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首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它能将风电、光伏、潮汐等绿色能源全额接收,确保用电安全低碳。工程共建有舟定、舟岱、舟衢、舟洋、舟泗5座换流站,在多个岛屿间架起直流输电网络,实现了岛屿间的电能互通。

柔性直流工程

“体检”如何进行?

今年是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投运十周年,从昨天(17日)开始,这项工程也迎来了10年来首次全面“体检”。

“体检”如何进行?包括哪些内容呢?

阀厅主要用于布置换流阀及相关设备,是交流电和直流电相互转换的核心区域,每个阀厅的面积有4到5个篮球场大小,拥有18个7米多高的阀塔,总共1700多个子模块。

以前检修的时候,电力工人要对每个子模块单独进行测试,费时费力。如今,通过一套智能化检测系统就能全部搞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网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技术负责人 刘黎:现在我们检修人员正在开展的是子模块的功能测试。通过这个程序,可以确保子模块的核心组部件功能正常,就有点像我们体检时候的抽血化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设备需要体检,小部件也要经过精密测试,眼前这个水电极是水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别看它小,它的正常与否影响着整个阀厅的正常运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网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技术负责人 刘黎:我手上的小物品,就是一个水电极。以前我们需要取下来查看,非常麻烦。现在我们用到了新型的X光的水电极检测装备。2秒钟的时间,我们就能发现整个电极的健康状况,就像我们在医院拍了一个X光片一样。经过10年的积累,我们各个环节都更加智能化,检修的质量、效率都有很大提升。

水下机器人

为海缆“把脉问诊”

此次大体检中,对海缆的检修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在海底的电缆要如何进行检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网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检修总协调人 许琤:这个海缆,最容易受到潮流涌动,对它绝缘层造成伤害。我们对这段的海缆加装了保护套,这次检修的重点,就是对这个保护套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在舟山嵊泗海域的海缆巡视船上,电力工人操作智能水下机器人下潜至海底,对海缆进行隐患排查。巡视画面通过数据线和远程控制系统实时传输给操控人员和集控站,整个海缆的状态一目了然。

  • 在以前,电力工人需要在退潮后,通过人工和无人机的方式,对浅滩区的海缆进行巡检,受天气、潮位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位于深海的光缆只能等出现故障后进行维修,现在则没有了这些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网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检修总协调人 许琤:水下机器人,它可以克服水深和时间对它的限制。最深它可以达到水下100米进行作业,在时间上它可以不分白天和黑夜,进行全天候连续作业,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水下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浙江舟山柔性直流工程的检修周期从原来的15天缩短到现在的9天,大大提高了舟山北部海岛电网的供电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