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赴重庆参加和谈,这一消息一下子轰动了山城重庆。

在抗战期间,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也是各个民主党派人士聚集的地方,毛主席在抵达重庆第三天下午,就专程赴特园拜访了著名的民主党派人士张澜,张澜告诉毛主席:

“我不相信蒋介石有和平民主的诚意,是假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毛主席一听张澜如此说,风趣幽默地回答:

“我们就来一个假戏真做,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明辨是非,这场大戏就有价值了。”

尽管那时重庆谈判过程始终不是很顺利,但在全国人民的期许下,毛主席还是希望能够同国民党当局和谈,争取能够团结的一切力量来实现和平民主的愿望。

然而事实就是,蒋介石仅仅只是利用和谈当幌子,为他调集兵力争取时间,也就是在重庆和谈期间,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派兵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控制的长治地区。

消息传到重庆后,张澜等民主党派人士听说这件事后无不愤慨,张澜更是大声疾呼:

“重庆在谈,山西在打,这不贻笑于天下吗?”

后来在刘伯承、邓小平统一指挥下,我军在上党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军13个师一个挺进纵队3.5万人,俘虏3.1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民主之家匾额

毛主席在重庆积极与各个民主党派人士交换意见,为实现和平不遗余力地奔走。1945年8月31日,毛主席在住所桂园会见了“小民革”(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的领导人王昆仑、屈武、侯外庐、许宝驹、谭惕吾等人,准备先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发表看法。

席间王昆仑隐隐表示出了对和谈的隐忧,还悄悄拉着毛主席耳语:

“这里不安全,最好早些离开。”

毛主席当时尚以为,作为民主党派人士,王昆仑只是担忧未来中国未来的和平,还风趣幽默地说了一句:“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大家再推一把,拉一把,国共两党准会结婚。”

“我们的目标是四个字‘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的打算正好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他愿意边打边谈,我就边打边谈,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毛主席并未想到的是,王昆仑其实是在担心他的安全,早在三十年代,王昆仑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传奇的一生。

王昆仑:悼词揭露他的真实身份

1985年8月,曾任民革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王昆仑与世长辞,享年83岁,中共中央在给他的悼词中,盛赞王昆仑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卓越领导人”。

一直到这个时候,王昆仑是中共党员的身份,才为世人所熟知。

就在王昆仑逝世后不久,无锡人民为了缅怀他,特意将他生前住过的“七十二峰山馆”开辟为王昆仑故居,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还亲自为故居题写了匾额。

王昆仑与中国共产党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时期。

1902年,王昆仑出生于江苏无锡姚宝巷,幼年时便跟随父母来到了北京定居,并先后在北京新开路小学、第四中学读书。王昆仑在中学读书期间,一度中断过学业,那时他的身体很不好,后来因病不得不休养了一段时间,对王昆仑而言,这是他人生一段不大不小的挫折。

王昆仑后来考上北大后,正值新文化运动期间,加上北大开明的风气,王昆仑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不仅仅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段时期里,他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立志要探寻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王昆仑故居——七十二峰山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王昆仑在北大学生干事会讲演股工作,经常外出演讲,号召国人抵制日货,学生的爱国行为引起了当局的不满,下令将学生关押起来,王昆仑也被逮捕,然而没过多久居然就被放了出来。一打听才知道,王昆仑尽管是一个大学生,但是却长了一张“娃娃脸”,警察一看还以为是哪家的小孩儿跟着学生们玩儿,所以就把他给放了。

王昆仑在北大读书期间,深受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1922年,北洋政府任命彭允彝出任教育总长,引起了师生们不满的情绪,为了争取全国的支持,王昆仑作为学生代表南下上海,在同僚引荐下,与孙中山先生见了一面。作为一名爱国学生,王昆仑与孙中山一见如故,在他的介绍下,王昆仑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在北大学生中,成立了一个国民党秘密支部,致力于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斗争。

1926年,王昆仑自天津南下广州,投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当中,在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担任政治部秘书和政治教官,同年7月,王昆仑随军北伐,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秘书长。

王昆仑从个人来说,倾向于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国民党右派坚持斗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昆仑也愤而辞去了职务,奔走于广州、无锡、上海、南京,从事反蒋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王昆仑

尽管在三十年代初,王昆仑就已经当选为立法委员,但那时王昆仑就已经开始潜心研究学习马列著作,特别是后来“九一八事变”以后,王昆仑在姚宝巷老宅和鼋头渚太湖别墅,潜心学习同时还积极联络了一批进步青年,从事革命运动。

王昆仑对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的做法十分不满,并以不同的笔名在报纸上发表抗日文章,虽然在社会上反响热烈,但在国民党当局内部却不起波澜,那时蒋介石正积极发动对中央苏区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在采纳了杨永泰“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后,对王昆仑的说辞就更加不屑一顾。

现实的种种打击,让王昆仑意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并萌生了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1933年,王昆仑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利用国民党元老的身份,在国民党内部展开民主运动与爱国统一战线的活动。

1935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属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无锡万方楼召开会议,万方楼原来是属于王昆仑父亲的私产,这次会议王昆仑作为南京读书会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

但让王昆仑也想不到的是,他们这次会议实际上早就被戴笠的军统特务暗中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