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的晚年,几乎受尽了疾病的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革命岁月里所经受的苦难,她的身边状况并不理想,到了她七十多岁的时候,贺子珍无时无刻不被疾病折磨,只能无奈的久坐轮椅生活。

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辈,她的一生是曾经那段艰难岁月的真实反映,她的一生几乎是时代的故事,更是缔造了一个有故事的时代。

1909年,9月28日。

贺子珍出生在江西永新一个没落的乡绅家庭中。

那是一个极度悲情的年代,王朝板荡,列强欺凌,百姓流离。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国民,或多或少都曾感叹过岁月的悲凉。

贺子珍作为家中的长女,父亲贺焕文对她宠爱有加,取名“桂圆”。

在父亲贺焕文的眼中,小桂圆自幼聪明,在她七岁的时候就将自家闺女送入学堂读书识字,聪明的贺子珍在学业上成绩优秀,顺利毕业之后又被父亲送入了永安女子学校读书。

上个世纪虽是一个变革离乱的时代,虽是一个西方自由民主思潮传入中国的时代,但是女子读书这种事情在大多数人的家庭中还是不被认可。

大多数的女子,一生能够读几本书,识得几本书已经足够。

这已经是学习生涯的天花板,贺子珍的父亲却显得异常的开明,他开明地支持着贺子珍一路上学,并且顺利在永安女子学校毕业。

那一年的贺子珍,也仅仅只是一个17岁的孩子。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五年的时间,作为刚刚从学校毕业的贺子珍,却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军事革命。

---南昌起义。

她所在的永安也发生了一场暴动,贺子珍不仅参加了永安暴动,还是其中的一名组织者。

因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尚且薄弱,贺子珍参加过这次行动之后便跟随自己的各个选择来到了井冈山,冒着生命危险做了一名宣传干事,成为了井冈山的一名得力干将。

那段时间,她开始阅读毛泽东的作品。

对于这位素未蒙面且日后成为中国新一代领袖的毛泽东,贺子珍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佩和崇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泽东青年旧照

她佩服毛泽东的才情,更佩服这样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抛头颅、洒热血的年轻人。

1927年,10月。

贺子珍终于见到了毛泽东,那是她和毛泽东的第一次初遇,她还不知道那会是他的一生所爱。

贺子珍和毛泽东初见后,对彼此印象都很好。毛泽东觉得贺子珍是个秀美清丽、落落大方的好姑娘,又很有革命热情。而贺子珍早就拜读过毛泽东的著作,对他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非常钦佩。

毛泽东进驻井冈山后,住在茅坪,而贺子珍也住在茅坪。机缘巧合下,两个人的见面机会很多。空闲的时候,两个人会坐下来聊天。在彼此的聊天中,两个人都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再后来,贺子珍被选为前委秘书,帮助毛泽东处理日常事务,两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的接触日益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接触的增多,贺子珍越来越了解毛泽东。越了解,贺子珍便越欣赏毛泽东的才学和抱负,也渐渐被他所吸引。而毛泽东也发现贺子珍不仅相貌出众,而且刚柔并济,工作能力和谈吐修养都极为吸引人。

不久后,贺子珍和毛泽东之间的感情便从革命同志转变成了男女之间的爱情。

刚开始,两人心中还有所顾虑。不过后来,在袁文才和王佐的极力促成下,两人最终得以结合。

1928年,5月。

毛泽东和贺子珍在象山庵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那个年代的婚礼,算不上的隆重,以我们今天的眼光审视曾经的那场婚礼,只能算得上一顿饭菜,而定终生。

没有什么所谓的仪式感,更没有什么所谓的山盟海誓。

今天的我们,之所以更加地注重在婚姻中的仪式感,不是因为它代表一段真实的感情,而是在一个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时代,这样的仪式感更能证明一段婚姻的价值。

即便,这段价值有待衡量。

贺子珍和毛泽东结婚的那一天,不过是一群志同道合为建设新中国贡献终身的同志聚到一起,围着几道好菜、两壶老冬酒和花生糖果之类的点心,一起谈笑风生,意气风发,也别有一种浪漫情怀。

井冈山上的艰苦岁月,给毛泽东和贺子珍两人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因为有了毛泽东,却让她时常觉得浪漫。

贺子珍晚年的时候回忆起这段日子还曾经非常动容地说,那时的他们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非常富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一个讲,另一个听,不知不觉就会倾谈一晚,琴瑟和鸣,非常恩爱。

南昌起义后,因为国军对于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重兵围剿,中央红军开始进行战略性大转移,贺子珍也跟随毛泽东选择离开了井冈山。

从井冈山到遵义,从遵义到陕北。

超越了两万五千里的漫长征途,他们之间经过了磨难、苦楚,更经历过生死。

1936年,红军终于顺利抵达陕北,在陕北有了栖身之所。

然而,贺子珍却因为长征,原本就单薄的身体更加的薄弱,便决定前往苏联治病,同时取出她体内的弹片。

自此,贺子珍开始了在苏联的生活。贺子珍原本以为在苏联的生活会是重生,可谁知这却是她一生的梦魇。

在苏联的贺子珍,身体状况仍旧没能完全恢复,战争带给她的创伤沉重,短暂的时间,她还不可能在苏联养好。

1941年,毛泽东托朱德的女儿朱敏将他们四岁的女儿李敏送到了苏联,一方面为了让贺子珍不至于太过孤独,二则是为了李敏的安全。

可是娇娇的到来并没有让贺子珍的日子变得好过起来。多年以后,贺子珍提起这段异国她乡的日子,唯有“煎熬”两字以蔽之。娇娇来到以后,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的物资突然变得极度匮乏,娇娇险些因此丧命。而贺子珍更是因为与娇娇所在的国际儿童院发生冲突后,被人莫名以精神病人的身份强行送入精神病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这个精神病院,贺子珍一待就是六年。

艰辛岁月,蹉跎前行。

她们是负重前行的一代人,也是饱经风霜的一代人。

异国他乡,贺子珍找不到人帮忙,更没有证据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这样的日子有多煎熬,可想而知。

精神病院的日子单调空洞而无味,人生仿佛在此定格。可是时间匆匆,却从不等人。

1947年,王稼祥来到了莫斯科,他在来到莫斯科以后,便开始打听贺子珍的下落。贺子珍的生活终于因为王稼祥的到来迎来了曙光。

贺子珍在见到王稼祥以后,就如同见到了多年未见的亲人一样。在王稼祥问她以后有何打算以后,贺子珍便斩钉截铁地提出她想要回国。终于,在王稼祥的帮助下,贺子珍同李敏、岸青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中国。贺子珍也至此结束了多年的苏联生活。

贺子珍回到中国以后,一直在上海生活。她回国后,便一直都很想和毛泽东见一面。

可是,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毛泽东整天忙于国家事务,并没有太多富裕的时间,两人也因此没有机会见面。

虽然没有和毛泽东见面,但是她一直被照顾得很好。

上海市委为贺子珍安排了秦安路的一处住处,后来又为她安排了湖南路262的住处,贺子珍在这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贺子珍刚刚回到上海的时候,毛泽东便和陈毅说贺子珍在上海的生活费由他负责。当时作为上海市长的陈毅,全权托管此事,并且给毛泽东回电。

“一个贺子珍,我们上海还养得起。”

后来,贺子珍的所有费用都一应由上海来负担。最开始,贺子珍在虹口区工作,有工资。可是后来贺子珍生病,便没有工作了。她的生活便开始由上海招待处负责,每个月按照行政12级的待遇,给她200元的生活费。而且,贺子珍平时的生活用品和四季衣服,都由上海招待所帮忙负责。

1954年,贺子珍身体不适,住进了华东医院。

经过医生的认真检查,贺子珍被检查出患有精神分裂症,同时马上住所开始接受治疗。上海市委得知此消息后,非常重视贺子珍的健康状况,他们组织医疗组专门负责贺子珍的病情。而且为了照顾贺子珍,还专门配备了几个专门护士。

不仅如此,贺子珍的病情还得到了毛泽东的极大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专门派了当时的卫生部长傅连璋去到上海为贺子珍诊治病情,还给贺子珍写信叮嘱她好好治病。毛泽东还时不时会派人给贺子珍送食物和生活用品。

除了毛泽东的关心,贺子珍的女儿李敏也会经常去上海探望她,春节的时候,会陪她一起过年。不在一起的时候,李敏也常常给贺子珍写信,叮嘱她好好治病。而且很多信里也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她的关心。李敏在某一次信中这样写到毛泽东为了贺子珍的病,千辛万苦帮贺子珍找药,并叮嘱贺子珍一定要好好治病,不要放弃自己。

纸短情长,感受到亲人的浓浓爱意,贺子珍的病情也渐渐稳定。

1959年,贺子珍和毛泽东终于在庐山成功见面。

十年夫妻在阔别多年后再度重逢,贺子珍情绪十分激动,却也知道她再也无法回到毛泽东的身边了。而这也成为她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见面。从此,她和毛泽东真正“诀别”了。也许是因为庐山是她和毛泽东最后见面的地方,在往后余生的岁月里,贺子珍还专门去过庐山好几次。每次去到庐山,她就坐在当初和毛泽东见面的地方,静静发呆,回忆他们曾经的美好时光。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京逝世,举国悲痛。

贺子珍却不敢相信毛泽东的去世,总是自言自语怎么会就这么走了之类的话。后来,贺子珍的情绪慢慢变得稳定,也渐渐接受了毛泽东逝世的事实。接受事实的她常常坐在藤椅上,看着电视机里滚动播放的毛主席逝世的新闻,想着他们曾经的峥嵘岁月,在巨大的悲伤里,一看就是一天。

1979年6月,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召开,在这次大会上,贺子珍被增补为政协委员。这一消息让贺子珍极为振奋,这是对她革命贡献的认可,是她峥嵘岁月的见证。

这个消息也让贺子珍对北京有了向往。她还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她很想去看看北京,也想看看毛泽东。

上海市委同意了贺子珍的请求,并向中央组织部提出申请。而且中央组织部很快给予回复,并且为贺子珍来北京做好了安排。

1979年,贺子珍终于来到了北京。这是她第一次去北京,到北京以后,贺子珍被中央组织部安排主导了301陆军总医院高干病房。安顿好以后,贺子珍便迫不及待提出要去见毛主席,盼望殷切,令众人动容。

1979年9月9日,贺子珍在女儿李敏和女婿的陪伴下,坐着轮椅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并在这里和毛主席的坐像一起合照。在毛主席的遗体旁边,贺子珍再也克制不住情绪,望着水晶棺里的爱人,贺子珍眼泪滂沱。在别人的眼中,毛泽东是一代伟人,是伟大领袖。但在贺子珍眼中,这是她从19岁便爱上,深爱了一生的爱人。如今,却天人永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事只能回味,贺子珍在毛主席纪念堂久久不愿离去,最终却也只能离开。在这之后,贺子珍不愿离开北京,于是她在组织的安排下,在北京301陆军总医院高干病房住了一年,可以在距离上离毛泽东近一点。

不过一年后,贺子珍便开始想念上海,想要回去。中央领导对此表示:上海和北京,你可以任来任去,常来常往。

对于这位为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革命战士,中央给予了优渥待遇。回到上海以后,贺子珍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只是身体的苦痛再次找上了贺子珍,贺子珍突患中风,虽然很快被送进华东医院,但是却已经左半身瘫痪,这之后再也没有离开华东医院。

1984年3月,贺子珍一直稳定的病情突然恶化,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都赶来上海看望贺子珍,并且整日轮流陪伴在她的身边。

不过最后,虽然不惜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全体医护人员都想尽办法抢救,但是贺子珍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1984年,4月19日。

在下午五点的时候,贺子珍溘然长逝,终年75岁。至此,贺子珍结束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贺子珍死后,贺子珍病房的遗物暂时由华东医院保管,后来又交给市委保管。辗转后,这些贺子珍的遗物都交给了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手中。

贺子珍的遗物没有什么归属权的疑问。但是关于贺子珍的骨灰安置却令众人犹豫不绝。

上海市委本来想着把贺子珍的骨灰安置在龙华烈士陵园。可是贺子珍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贺子珍是属于中央下属的干部,上海只是代为照管,并没有最终的决定权。而且贺子珍唯一的女儿李敏住在北京,似乎将贺子珍的骨灰安葬在北京是更为合适的办法。

上海市委没有办法决定,于是便将这件事报告给了中央,请求批示。不过中央领导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最后申请被送到邓小平桌边,邓小平拍板定下了贺子珍的骨灰安置规格,同时用飞机将贺子珍的骨灰接到了北京。

邓小平批示:

“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

至此,贺子珍的骨灰安置事宜尘埃落定。

同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联播播送了贺子珍逝世的消息。随后,其他各家媒体也开始刊载这个消息。

那一年,贺子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革命馆举行,仪式简朴而隆重。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中央领导人都敬送了花圈。后来,贺子珍的遗体被火化,中央派专机将贺子珍的骨灰送到北京,并安置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厅。

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厅里所存放的都是中央领导人的骨灰,而贺子珍的骨灰安放在这里,是党和中央对贺子珍这位革命女战士的敬重,也是对贺子珍对革命贡献的认可。

我们如何理解那个时代的革命先辈,他们饱受艰辛的一生,今天的你我可能早已经无从感知。

对于曾经的那段艰难岁月,我们大多数人也只能是觉得艰辛,可能并不知道,在那个艰辛的岁月里,生离死别的生活常态。

无数的革命先辈倒下,又有无数的革命先辈挺起头颅,默默承受着时代的悲歌。

这是中国先辈精神,更是我们应该一直秉持的人格精神,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