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康旭阳

实习生 韩舞阳

通讯员 丁丽

龟山是怎样形成的?龟山和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有啥关系?5月17日,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联合龟山风景管理处,在龟山公园举行地质科普研学活动。早上8时不到,汉阳弘桥中学的学生们就来到龟山公园,沉浸式探寻龟山地质奥秘。

地质科普研学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质科普研学活动

从龟山公园东门进入园内,沿山路前行,每一处石头都有着各自的故事。

“同学们知道吗?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龟山的岩石主要为石英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其有着强度大、抗腐蚀、耐风化等特点。”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曾芳介绍,即使这些岩石都有着几亿年的“高龄”,但仍然坚硬致密,这也是“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选址于龟山和蛇山的重要原因之一。

循山而上,来到屈原望郢台,武汉长江大桥全景尽收眼底,一些学生不自觉地发出“哇”的惊叹。

“一桥飞架南北”连接着武汉两岸,为武汉人民带来了交通便利,这背后凝聚着地质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曾芳介绍,龟山与蛇山之间江面更窄,两山较高且基岩坚硬,有利于降低工程难度。当年,湖北地质工作者们为此勘探了数年,才最终选出了建造大桥的最优位置。

从龟山看长江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龟山看长江大桥

“武汉在中生代时期受到南北向的挤压,形成了东西向的褶皱,龟山所在的位置就处于褶皱带上,而褶皱的类型有‘向斜’和‘背斜’两种,有同学知道龟山所在的褶皱属于哪一种吗?”“向斜!”“背斜!”不少同学抢答道。

“背斜类似于手背,向上凸起,向斜类似于手心,向下凹陷,但凸起来的龟山却位于向斜的翼部。”曾芳揭秘道,这是因为背斜轴部受到拉张力易形成劈理且向上凸起,受到的侵蚀强度大,而向斜受到的侵蚀强度则相对较小,经过千万年的侵蚀,向斜翼部耐风化的泥盆纪石英砂岩逐渐凸出地表,形成现今的龟山。

最后,同学们来到“一桥飞架”观景处,从不同的视角再次领略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壮阔。曾芳老师还从桥身的基本结构上,将武汉长江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进行对比,向同学们科普两座桥基的深度区别及其背后原因。

一路上,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不少同学一边听着科普讲解,一边还拿出笔纸写下知识点。“来之前没有想到学校旁边的龟山蕴含着这么多知识,曾老师讲得透彻易懂,收获很大。”王同学说。

弘桥中学高一四班班主任张老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班上的学生们平时对地理知识很感兴趣,这次科普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知识变得更鲜活了,同学们对这些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据悉,5月25日—6月1日是湖北科技活动周。此次研学活动是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的科技周预热活动。科技周期间,该院还将举办科普讲座,让更多同学了解身边的地质知识。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