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缘起——近日,忽生读坛经之意,故寻敦煌本,做读书笔记,以写促修也。究其微,乃写二十四诗品的实境一品,陷入困境。实境,就是本地风光。《大慧语录》卷十八:“才作是念,便是于心意识中推出一座须弥山,一障障了道眼,不能明见本地风光、本来面目。”这一则难写,很难付诸实际的经验。二十四诗品的每一品,其实都是避免对象化的表述,避免概念化,避免固化理解,故多譬喻之。譬喻,不是实境,是比量。实境是现量。实境,可意会,难以言传。故心生读《坛经》之意也。

1.惠能大师於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馀人,韶州刺史韦据及诸官僚30余人,儒士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遂令门人僧法海集记,流行后代,与学道者,承此宗旨,递相传授,有所依约,以为禀承,说此《坛经》。

我们今天意在还原慧能大师的一次授课,这是授课,慧能大师是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大家授课的。地点在大梵寺。在韶州宝林。

学员结构,僧尼道俗,儒释道三家都有。特别提到了赞助人和发起人是邵州刺史韦据和一些公务员三十几人以及几位儒士。

请大师说——摩柯般若波罗蜜法。

摩柯,梵文音译,广大之意。

般若,智慧之意。

波罗蜜,到彼岸之意。

法,法门,方法。

门人僧法海,做了这次课程的记录,以作为流传。

2、能大师言:“善知识,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大师不语,自净心神,良久乃言:

善知识静听。惠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南新州百姓。惠能幼小,父亦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於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领惠能至於官店。客将柴去,惠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惠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於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馀众。我於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

惠能闻说,宿叶有缘,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

能大师言:“善知识,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这是能大师的不同寻常之处。可以说是落在具体的修行上。净心,就是放下所有的杂念。来这里听讲的,三教九流都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要把这些都放下,好好地来听课,就是把心空掉,这样才能接收新的东西。念,这就是带入具体的修行中。

大师不语,自净心神,良久乃言:

——我们可以想见,慧能接下来的讲授,可以说是从自心自性中流出来的,并非提前准备好了教案,准备好了“PPT”,他没有这些东西。他首先是“自净心神”良久,先把自己清空,入于“无”,然后是无中生有,有着接下来的授课。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也是这样,清空自己,“空空如也”,然后“叩其两端而竭焉”,面对实境,解决问题。

善知识静听。

——静听,这很关键。说明这次授课不是直接对话式的,而是间接对话,就是人的静的状态下,聆听老师的讲话,观“心”的反应。从这个角度来讲,是更为纯粹的对话,心的对话,这需要在“静听”的状态下才有达成的可能。这就是聆听、谛观。

惠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南新州百姓。惠能幼小,父亦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於市卖柴。

——家庭背景,成长背景,生活状态。几句话交代清楚了。慧能成长的过程中,很艰辛的,尝遍人间的酸甜苦辣。在其陈述中,我们似乎能够感受一种气息,那就是——无怨,平和。

忽有一客买柴,遂领惠能至於官店。客将柴去,惠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惠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於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馀众。我於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

——这段说了慧能的悟道机缘,也可以说与佛法的机缘,在其生活中无意中听闻佛法(《金刚经》)。在契嵩本里,慧能是听闻这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这个诵读《金刚经》的人,对五祖大师的认识“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这句话有几个要紧的点,首先是“持”,这是守持,宗一经之意。真持、真的理解,真的修持,这样才是“即得见性,直了成佛”。知行合一之处,关键点就在于这个“持”。这个持啊, 可谓“守一不移,无事不办”。

惠能闻说,宿叶有缘,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

——于是,慧能因此缘,就去五祖大师那里去求法了。这里,在宗宝本“「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这里有个安置老母的情节,补充上这一点,可以说是很重要的,能够让坛经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开来,这个孝养父母,安顿家庭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僧人也叫出家人,就是与这个家的安顿是有着很大关系的。真正的大德僧人,对于家人 ,这是他们修行上很大的一个坎。佛教里孟兰节就是处理家庭关系的。近代的虚云大师,父母去世后,发愿一直跪拜到五台山,那也是为了报父母恩。这里加上的这一情节,很重要。

慧能当机去黄梅,是机缘到了,立马就行动。这种当机立断之心,是直行,是大勇。我们做事,是需要这种当机立断,大决大勇之心,才能上达,走出生命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