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化是社会生活方式的结晶。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由社会生活所孕育出来的文化形态,自然也是多姿多彩。

并非所有的文化形态都能直观显现,比如生育文化就缺乏直观性。这种文化的传承和转型,离不开艺术手段的宣传和引导。

为做好生育友好宣传工作、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国家卫健委日前组织制作了生育友好主题宣传招贴画。这批宣传画分为4个系列,共12张图片,其中以家庭形式露面的有7张,二孩家庭的有5张,一孩家庭和三孩家庭的各一张。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翻开近40年来的媒体档案,打开当代的公益宣传画册,不难发现,生育友好宣传的主题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只生一个好”,到最新版宣传招贴画二孩、三孩家庭占大多数,展现了国家层面的生育愿景,勾勒出一幅新型的生育文化蓝图。

新版生育友好主题宣传招贴画,既要照顾年轻一代的审美趣味,又要把握生育方面的“中道”原则。面对亿万网友进行的公共传播,众口难调是常态,如果出现“一边倒”式的称赞或者否定,反倒不符合审美的个性化特征了。

宣传艺术的精妙在于潜移默化。这样的艺术源于生活,因为蕴含着特定的诉求,必然要高于生活才有传播的价值。宣传作品作为联结现实和理想的桥梁,要具有感染力,也需要受众具有相应的鉴赏能力;全面、客观理解生育友好主题宣传招贴画传递的意义,也需要了解宣传艺术的规律。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原型的世界”和“摹本的世界”两个概念。在他看来,艺术家眼里的现实生活,属于“原型的世界”;普通人眼里的艺术作品,属于“摹本的世界”。“摹本”要成为典范,必须达到“世界的副本”水平。生育友好主题宣传招贴画,同样遵循着这样的宣传艺术规律。

现在的年轻一代,有些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塑造的生育文化观念,基本上是“只生一个好”“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些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生育文化的“原型的世界”。

社会处于发展变化中,生育文化也不会一成不变。生育文化作为一种鲜活的社会生活方式,这种文化本身就是生育友好宣传的“原型的世界”。

以生育友好为主题的宣传招贴画,在“摹本的世界”中嵌入了国家层面的生育政策走向,塑造着新时代的生育观念。创作者希望通过各级卫健部门的积极宣传,营造国家层面的新型生育文化,进而引导育龄青年的家庭生活实践。

在现有基础上,生育友好主题宣传要推动我国生育文化的转型,需要增加艺术感染力,达到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

生育友好宣传,需要在“摹本的世界”中呈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育观念。生育观念大象无形,需要借助艺术化的手段,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这组招贴画,以二孩家庭为主,无形中塑造着符合时代审美的家庭成员结构模式——以二孩家庭为“中道”,一孩和三孩相得益彰。多元化的“摹本的世界”,自然更具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柔性化宣传,更利于培育新型生育观念。

生育友好宣传,需要通过“摹本的世界”营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育文化氛围。每个家庭的条件不同,生育方面无法整齐划一。从社交媒体上网友的跟帖评论看,有主张少生的,也有主张多生的,更多的网友希望“量力而行”。

上述生育友好主题宣传“摹本的世界”,通过呈现多元的家庭成员结构景观,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社会氛围,基本契合了大多数家庭的自主选项。这样的“摹本的世界”招贴画,呈现了多元的生育文化取向,这样的宽容度更有感召力。

生育友好宣传,需要通过“摹本的世界”推动将新型生育观念付诸生育实践。生育友好主题宣传,塑造的是新型生育文化观念,随着这样的观念传播,会让更多的家庭特别是年轻人在招贴画提供的“摹本的世界”中潜移默化。人们在生育上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有助于新型生育文化从观念落实到行动上。

社会发展需要适度的人口规模,什么样的人口规模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难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表述。朦胧美的艺术宣传,通过“摹本的世界”往往更能达到动人的艺术效果。期待国家卫健委的这组宣传招贴画,在持续传播中能够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