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我国全面推行二胎政策,期望以此提升生育率,但遗憾的是,效果并不显著。为扭转生育率持续下滑的态势,国家在2021年5月31日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全面放开三胎生育政策。显然,当前国家正积极应对出生率逐年下滑的挑战。回首二十多年前,计划生育政策尚为国家主导,谁又能预见到今日我国会面临人口负增长的困境呢?然而,现实摆在眼前,如何扭转新生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趋势,已迫在眉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一生育率持续下滑的难题呢?单纯放开三胎生育政策,甚至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就能奏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已逾八年,但出生率下降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数据显示,尽管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后出生率有所回升,但随后的七年里,出生率却持续走低。2023年,全国新生人口数量更是跌至902万,创下了历史新低。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已跌至全球最低水平之一。

既然二胎与三胎政策的放开未能有效点燃人们的生育热情,那么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导致人们生育意愿低迷的症结所在。针对这一议题,任泽平先生进行了一次详尽的调研,其结果如下图所示,揭示了四大核心因素正悄然侵蚀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一是生育成本居高不下,对生活质量构成沉重压力;二是房价飙升,令生活倍感艰辛;三是对于下一代可能面临的阶层固化担忧,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阶级跃升的机会;四是教育内卷化严重,生活压力愈发沉重。

这四点无不指向一个核心问题——经济压力。生育孩子,无论是从孕育到抚养,还是未来的成长发展,都伴随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许多家庭选择将有限的资源倾注于一个孩子,力求为其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机会,以期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摆脱生活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高昂的房价也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甚至连步入婚姻的殿堂都显得遥不可及,更遑论结婚生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生人口数量的下降似乎已成定局。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已锐减至902万,如果按照这一趋势持续下去,百年内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将难以达到9.02亿。

人口是国家的根本,新生人口数量的减少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创新活力、抚养负担、民众幸福指数乃至民族复兴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如何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任泽平先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通过央行适度增发货币的方式,为社会注入更多生育动力。他建议,在未来十年内,通过这一基金的支持,争取多生育5000万孩子,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这一方案既务实又有效,且不会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的负担,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显而易见,任泽平的策略旨在通过提供现金补贴,对那些积极生育的家庭给予经济上的激励,进而激发社会的生育热情。从一系列的调查统计资料中,我们可以洞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尽管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对生育持保留态度,但绝大部分人之所以选择不生育或推迟生育,主要是受到了经济压力的束缚。换言之,倘若经济负担得以减轻,许多人会乐意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甚至愿意迎接第二个、第三个孩子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民众对于生育的热情其实从未减退,回溯到十几年、二十年前,不少家庭为了添丁进口而四处奔走、隐匿踪迹。如今,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生育的束缚已然大幅减少,但经济因素却成为横亘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或许有人会说,生育意愿的降低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教育投入、医疗成本、住房压力以及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挑战等。诚然,这些都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但追根溯源,它们大多与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当家庭经济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时,上述问题往往迎刃而解。因此,归根结底,经济压力仍是导致人们生育意愿低迷的症结所在,这也是任泽平提出生育补贴建议的深层原因。

当然,要真正提升生育率,仅凭现金补贴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针对上述各种因素制定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无房且计划生育二胎或三胎的家庭,可以给予购房补贴,减轻他们的住房负担;同时,增加托儿所数量,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以降低教育成本;此外,还应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女性在生育后能够顺利重返职场,避免因生育而遭受职业歧视或发展受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任泽平所提出的方案,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热烈响应。正如任泽平所做的详尽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高达66.7%的民众积极支持设立鼓励生育基金,期待国家或者央行能够出资,为每个孩子提供每月的现金奖励。

此外,任泽平还发出了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我们不能过分依赖90后和00后来承担生育二胎和三胎的重任。毕竟,如今许多90后和00后甚至连结婚都望而却步,对于生育一胎都显得犹豫不决,更别提二胎或三胎了。因此,任泽平呼吁社会应抓住75年至85年这批人还能生育的时间窗口,因为他们仍秉持着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育龄妇女的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逐年递减,每年减少的人数高达300万至400万。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我们迫切需要尽快出台鼓励生育基金的相关政策,否则将会错失良机,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