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济源,有会必有戏,会和戏是分不开的。

排名前二的两大会都和节气有关,清明时节的思礼会,可以去买入夏的衣服和凉鞋;小满节气的㾄街会,已接近小麦收割的季节,曾经赶会的主旋律就是准备叉子、镰刀、扫把等。除此之外赶会最大的趣味就在于会场几乎集齐了所有种类的吃食零嘴,琳琅满目的衣服,光怪陆离的玩具,价格还比平日要便宜一些。我们村勋掌的会介于这两大会之间,因为村子大,当年赶会的规模也不小,名字却起得有点随意和潦草了。拢会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抓阄抓的,一年两个会,上半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下半年的会是农历的十月初十。十月十的天气一般都立冬了,有时还会下雪,的确不是赶会吃嘴的好时节,还是三月二十八的会好,不算是很热,也很适合外出,还能享用各种各样的吃食,最为好。

村子的中央大道,被各路商家的帐子搭得密不透风,水泄不通,叫卖声此起彼伏,耳边都是嗡嗡声。最喜欢的是从会场这头挤到那头,赶会就等于是“赶灰”,一时间挤得尘土飞扬、满头大汗也乐此不疲。哪怕不买东西,东瞅瞅、西瞧瞧,视觉感官敢算是得到了极大满足。那些年的小偷甚多,挤来挤去经常发生钱被偷了或是丢了,我也很渴望能借机发个意外之小财,捡上几毛钱,就会得意很久。还有一大乐趣是在会场上捡冰糕棍子,每个人手里都会有一大把,可以一群人玩挑棍子的游戏。

用我多年的赶会经验,总结出赶会必备的三件套:喝一碗肉丸子、吃一盘转圈旋出来的凉粉、回家再给老人捎一份豆渣糕(现在洋气点的叫豌豆糕),这三样整齐活,会就赶的值了。

那时的肉丸子也没有细分那么多种类,像什么牛肉丸、驴肉丸、猪肉丸之类的,只要是炸出来的丸子,也可能是素面疙瘩,可依然很好吃。搭个简易的帐篷,放几张长桌,配几条长凳子。两个炉子放上口大锅,一锅里煮肉丸子;一个锅里煮杂碎,小火煨着,背后都备有装满干肉丸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子。锅里熬制的老汤煮着肉丸,很奇特的刺激着你的味蕾,那香气直钻你的鼻孔,即使吃饱饭了,也想来上一碗。三叔当年怀揣馒头到会场,在肉丸摊前豪气的吆喝“舀二分钱肉丸,多加点汤,我还泡馍嘞……”,让我们当成笑话梗开心了好多年。特别是看夜戏后扛着凳子回家,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挤到肉丸摊前,睡眼惺忪的用粗瓷浅碗吃上一碗肉丸,再喝一口肉丸汤,当晚的梦都是香的。儿时牙齿好,还经常去买商家的干肉丸吃,为了便于贮存,肉丸往往已经没有了水分,很耐嚼,一个肉丸子当零食能吃好久。

用绿豆粉在大盆里做出来的凉粉,脱模就是滑滑的,圆圆的,用那种带着把手的篦子由内到外的一圈圈旋,旋出的凉粉条子长长的,洒上一点凉水,很利索地抓入碗里,放上盐、醋、煮的香料水,凉粉的灵魂拌料应该就是芥茉了。那种用芥茉粉加水混出来的汁,最地道。搅拌均匀,挑上一筷子,突突噜噜吃进嘴里,辛辣味瞬间直窜鼻孔和脑门,眼泪、鼻涕混流,那酸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谁吃谁知道。

黄黄的夹着柿瓣的豆渣糕,正确的叫法应该是豌豆糕吧,平时尚不多见,只有在赶会时才能尽情享用。这美味不需动用牙齿,入口即化,绵密香甜,软糯细腻,赶会回家时顺便带一块捎给家中没牙的老人,看着老人瘪着嘴细细的品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真是妙不可言。

既然有会必有戏,那戏肯定是重头的了,戏台在村子中央,中间宽宽大大的戏厅,左右各有一个小耳房,是用来演员化妆换装的。儿时经常没事就从外边爬到窗户上,看演员化妆,最喜欢看的就是旦角柳眉凤眼红唇,个个赛仙女;最不喜欢的就是看大花脸上妆,满脸油彩,或狰狞或凶猛,往往演员还会哇哇的大叫吓我们。跑龙套的、老生化妆觉得很敷衍……演员化得细致入微,我们看得如醉如痴。

豫剧是省戏,赶会请来的豫剧团居多,那琅琅上口的《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吊孝》《大祭桩》几乎是必有的剧目。有时也会请曲剧团,比如百看不厌的《卷席筒》《陈三两爬堂》。再不济勋掌村还有野生的怀梆剧团,院子里的八爷是唱旦角的;老法恩是唱花脸的;整天戴着礼帽、衣衫飘飘的才伯是唱老生的……我们不光看,而且还抄戏词,做游戏就扮演戏,哼哼唧唧、扭扭捏捏的都会唱上两段。最喜欢的就是时逢赶会必放假,因为演员吃住多安排在学校,占了我们的教室,肯定放假。正常都是三天会,起会、正会、末会各一天。不足意的就五天会,在循序渐进中慢慢推进,预备启动就得两天,正会早中晚三场戏,往后就每天减一场。很喜欢从初始寂静到一点点的显露繁华,无限接近幸福的时候最幸福,繁华过尽终归平淡,喧闹过后终归寂静。赶完会那天早起寂寞的上学路上,是我最惆怅的时刻,只有那满地垃圾,推倒的土灶台,在无声的诉说着曾经的热闹与喧哗,心里就盼望着十月十的会赶紧到来。

时过境迁,勋掌村会的知名度越来越小,摆摊赶会的商家也觉得无利可赚,大家都觉得挺没劲的,看戏的人不多了,有时赶会就不再请剧团演出。我却很怀念当年的勋掌会,三月二十八会已淡然而过,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希望到十月十的会,我们一起回去喝肉丸,可好?

作者简介

孙小梅,河南济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