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江西奉新县奉先寺发现的《个山小像》是现存唯一的八大生前的画像

但凡我们谈中国画,有一个人是绕不开的,那就是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给后人留下了那么多话题,引起了那么多艺术家的共鸣,这不得不说,是美术界的一个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大山人作品

然而任何天才、伟大的艺术家背后,都经历了非常人能想象的痛苦,内心的震动,最终流露于笔端,发人深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大山人,明朝宗室的后裔,当清军入关,横扫中原,八大也把自己的哑和癫,作为自己与俗世的屏障,时常选择性地犯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并非全哑之人,偶遇知己也能说几句,只是这世界,值得开口说话的人事又有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晚上,八大山人走了一百二十公里,回到自己出生的地--南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东奔西跑,狂乱的穿行在大街小巷,一个人,哭着,笑着,舞着,唱着.......

也许这时的他已然得到了某种心灵的解放,他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去庆贺心灵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清军消灭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深感社会稳定之必要,于是开始笼络汉人,赦免明宗室后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大山人仿佛在黑暗中被拘禁了很久的囚徒,一下子看到了真正的阳光,自由了!放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梦醒时,他非僧非道非儒,就是一个以“驴”名的卖画为生的画师。

八大的画异常简单,却精于构图,往往是一张白纸,两三笔,甚至两三个墨点就完成了。很多画中鱼鸟眼睛都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似睡非睡、漠然、冷眼看人间的眼神,而这种令人难忘的孤傲和淡漠,正是八大最显著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多岁的他花了二十几年,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在对永恒的叩问中,最终得到了心灵的释然。

就像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把过去沉淀,放马南山,过着无所羁绊和牵挂的自由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