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除了刚刚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以外,还有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72年后的今天,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的600多人中仅有3人健在,他们是今年95岁的上海代表陈震中、94岁的战斗英雄卫小堂和92岁的台湾代表田富达。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选派马叙伦、雷洁琼、阎宝航等共11人,组成“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乘火车赴南京要求国民党反动政府立即停止内战,实现和平。 代表们在南京下关车站下车后,立即遭到预先聚集在站台上的国民党特务、打手的凶残殴打,马叙伦、雷洁琼、阎宝航、陈震中受重伤,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在这次事件中,你们知道谁被打得最厉害,受伤最重吗?就是陈震中。他当时是圣约翰大学学生,上海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席。那天他被一群暴徒围攻,仗着年轻力壮,曾猛烈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打成重伤。后来在送医院的路上,躺在车上一点动静都没有,车上的人都以为他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一是陈震中

陈震中1926年生于河南郑州。1938年,入上海中学读初中。1940年夏,转入上海青年会中学读高中。1943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科学习。1945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转该校经济系学习,并担任上海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席。

在医院治好后,陈震中从南京返回上海,国民党反动派要逮捕他,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化装离沪赴香港,继续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他奉命筹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以下简称“全国学联”)驻香港联络处,并代表全国学联参加由中共主持的在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双周座谈会”。他还担任全国学联驻港办事处对外联络部部长,对海内外广泛宣传了中国爱国学生运动的情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48年,陈震中遵照党组织的安排,离开香港抵达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1949年3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学生第十四届代表大会上,他作为全国学联上海区的代表当选为全国学联副主席兼任联络部部长。接着随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

4月,陈震中奉命随大军南下,参加上海解放后的接管工作。 6月中旬,陈震中接到通知,去北平出席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当时,他年仅23岁,在筹备会134位代表中,是最年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年陈震中

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后,陈震中当选政协代表,他的父亲陈巳生也当选了代表,父子同为代表,一时传为美谈。在政协会议期间,陈震中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国旗、国歌、国徽、纪年方案的讨论。10月1日下午3时,他亲耳聆听了毛主席用洪亮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目睹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幸福时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震中先后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军体部部长、华东团委军体部副部长、上海市体委党委副书记、上海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85年离休。

卫小堂1927年生于山西省泽州县山河镇李河村横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2月入伍,1946年4月加入共产党,荣立特等功2次,大功8次,5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是闻名全国全军的著名战斗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圈为卫小堂

卫小堂入伍后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打赵城,日期是1945年10月28日。部队在前进途中受阻于敌人一个暗堡。卫小堂连投5颗手榴弹,颗颗都准确地投进了敌人的地堡。投弹如此准确,说来与他小时在家放羊分不开。幼年还是放羊娃时,他善于用土坷垃打羊,在五十米内,说打羊的左角,不会打在右角上,如今这一手绝活可发挥大作用了。

淮海战役时,卫小堂已经是一个英雄排长了。在陈赓将军指挥下,卫小堂所在的10旅28团昼夜兼程,破冰涉水,穷追逃敌,在徐州近郊强占徐山村,歼灭了敌人两个团。1948年11月15日,敌邱清泉兵团以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和重炮的掩护下,向我28团坚守的徐山村连续反攻。卫小堂排在“坚守徐山村,粘住敌五军”的战术安排下,顽强抗敌,连续击退敌人4次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不幸,在战斗间隙里,敌机扔下的1枚重型炸弹正落在卫小堂身旁,他的小腹负了重伤,不得已退出了战斗。

我军渡过长江后,卫小堂由副连长升任营政治指导员。不久,就被选为出席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949年10月1日,卫小堂跟随毛主席、朱总司令登上了天安门,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国庆大典。随后,毛主席在宴请战斗英雄代表时紧紧握住他的手,问了他好多问题。临别时,毛主席从兜里掏出了一盒“大前门”香烟,递到他的手上说:“回去向你们师长、军长问好,向全体指战员问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小堂

国庆节一过,卫小堂没心思去参观游览,马上就赶回了部队。滇南战役开始后,1950年1月17日拂晓,卫小堂随37师指挥所从蒙自到鸡街,意外与敌军一个后尾团遭遇。敌人见我军人少,且都是机关人员和保障分队,便突然向我军发起猛烈攻击。一排排迫击炮弹向火车站倾泻,枪声、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危急之际,卫小堂受师政委之命,带领一个警卫班投入了恶战。他带领9名警卫战士冲进了炮火硝烟之中。一排手榴弹扔过去,炸死了10多个敌兵。他借烟尘的掩护冲到敌人的重机枪手身旁,厉声喊道:“你给我调转枪口打!”敌重机枪手吓得战战兢兢,哆嗦着调转枪架,按卫小堂的命令向敌群扫射。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卫小堂从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副师长而升任军副参谋长,他的英雄本色始终没有改变。 1983年,成都军区党委批准卫小堂离休,他仍努力为部队建设奉献余热。

田富达原名尤明·巴都,是台湾少数民族泰雅人,1929年生于台湾新竹。家境艰困的他为家人生计,17岁被“忽悠”加入国民党军队,1946年底被带到山东,参加第一场战斗就成了解放军的俘虏。看到国民党军队溃败惨相,也对中国革命有所了解之后,田富达同几位台籍伙伴选择加入解放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富达在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上发言。

在随后的日子里,田富达跟随刘邓大军辗转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参加了8次战斗,两个大战役。1947年,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示下,隶属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田富达等台籍战士进入晋冀鲁豫军政大学(1948年更名为华北军政大学)学习,学校将100多名台籍战士编为“台湾队”。1948年10月,田富达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底,20岁的田富达作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代表之一,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发言。

大会前两天才接到发言任务的田富达既高兴又紧张,拟出发言稿来不及多练习就登上发言台,虽然打了点磕巴,但还是顺利完成了。他在发言中提出“赶快解放台湾人民”、共同建设统一且富强国家的希望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田富达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湾队”的全体学员,也都应邀到城楼两侧的观礼台观礼。他亲耳聆听毛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那些掷地有声的话,72年后的今天仍萦绕耳畔。

田富达离开台湾时,两个弟弟年仅5岁和7岁,由于父母早逝,弟弟们都由他照顾,怎料一别竟数十载。直到1980年,他通过移居海外的朋友将一封家书转交到大弟弟伊齐·巴都手中,1989年伊齐·巴都来到北京。“在机场,我一眼就认出他来,他也一下子认出了我。”乡音无改鬓毛衰,重逢的兄弟用泰雅话亲切交谈,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只可惜小弟弟已经去世,无缘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富达和夫人

建国后,田富达历任国家民委委员,全国人大民委委员、研究组副组长,台盟总部第一届理事,台盟第二、三届副主席;是第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如今我最大的心愿,和72年前在政协大会上发言时说的一样,希望早日看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田富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