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到访了虎林市。在虎林市,有著名的战役行动。当年虎头要塞的激战给世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就坐落在虎林市虎头镇,因为在二战进行的过程中,第一枪是在欧洲打响,但最后一枪是在虎林结束。当时苏联的第一方面军35军越过乌苏里江,在虎头地区对当时日本的虎头要塞进行了攻击,而且时间非常长,高达18天,而且对于所谓的“边境地区”日军形成重大伤亡,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的位置,应该是当时战斗时间最长、作战最激烈,同时也是歼灭日军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这个碑非常有纪念意义。如果按我在要塞包括其他点位去参观,的确印象很深刻。

所以,在虎林,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周边风景的优美,同时还可以体会到历史的深刻。如果在这个点,我们对于历史上的事件进行详细地思考和分析,你感觉到今天的和平不易。所以相信诸位在虎林感受一定会很深。

下面就跟随我的参观情况,简单介绍下虎头要塞。

首先看到的是要塞入口,跟当时看的海拉尔要塞一样。这里面比较昏暗,往前面一些就是岗哨。在岗哨内部,当年有日本士兵持枪站岗,对进入要塞的每一个人进行观察和盘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是要塞的浴池。我们在浴池的地面上看到的是白色瓷砖,是当时保留下来的。这些瓷砖都是当年从日本本土直接运送到我国来的,还有这些瓷砖是全瓷的,即使在今天全瓷瓷砖的造价依然十分高昂。

我们在要塞中还可以看到食品储物库。这是日本当时为长期打仗在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塞内设有卫生间,在被苏军炸毁之前,要塞的卫生间里有上下水管和水道,可以将污水直接排到要塞外面。这当时也是中国劳工修建的。后面就是日本士兵居住的宿舍。

要塞中设有蓄水池,是通过自来水阀门抽取地下水进行蓄水,蓄满后可以供要塞内的日本士兵使用三个月的生活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较有特点的要说是要塞内的厨房,也可以进到里面参观。在厨房的这个灶台上,我们看到的铁锅是原始保留下来的东西。这块铁锅与我们平时所使用的不同,它是一个里外双层的平底锅,外层是生铁,里层是熟铁,可以起到受热均匀不煳锅的作用。

在虎头要塞中有将校间,将校间是虎头山阵地上最高指挥官的住的单间,它是一个里外的套间。外面是指挥官的办公室,里面房间是指挥官的寝室。然后我们在最里侧的墙壁上可以看到许多战斗中留下弹痕。当时仗已经打到这里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通道的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可以看到有很多对称的铁钩,这些铁钩是为了悬挂额外的吊床所设置的。如果兵员有增加,临时增设一些休息的位置。那时候1500人,如果这个要塞加大兵员,储量还可以有。

地面上还展示了虎头要塞的一条交通要道,也是迄今保存最完好,没有被炸毁的一部分。地面上的两条支通道分别通往地面上的机枪阵地,以及火炮阵地。我们所说的机枪堡,还有暗堡的这种设施。在这段通道的尽头的墙壁上我们看到的是有许多弹痕,就是苏军在和日军激战时留下的这些痕迹,说明当时这个仗已经打到要塞内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有一个点要说的是要塞的三号竖井。这个竖井在虎头山有很多处,内部设有扶梯可以直接通往地面。三号竖井通往的是山顶的观测所,竖井内部不是直上直下而是呈一个“之”字形通往山顶。它有的是战斗工事通向上面的机枪,有的是观察所,可以观察所有阵地。之所以修成一个之字形或曲线形,就是说上面如果扔手榴弹炸药包,它不能直接落到下面。

这个要塞长度很大但是由于当时苏军激战被摧毁的相对较多一点,所以它从整个开放的长度只有300米左右。但从这300米,可以看到日军地下工事设施,第一是很坚固,第二很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它的发电所,为了降低噪声还进行了隔音墙的处理。另外还有它的弹药库,弹药库是现在看到的面积最大的一个地下设施。这说明当时准备长期作战。所以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要塞在边境地区,关东军的想法非常明确,就是通过坚固阵地防守,然后用巨型武器装备对对面的苏联主要目标构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我们看到里边很多地下设施都是跟地上相连,竖井一般是直上直下,但是当年日本在这搞的竖井都是之字形、曲线形,主要是防止一些炮弹还有炸药包还有手榴弹对这些点位的攻击。所以,这次我们看到整个的工事完整程度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