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在韦庄写下这首《菩萨蛮》的时候,李唐已经灭亡,而他自己也入古稀之年。

一个70岁的干枯老头子开始怀春,听起来有点“老不正经”,可韦庄却一口气写了五首,每一首都春心荡漾、花枝乱颤,如: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

同一时期,韦庄还写了一首《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在这首词背后,有一个令人咂舌的故事,据《古今词话》载:韦庄为蜀王所羁,庄有爱姬,资质艳美,兼工词翰。蜀王闻之,托言教授宫人,强夺之去。庄追念怏怏,作《荷叶杯》诸词,情意凄怨。

韦庄入蜀后不久就劝王建易帜改朝,建立“前蜀”国,而他自己也因此封相,所以这段话简单总结就是:一个好色的皇帝,抢走了“好色”宰相的美人,并把美人拘在后宫,夺而不放。

猜想,这也是韦庄晚年极度思乡的原因,可韦庄出“京兆”,江南并不是他的家,所以让他念念不忘的应该是故国——那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却再也回不去的大唐盛世。

因此,韦庄笔下这几首“思春词”,表面上看是在追忆少年风流,实则是在为自己缱绻的“大唐梦”打掩护。

没有人会不爱自己的国家,只不过时代变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韦庄是晚唐成就最高的诗人,因为他既写诗也填词,这为宋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他有诗《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和《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这两首诗都是发故国之幽思,晚唐天下大乱,昔日盛景早已不再,而韦庄深受儒家文化熏陶,面对摇摇欲坠的李唐江山,心中难免悲悯。

尤其是韦庄身出名门,“京兆韦杜,去天尺五”,韦氏仅在唐代为相者,就多达17人,还有两位使相,因此有“百世卿族”之名。

文昌右相韦待价是韦庄的远祖,著名诗人韦应物则是韦庄的四世祖。

虽然出生在这样显赫的家族,但其实韦庄并没沾到什么光,反而因为父母早逝而饱受贫苦。到了中晚唐时期,韦庄这一房已经逐渐没落,所以他自身也承担着光耀门楣的重担。

不幸的是,韦庄在科举这条路上,屡战屡败,年逾六旬才考中进士,成为了唐代的高考“钉子户”。

早年,韦庄曾入昭义节度使刘潼幕府,工作了7年左右开始赴长安求仕,落榜。就在他要离京时,黄巢军涌入了长安,致使他和弟弟、妹妹们走散,而他自己也整整被困了三年。

三年后,韦庄辗转来到洛阳,作《秦妇吟》抒怀时局,这首诗本是他的代表作,共有1666个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

此诗一出,韦庄声名大振,可他自己却把这首诗列为“禁诗”,因为这首诗有讽刺王侯公卿之句,他曾严令自己的子孙不得吟诵此诗,所以此诗并没有收录进韦庄的诗集《浣花集》中。

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发现了这首诗,至此才再现辉煌。

总体来说,韦庄这一生是比较倒霉的,诸事不顺,比如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公元883年,韦庄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府,工作了两年后,听说唐僖宗过兴元府,决定前去追随,可是他刚到许州,秦宗权就自封为帝,杀节度使鹿晏弘,占了许州。

无奈之下,韦庄只能返归润州。

人要“不走字”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他到润州脚跟还没站稳,周宝的部下张郁就在酒后发起了兵变,一时间打得不可开交,自己也被困在这里。

次年,韦庄听说许州战事已毕,决定再次前往,可刚离开不久,又听闻润州将领刘浩叛乱,周宝逃到了常州,所以韦庄只好改道向北行,过沁阳、登太行、出壶关、经山东返回浙西。

这等于绕了一个大圈子。

可此时的江南烽烟再起,韦庄索性往河北,经古北口转东,抵达山海关,随后又由蓟门乘船走运河,再次回到江南。

又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

此时的江南稍显太平,但为了求仕,韦庄再次出发,经山东抵徐州,短暂停留后过扬州,来到了南京。后南下经当涂、入苏州,往湖州、至富春,游桐庐、绍兴、宁波后,往西到了东阳、婺州,最终返回衢州。

这一次,韦庄依旧绕了不小的一个圈。

公元888年,唐僖宗崩,唐昭宗即位,因为韦庄再出发,往信州、饶州、九江、南昌、抚州、宜春方向一路走,最终来到了湖南。稍作停留后,韦庄又转向东南到了耒阳,过赣州后,返回衢州。

所以,这段时期的韦庄,就是一直在转圈圈,也足可见乱世里的颠沛流离。

公元892年,韦庄决定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此时的他已经57岁,可不幸的是,这一次他又落榜了,然后继续转圈圈,追着郑尚书的足迹开始绕。先出潼关,乘船顺黄河向东,在垣县上岸,直奔绛州,喘了口气后继续走,过平陵、到绥州,辗转回潼关入京。

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已经59岁的韦庄终于考中进士,可喜可贺,授秘书省校书郎,正式开始仕宦生涯。

有趣的是,刚得官韦庄就接了一个大活,他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藩镇割据,是中晚唐时期最大的问题。

时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不和,今天你打我一下,明天我再打你一下,内耗相当严重。

因此,朝廷就封韦庄为判官,配合谏议大夫李询前去调停。

王建和顾彦晖都是称霸一方的主,哪能听他们俩的话,哪怕有圣旨在手,于是双方再次大打出手,结果是王建灭了顾彦晖,独据蜀地。

在出蜀期间,韦庄深得王建赏识,还邀请他入自己的幕府,不过韦庄并没有立马答应,而是给自己留了一个后手。

回朝之后,韦庄改任左补阙,在此期间举荐了很多文人士子,为日后投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了唐昭宗,并假拟圣旨,私立太子李裕为帝。

这个时期的朝廷,已经是乱得不能再乱了,因此韦庄给王建写了一封信,决定前去投奔。

入蜀之后,韦庄得到重用,王建为其上表朝廷进中书舍人。

公元904年,唐昭宗为朱温所杀,王建欲举兵讨伐,为韦庄所劝阻,随后韦庄被委以西蜀安抚使,名义上还在为朝廷效力,实则早已脱籍。

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宗内禅,建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李唐289年的历史到这里就彻底结束了。

韦庄听说此消息后,携蜀地官员和民众连哭三天,恳请王建易帜改国,王建三辞三让后正式登基称帝,建国“前蜀”。

因韦庄任左补阙时举荐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此时唐亡,这些人才纷纷来投,故王建封韦庄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也算光宗耀祖了。

但此时的韦庄已经72岁,距离人生结束还有不到三年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

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销魂。

韦庄这首《清平乐》作于人生晚年,由此可见,韦庄在蜀中过得并不开心,他祖上皆是大唐官员,而自己却弃主投了蜀中,并助王建建国,这在情感上始终疙疙瘩瘩。

所以,韦庄为相后,多是半官半隐,居花林坊,以风雅为乐。

闲度期间,他还重修了杜甫的“浣花草堂”,也是第一个复修杜甫草堂之人。

公元910年,韦庄在蜀地去世,终年75岁,谥号“文靖”。

在唐末词坛,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又与韩偓、罗隐并称“华岳三峰”,享誉诗坛。

纵观韦庄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转圈圈”,为仕途奔走忙碌,生在乱世,他有报国之心,奈何无力回天。在唐王朝效力7年后,韦庄厌倦了朝堂的昏暗,于是改投王建。

从韦庄身上能看出一点,晚唐末期,儒家学说已经呈“礼崩乐坏”之势,最典型的就是“君主情”的淡薄,同时受影响的还有文化,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诗歌浮艳之风盛行,因此韦庄的诗词,算是大唐最后一股清流,对后世影响很大,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