定要确定范闲的可控程度,有风险不趁手的枪对庆帝来说宁可不要。

瓢虫其实就是范闲的写照,如果没有范闲帮它翻身,那么它就永远翻不过来,更谈不上飞走。“我命由他不由我”,对瓢虫来说这个掌控它生命的人是范闲,而对范闲来说这个掌控他生命的人则是庆帝。这段类比很巧妙的暗示了范闲的真正处境,他的生死存亡实际上只在庆帝的一念之间,庆帝根本就没有打消对他的质疑与衡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庆帝真的想走个过场原谅范闲,这段对手戏完全不至于折腾这么久。在范闲最初的计划里,他并没有打算供出神庙的事,是他在发现说完了准备的台词后庆帝仍没有反应,所以他才顶着陈萍萍的警告加码了神庙的细节,也恰恰是这段剧情之后,庆帝的行为才微有调整。终究,打动庆帝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父子情分,而是神庙的秘密高于一切,帝王身份远高于一切。

一声“滚”,才暗示着庆帝决定松口,所以范闲赶紧溜了,甚至不敢计较这场虎口脱险连庆帝的面都没见到。

此时庆帝的气消了么?其实没有,庆帝怒气值目前有60%,至少是可以谈判的及格线了。所以范闲才说他要“自己活过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其实是指,倘若范闲没有能力让自己活过来,那么庆帝也不会拉他一把,真没活过来那就去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帝的气最后消了吗?

从他故意把范闲的死闹得天下皆知的举动来看,他是在泄愤,故意增加范闲复活的难度。

从庆帝在家宴上的反应来看,他的气并没有全消。庆帝不想现在处理二皇子,所以他就是要让范闲按照他的规矩行事,所以同意二皇子的提议把范若若嫁出去才是真正的对范闲的惩罚。庆帝确实不拘一格,他可以对范闲假打,他可以容忍范闲不跪,这些不痛不痒的小事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不是事儿”,但如果你想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就两字——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