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事杂志最近披露了一项日本防卫省野心勃勃的军备研发计划。由于长期缺乏可靠的进攻手段,日本防卫省技术本部开始研发一款射程高达3000千米的高超音速导弹。该导弹有2个版本,基础版本为Block 2A,射程1000~2000千米,速度12马赫,具备机动变轨能力,但技术水平和中国的同类型导弹相比显得拙劣,末端需要无人机系统和地面引导官联合提供目标指示才能击中目标。而介于Block2A的基础改进而来的Block2B,射程提升到了3000千米,速度也达到了17马赫。按射界覆盖来计算的话,它已经将中国东部重要沿海城市都纳入了,上海也不例外,其针对谁,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针对这项野心勃勃的军备研发计划,尤其是日本防卫省技术本部出示的体系打击海报,其中囊括了卫星,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地面指挥基站,前线观测引导官等角色,就连出云级航空护卫舰和F-35战机也在其中,看上去有模有样的。但是,针对这款军备研发计划,分析人士给出了不同的观点。首先,以日本现有的技术研发能力,它本质上是不具备研发这类武器的能力,因为它缺乏高超音速风洞,无法模拟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动态数据,数字建模的可能性不存在。也因为这点,美日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研发进度一直落后于中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这款导弹的出现,或者说进攻性武器在日本的出现,对日本来说并非是好事。战后的国际法则是核武建立起来的,中俄考虑到现实环境,承诺不首先对非核国家使用核武。进攻性武器的出现会打破这一默契,日本一旦与周边军事大国擦枪走火,它就不能再享受这类待遇。而且,拥有同类型但技术更为先进的中国,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要远远超过日本,日本的举动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解放军早就完成了高超音速导弹的拦截实验,作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中国同时掌握着“矛”与“盾”的诀窍,等日本把这款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列装,很难想象到届时中国的最新技术水平又会是多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日本来说,它显然还没有彻底改掉自己的“反骨”,在有着“怪物房”之称的东亚地区,日本的地位相当尴尬。第一,它是一个高度依赖于外界提供支持的岛国,一旦爆发战争,很容易被切断海上生命线。第二,人口和工业都高度集中的它,一旦涉及大威力杀伤性进攻武器,必然会招来同等级的反制,没有战略纵深的它,第一波次的打击就足以让它丧失战力。第三,现代科技和环境和二战有着本质不同,不可能再“赌国运”去做冒险性举动,日本现在还能赌什么呢?赌东风17有没有带核弹头?赌东风17的核弹头在日本上空会不会离奇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