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啥是“青”年,而不是“红橙黄绿蓝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为啥是“青”年,而不是“红橙黄绿蓝紫”年?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何以青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 《青春之青》主题片

青「何以青年」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记载:“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在五行学说中,东方对应着木,木生火,呼应字形结构中“青”字上从“生”下从“丹”。“青”,本义是草木或青色矿石的颜色。

“青年”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常指的是万物生长的时节,相当于春天。在唐宋诗词中,“青年”一词也多次出现,也常指少年时光或少年时代。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三:「……有红裳人与白衣送酒,歌曰:『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青年对芳月。沉吟不敢怨春风,自叹荣华暗消歇。』……」这个笔记小说可能是「青年」一词现存可考的最早用例了。

“青”对应东方、春天、树木…… 也象征一切新兴的、初生的事物。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而这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正是从万年前的农耕文化传承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篆】《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篆书】吴昌硕《金钟 青海七言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隶书】邓石如《隶书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书】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书】赵孟頫《送秦少章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书】王羲之《临钟鹞千字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楷书】颜真卿《忠义堂帖·卷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文解字》[丹]

青「万年文化史」

“青”对应东方、 春 天、树木 ……

也象征一切 新兴的、初生的事物

中华民族历来 尚农重农

深爱青绿自然

“青”铭刻于民族基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先民巧妙提取青这一种颜色融入生活

以青创造无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文明互鉴」

青金石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以文化之美描绘美美与共,以匠人之诚共筑文化繁荣。

敦煌壁画千年不脱色的青金石从阿富汗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一种文化繁荣的体现。敦煌艺术馆项目负责人梁明星说:“青色,造就了敦煌壁画。我觉得敦煌是一个可以给人希望的地方,而且很多人把青春奉献在了这里。在敦煌研究院有一座名为“青春”的雕塑,它的原型是为了敦煌保护奉献出青春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敦煌文化跨越千年,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来到这里,赋予它青春的气息。”中国美术学院历年也有无数学子奔赴敦煌,考察研学,探秘大漠深处的宝藏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五色之首」

“五色”中的“青”

并非一个单色

石青、花青、群青、曾青

空青、藏青、靛青等

都是青色系

青「丹青悦色」

兼具实用性于审美性

丹青赋色是古人目之所及

心之所感的浪漫主义情怀

色彩在中国古代社会举足轻重

起初实用功能大于审美功能

随着佛教绘画和玄学兴起

推动绘画色彩向绚丽多姿发展

展现华丽装饰风格

隋唐青绿山水艺术继承敦煌壁画

以青绿色描绘山水

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浓重痕迹

据公开资料显示

目前存世最早的青绿山水

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汗青历历」

是生命的勃发

也是历史的沉淀

千里江山,万古弥青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著名的汗青诗潮从宋朝开始

“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朝也是我国青绿山水画的

一个高峰时期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图卷》

一幅幅青绿山水画

描绘着锦绣河山

一笔笔墨迹

书写着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青云之志」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君子之风如青苍翠色,如金石不朽。

2013年,年仅21岁、还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大二学生的金恩楠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年纪最年轻的社员。金恩楠从小对书法篆刻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入了西泠印社。

中华民族的青年永远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追求崇高理想和志向的决心,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中,都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生生不息」

给文物以新生,赋传统予活力,生生不息之力,代代相传。

从事文物修复7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文物修复师张哲说:“被修复过的文物就感觉有了第二次生命,也是获得了新生。期待能够参与更多珍贵文物的修复工作,拯救原本‘濒危’的文物,保留文物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和信息,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中国美术学院励行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每一年都有无数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新生们加入这一文化传承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为什么是“青”年?

从草木初生的“青”

到新青年的“青”

“青青子衿”“青胜于蓝”

“不坠青云之志”

“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 不 仅是一抹 充 满情感的色彩

更是深植于骨子里 那份蓬勃的生命力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编 辑:曾 爽

一审一校:成唯榕

二审二校:肖 然

三审三校:申俊滟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