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一位年轻小伙子陪一位60多岁的老农来到南方某军区,两人来到门口后径直向军区内部走去,没想到却被门口的哨兵给拦了下来:“军区重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老农笑了笑,说:“小同志,还要麻烦你和司令通报一下,就说我孙老汉来了。”哨兵听老农的语气十分认真,觉得此人的身份不简单,便给司令的秘书打去电话,请示一下。

秘书听说来人穿着十分普通,便以为对方是司令的穷亲戚,于是让哨兵打发走。老农在临走前,写了一张纸条交给哨兵,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要交到司令的手中。

谁曾想老农一行人前脚刚走,司令和秘书就出来了,哨兵连忙将这张纸条交给司令。司令看完顿时慌了,对身边的秘书一顿训斥,最后还说了句:“你摊上大事了你知道吗?”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谁呢?他在纸条上又写了什么呢?为何司令看后会对秘书说他摊上大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

和毛主席初次相处,便被其折服

这位老农不是别人,正是开国中将孙毅

孙毅曾在旧军队谋事11年,风雨漂泊、历经坎坷,他所在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26陆军在1931年12月14日起义,从此步入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而孙毅也获得了新生。

1932年1月中旬,红五军团的参谋长赵博生派孙毅带领200名战士,前往红三军团进行参观和学习。孙毅等人抵达红三军团驻地的时候,受到了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以及政治委员滕代远的亲自接见。

不久后孙毅等人来到了红色首都江西瑞金,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伟大的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操着典型的湖南乡音对参观的人员说:

“听说同志们来瑞金参观、学习,我是非常高兴的。你们到了瑞金就像是到了自己的家,大家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提出来,不要怕麻烦。第26路军光荣起义投向人民方面来,为工农红军增添了新生力量。”

毛主席的讲话令孙毅感到格外亲切,他反复琢磨自己刚刚听到的话语,从而感到新鲜、有趣和富有魅力,这也令孙毅看到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区别,工农红军和旧军队的区别。

孙毅十分激动地说:“生平第一次听到这么生动有趣的讲话,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参观红军部队的时候,孙毅等人还受到朱德、周恩来以及叶剑英等人的亲切接见和热情关怀。

返回红五军团后不久,孙毅便投入到紧张又艰苦的战斗当中,还参加了十分著名的赣州战役、粤北水口圩战役等等。随后孙毅被调到瑞金红军学校担任军事教员,也得到了两任校长刘伯承和叶剑英的称赞,在此时期,孙毅加入了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左)

1934年春天,孙毅前往粤赣军区红22师担任参谋长,与此同时毛主席等人辗转来到红22师驻地,其目的是为了调查研究。

红22师作战室设在村中靠近山坡的一座二层小楼上,楼上有里外间,外面放着一张桌子,是值班参谋休息的地方;里间也有一张桌子,是毛主席休息的地方。为了安全起见,孙毅住在外间,随时保护着毛主席。

第一天晚饭后,毛主席向孙毅询问红22师最近的情况。在谈话过程中,毛主席还让周子昆、孙毅找来最近六期《战斗详报》,方便研究和讨论。

孙毅说其中有两次战斗都是自己带一个团去的,每一次周子昆都会向团长交代:“由孙毅参谋长协助你指挥。”

孙毅的话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他笑着对周子昆说:

“你们看,让师参谋长协助团长指挥,团长可以听,也可以不听。这样使用参谋长是有缺陷的,而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协助’这两个字上,这样一来,参谋长也不好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两次派师参谋长带部上前线战斗,他刚从红军学校出来不久,你们当师长和政委的为什么不上前线打仗呢?仗没有打不好,回来还要受到批评,这不公道啊!”

周子昆听了毛主席的话,羞愧地低下了头,然后说:“主席批评得对,我们一定会改正的!”

毛主席十分平易近人,每天吃完晚饭后都要到作战室外面,和孙毅聊天、唠家常。

毛主席问孙毅:“你是哪里人,今年多大了?”孙毅有些拘谨地回答道:“我是河北人,今年30岁了!”

毛主席听后点点头,说:“河北可是个好地方啊,山川秀丽,人才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河北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面是渤海,西连太行山,南面有广阔的平原,北面则有万里长城。”

毛主席深情地赞美河北这块土地,孙毅则被毛主席渊博的知识给折服了。

由于当时敌情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红22师要在几天后进行转移。孙毅拟定完部队转移的命令后拿给周子昆看,周子昆看过草稿后说:“你呈给主席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接过稿子后示意孙毅坐下,随后当场挥笔改稿,他说:“敌情说得不是很详细。”紧接着他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敌情进行了补充。

毛主席将修改过的稿子拿给孙毅:“参谋长,你看改得合不合适?”孙毅仔细看后频频点头,高兴地说:“改得好,改得好啊!”

解放战争期间,率部驰骋冀中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独自享受胜利的果实,撕毁《双十协定》,随后不断向我军发起猛烈的进攻。

1946年5月,国民党第11战区长官部调集大约5000人的兵力,由94军的军长牟延芳统一指挥,对胜芳镇发起了从未有过的大进攻。胜芳镇在天津以西40多公里的地方,距离北平和保定大约有100公里的距离,此处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因此胜芳镇是国民党夺取的首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

为了打破敌人的阴谋,担任冀中军区副司令以及代司令员的孙毅率部积极应对。战斗开始前,孙毅亲自来到胜芳镇观察附近的地形,侦察到此处水网密布,敌人机械化武器装备是很难在此处施展的。

孙毅对一旁的工作人员说:“胜芳镇是可以守的,不过记得要把工事都修建好。”针对敌人的进攻,孙毅提出“内线近战防守,外线迂回进攻”的方针。

紧接着孙毅派出一部分兵力在镇内固守,派出另一部分的兵力在外线迂回,同时还要求侦查科的科长务必要注意国民党军的动向,方便采取应对的部署。

5月24日,国民党第94军121师师长朱敬民指挥4个营的兵力,在坦克、装甲车和飞机的掩护下,从东、北和东北三个方向发起猛烈的进攻,试图一举将胜芳镇给拿下。

防守在胜芳镇的冀中军区部队依靠着坚固的工事和有利的地形,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三天的激战中,国民党多次派出飞机、坦克进行支援,但他们仍无法攻克胜芳镇的坚固防线,屡次失败的国民党决定在30日晚上全部撤退。

随着国民党的撤退,胜芳镇战斗也宣告胜利结束。此次战斗共击毙、伤、俘国民党1500多人,击毁敌军坦克3辆,缴获强机枪32挺、子弹14800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荣臻

6月3日,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聂荣臻,通电嘉奖冀中军区在胜芳保卫战中获得胜利。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任命孙毅为冀中军区的司令员。

6月,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光明正大地调动30万大军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全面内战正式展开。

12月上旬,驻守在华北的国民党第94军军长牟延芳,再次率领上万名国民党战士进攻冀中北部的要地固安县城。孙毅针对这一进攻,作出十分严密的部署,随时应对敌军的进攻。

12月9日上午11点,国民党军从固安城的北、西、南三面实施包围,不断用炮火向西门进行猛攻,更是连续进行17次的冲锋。不过国民党的进攻和冲锋,都被守城部队用刺刀和手榴弹给挡了回去。

经过7天激烈的战斗后,守城部队成功阻拦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更是击毙国民党1000多人,牵制了国民党大批兵力,完成坚守固安城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最右)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相继被我军粉碎,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1948年2月,孙毅担任晋察冀军区第7纵队的司令员。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平津战役。为了迷惑敌人,便于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主力兵团的行动,孙毅率领第7纵队的战士们迅速向保定靠近,尽快做好围攻保定的准备工作。

11月13日晚上,孙毅和林铁统一指挥第7纵队、第8纵队第23旅和第9、10军分区部队,以十分快的速度从突破口向保定城的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

经过4天激烈的战斗后,我军共毙伤国民党1000多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成功占领四关。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从全局出发,指挥第7纵队缓慢攻打保定,以调动国民党援军前来支援。驻守在保定城的刘化南部在第7纵队的围攻下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频频向北平告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作义

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得到消息后,急忙派出飞机多次向第7纵队进行扫射和轰炸,并派出大批部队南下进行支援。调动敌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中央军委下令第7纵队停止战斗,立刻撤下包围保定的兵力。

于是刘化南部在援军的掩护下,舍弃保定退往北平,至此保定解放。孙毅和林铁率部进驻保定,成立了保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孙毅任主任一职。

1949年1月,在东北野战军攻打天津的时候,孙毅通过地下情报系统得到了国民党天津的城防工事图,随后立即将其送往平津前线指挥部。

为了确保平津战役的后勤供应,冀中军区组成50多万人的支前大军,动员大小车辆共32万辆,为解放天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给组织写信,请求降衔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经过商量后决定将新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3月23日,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率部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

毛主席一行在前进的途中会路过保定,驻守在保定的冀中区党、政、军、民领导机关为了迎送中央首长而在忙碌着,这一切都由孙毅和林铁负责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3月24日上午,浩浩荡荡的中央首长车队开进保定市区,随着小汽车、大卡车减速进入院内,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缓步下车。

林铁见状连忙上前和毛主席握手并问候,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看到了一旁的孙毅,他十分风趣地说:“这不是孙胡子嘛!”

孙毅听到毛主席提到自己,连忙举起右手,向毛主席行了一个十分标准的军礼,随后说:“主席,您好!”然后和朱德、刘少奇等人一一握手问好。

按照事先安排的项目,由林铁和孙毅陪同中央首长共用午餐。饭桌上摆着的都是当地的特产,比如说保定的甜面酱、白洋淀的鱼虾等等。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说:“明天我们就要到北平了,接管全国的政权,建立新中国,这是我们奋斗了28年、用千万烈士的生命换来的全局性的胜利啊!”

毛主席顿了顿继续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有一个人我想了很久很久。历史上不是有个李自成吗?他是领导农民起义的,南征北战,好不容易打进北京城,可是只做了18天的皇帝就被赶出北京城了!”

周恩来接过话题,说:“这是一个历史悲剧,给后人留下沉痛的教训。”毛主席点点头,说:“是的,李自成打进北京,忙着做皇帝,他的丞相忙着张罗大典,大将军只知道乱杀人,根本不讲一点政策,当官的只知道享乐,当兵的只知道吃喝玩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

孙毅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几十年,听到这些语重心长的话,体会到的只有头脑清醒的领袖才会有如此精辟的见解。

新中国成立后,孙毅一家住在北京西城区一个古朴的四合院里,由于此处年久失修,所以很多东西都用不了,于是家人便建议将房子修一修。

孙毅听后没有说话,而是将孩子们带到一片低矮的群众住房前,对他们说:“和这些百姓相比,我们的条件已经够好了,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他们,我是共产党的干部,办的事情不能让群众戳我们的脊梁骨!”

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在授衔前曾有不少同志因为名利、军衔而闹情绪,甚至有人因为少了一颗星而哭鼻子。在一些同志的眼里,肩膀上金星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左)

在众多将帅中,有不少将军是非常特别的,他们并不看重军衔,也不在乎肩膀上有几颗星,而孙毅就是众多将军中的一位。按照孙毅的资历和战功,理应被授予上将才对,但孙毅却向组织写了一封信:

“我只有从劳之苦,而缺乏建树的功劳,在评衔的时候请不要授予我高衔,授予我少将军衔足矣。我投身革命并不是为了高官俸禄,而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虽然组织同意了孙毅的请求,但鉴于他在抗战期间的表现,于是在1955年9月27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授予孙毅中将军衔。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经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全国解放的时候,每当孙毅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只要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想起入党时的誓言,他就会浑身充满无穷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中间)

孙毅被拦后写下纸条,司令看后:摊上大事了

孙毅在后来的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坚持最初加入革命的心,就算晚年退休后,还是将重心放在工作上。1970年孙毅前往南方进行视察,正好想起自己曾经有个部下在这边的军区担任司令,于是便想着去看看自己的老战友。

孙毅这次来看老战友身穿一件普通的有补丁的衣服,如果不自报家门的话,和普通老农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孙毅平时十分节俭,在视察时穿着有补丁的衣服也是非常正常的,于是便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孙毅本想去见一见自己的老战友,没想到却被门口的哨兵给拦下了,哨兵给司令的秘书打去电话,秘书以为对方是司令的穷亲戚,想要上门找工作,便让哨兵给打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

孙毅知道后没有生气,而是给哨兵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司令员同志,我孙老汉今天特意来拜访,没想到你刚好外出,没能见上一面很是遗憾,那我们改日再见吧!”

就在孙毅离开后不久,司令和秘书走了出来,当司令看到这张纸条后,当即斥责了秘书一顿,然后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你摊上大事了你知道吗?”

司令连忙让人备车去追,幸好孙毅和警卫还没走多远,司令一见那位老农确确实实是自己的老首长,快速下车请孙毅上车,并将他请到军区司令部。

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司令又是倒茶又是递烟的。秘书见状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当即向孙毅和身边的警卫员道歉。孙毅摆摆手,没有在意,让秘书也不要太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余震涉及到了北京,孙毅便对家人说:“我们家人少院子大,但周围群众的房子却是一间挨着一间,一有震情他们往哪里躲呢?你们记住,只要一有情况就把咱们家的大门打开,让群众进来躲避。”

除此之外孙毅在街上散步的时候,看到路上有砖头瓦块的时候,便弯下腰将其拾起扔到一旁;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老弱病残就会主动起身让座;孙毅有一个邻居是孕妇,他特意交代孕妇的家人:“如果产妇半夜需要用车的话,就来敲我家门!”

去职离休,颐养天年本来是人生快事,但有很多人却不这样认为。孙毅在离职去留的问题上,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为了促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孙毅主动让贤,在几百名政协委员中,他是第一个提出辞职的人。

孙毅说:“党的事业不是一代人能够干完的,我的年纪大了,有些力不从心,要赶紧将手中的接力棒传给更年轻的同志,不然晚了对党的事业可是不利的。”

孙毅在辞去全国政协常委的同时,还辞去了总参顾问等职务。孙毅忙碌了一辈子,猛地让他休息下来,他也是有些不适应的,于是孙毅开始琢磨着给自己找个力所能及的新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和孩子们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孙毅受聘当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顾问,担任了60多所学校的课外辅导员和名誉校长等职务。孙毅的家也变成了少儿活动站,孩子们经常来看望他,听他讲述年轻时的经历。

为了能够准时赶到京郊一些中小学或者部队去作报告,孙毅经常早出晚归。当时总参为了孙毅出行方便,便决定给他配一辆红旗车,但却被孙毅给拒绝了,他仍乘坐着那辆跑了30多年的吉姆牌轿车。如果遇到半路抛锚的话,孙毅便步行回家。

孙毅的司机觉得在好车遍地的北京开一辆吉姆牌的轿车实在是太掉价了,便将孙毅退了好几次的红旗牌轿车给领了回来。

孙毅发现后十分生气:“换车为什么不换一辆吉普车,偏偏要换一辆红旗车呢!我现在已经退居二线了,主要做青少年的工作。我的车越来越好,这让我怎么去见孩子们?见他们说些什么?”

最后司机没有办法,只好将红旗车退了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

孙毅是一位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的干部,他的工资并不低,但他却崇尚节俭。孙毅每个月将一半的工资留下当伙食费,剩下一半的工资则用来买书籍,邮寄给他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0多位青年朋友。

从1995年3月开始,孙毅除了继续邮寄书籍外,还每个月拿出300元捐献给“希望工程”,直到孙毅离世。

2003年7月5日,孙毅将军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