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是红的、蓝的、金黄的野花,像火星似地怒放着。雏菊、铃铛花、矢车菊,可以满怀地抱回家去。”

这段描写,出自前苏联的一本纪传体小说——《卓雅和舒拉的故事》。这本小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而作者正是卓娅和舒拉的母亲。

前苏联地域辽阔,气候类型也多样。但每到冬季,几乎就是全境降雪,严寒时间格外漫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小小年纪的卓娅,最喜欢的就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她一路奔跑着,一路欢笑着,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小天使”。

但是,这么一位爱笑怕冷的天使,却死在了1941年的严冬里。那一年,卓娅刚满18岁。

纳粹发动闪电战,苏联危在旦夕

1940年夏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向希特勒举起了白旗。至此,纳粹对法战争取得了胜利。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开始将目光转向东方,对准了曾经的盟友——苏联。

“明年的春天,我们将踏平俄国,完成当年巴巴罗萨没能做到的壮举!”在最高军事会议上,希特勒的野心得到了德军高级将领的一致赞同。

接着,他继续昂首阔论道:“征服俄国,最重要的是要消灭他们有生力量,而不仅仅限于土地。一旦俄国被摧毁,英国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下,希特勒在同年12月拿到了对苏闪电战的作战计划。根据计划安排,战斗应该在冬季来临之前结束,大军分南、北、中三路前进。

南路集团军从卢布林出发,目的地是顿巴斯;北路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出发,直取列宁格勒;中路集团军从华沙东部出发,攻下莫斯科。三路大军取得胜利之后,要做的就是屠光苏联的后备军。

已经陷入疯魔的希特勒,完全沉浸在了征服世界的伟大目标中。真是世事无常啊!谁又能想到,当年维也纳街头的一个流浪汉,竟摇身一变成为了令世界闻之色变的法西斯头子。

而此刻,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丝毫没有察觉德国的野心。面对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几番忠告,他始终秉持着“不听谣不信谣”的轻率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的6月22日,已然推迟了一段时间的对苏闪电战终于打响了。

在夜色的掩盖之下,德国百万大军如潮水一般向苏联涌来。而从睡梦中被叫醒的斯大林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久久没有回过神来。直到一旁的朱可夫推了推他,斯大林才猛然想起来召开紧急会议。

随着苏德大战的打响,无数苏联卫国英雄竞相涌现。这当中,就包括了本文的主人公——卓娅。

年少参军,奔赴战场

卓娅,全名卓娅•阿纳托利耶芙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于1923年的秋天出生于坦波夫州北部的一个小村子。

她的父母在当时都算是高级知识分子,双双从事教育行业。但在30年代后期,斯大林政府展开了遍及各界的“大清洗运动”,卓娅的父亲阿纳托利不幸在这次运动中失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母亲柳博芙就带着15岁的卓娅和13岁的舒拉在莫斯科艰难求生。不过,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卓娅和弟弟舒拉从小到大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无论是在老家还是在莫斯科,他们都是学校中的佼佼者,也是邻居眼中的“小天使”。

1938年,卓娅加入了学校的共青团。那时的她,就已经开始有为国奉献的觉悟了。而促使卓娅走上这条道路的人,是一位名叫丹娘•索罗玛哈的虚构女英雄。

为了苏维埃革命事业的发展,丹娘与凶狠狡诈的白匪军斗智斗勇。在不幸被捕之后,这位女英雄宁死不屈,最终在一个严寒的冬夜壮烈牺牲。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卓娅,激起了她内心的爱国热情,而书中的丹娘也成了她效仿崇拜的偶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后来的一切,在这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时隔多年再回望卓娅的一生,她的事迹简直就是丹娘的“翻版”。只不过不同的是,丹娘是一个虚构的英雄人物,而卓娅却是活生生的卫国英雄。

由于自小的家庭熏陶,卓娅也萌生了从事教育行业的想法。她想向母亲看齐,为祖国的下一代做贡献。

但是,平静的日子和美好的未来葬送在了侵略战争的魔爪下,横扫欧洲的纳粹铁蹄踏入了苏联的国土。希特勒蓄谋已久,以猛虎之姿死死咬住了苏联;而苏联领导人却疏于防范,以致在战争初期落于下风。

在短短五个月内,像野兽一样疯狂的德国军队几乎占领了苏联的整个西部地区,沦陷区人口高达总人口的45%。将近一半的交通运输线被德军所垄断,各类粮食作物和矿产资源面临极其匮乏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卓娅一家人也积极投身于反纳粹的战斗中。她和母亲夜以继日地为前线士兵缝制棉衣手套和军需用品;在敌军的炮火之下抢收粮食作物运往前线。

但尽管军民一心,苏联军队还是没能挡住德军的猛烈攻击。在战争初期,苏联的青壮年兵力伤亡达上百万。一时之间,苏联政府陷入了无兵可用的窘境。

无奈之下,斯大林号召女性共产党员、女性共青团员和符合参军标准的女青年踊跃走上前线。在前后5次的征兵工作中,苏联政府筹建出了一支80万人的女兵队伍。

身为积极分子的卓娅立马响应国家号召,请求参军入伍。但这个请求在一开始遭到了拒绝,负责人给出的原因是卓娅太过瘦弱了,恐怕适应不了残酷的战场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渴望为国效力的卓娅没有放弃,她请学校老师帮忙推荐,再一次提交了参军申请。9月底,莫斯科保卫战打响,苏联人民已经退无可退了。在这危急关头,卓娅的申请得到了批准。

但在一开始,卓娅被分到了后勤部门担任翻译一职,因为她会说简单的德语。可勇敢的卓娅并不满足于在这个岗位上为国奉献,她请求上到前线去,直面魔鬼般的法西斯军队。

而此时伤亡惨重的苏联军队已经不需要翻译了,他们需要的是能上前线的士兵和能入敌后的特工。身材瘦弱的卓娅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射击成绩,成了“9903”部队的一名特工。

她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深入敌后,执行对敌爆破和损毁任务。但由于时间紧迫,卓娅和同伴们只接受了极短时间的训练。11月初,这群年轻人就正式走上了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与其说是“特工队”,不如说是“敢死队”更贴切一些。因为,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不仅要负责摧毁德军的建筑设施,还要伺机消灭敌人。

不过,在国仇家恨面前,卓娅早已舍弃了自身的安危。她把每一次任务都当成最后一次任务去完成,坚决执行命令。而勇敢无畏的卓娅也不负众望,每一次都平安回来了。

但战争是残酷的,没有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出事。如果有一天被德军抓住了呢?卓娅在心里这样问自己。最后,她给自己的答案是:永不屈服。

身陷囹圄,天使折翼

在危机四伏的环境当中,卓娅偶尔也会想起母亲和弟弟。想着想着,卓娅就挤出时间给家里寄去了一封信:“妈妈,见信安好。我正在做着正确的事,就像书里的丹娘一样,请不要担心我。照顾好自己,也不要告诉舒拉我的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后来的采访中,母亲柳博芙说自己收到了女儿寄来的信。她的确很担心卓娅,但她更为卓娅感到骄傲。不过在那之后,她就失去了女儿的消息,直到后来卓娅的死讯传遍全国。

同年11月,卓娅所在的特工小组接到了新命令:烧毁德军197步兵师332团的居住地和马厩。因为此次的任务量不算太大,而且也为了行动的隐蔽性,所以组织上决定只派出三个人。

小组组长:克拉依诺夫,是一位老革命,具有丰富的敌后抗战经验。组员:卓娅和克鲁勃科夫,两人都接受过特工训练。

根据侦察员的报告,332团的士兵都居住在彼得里斜沃村的苏联老百姓家中,村子中央有一个马厩。除此之外,村南和村北还各有一个马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拉依诺夫决定兵分三路,由他自己负责中央的马厩和德军驻地,卓娅去南边,克鲁勃科夫去北边。11月26日晚,三人乔装打扮混进了彼得里斜沃村。

卓娅怀揣着几只汽油瓶,兜里装着火柴,腰间别着一把左轮手枪,蹑手蹑脚地往南边走去。此时已经夜深人静,又恰逢德军换哨期间,所以马厩里无人值守。

四下侦查了一番之后,卓娅干净利落地把汽油倾倒在了四周的干草上。随后,她点燃了几根火柴,顺势丢在了草堆里。“轰”的一声,大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住了整个马厩,里面的马匹纷纷发出惊恐的啼叫声。

赶在德军岗哨过来之前,做完这一切的卓娅迅速往之前约定好的撤退地点跑去。但是中途出现了意外,道路上突然出现了大批德军。高楼上的探照灯都被打开了,周边全是枪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再往前去,就要陷入德军的包围圈了。卓娅迟疑了一两秒,转身往村外的树林里跑去。正当她想着怎么和克拉依诺夫还有克鲁勃科夫会合时,卓娅突然发现北边并没有火光燃起。

难道,克鲁勃科夫的任务失败了?此时的卓娅万分焦急,但下一秒,她发现了更意外的事。村子正中央的大草垛燃起了火光,而原本应该被摧毁的德军住所和马厩却没有动静。

大草垛是苏联军队早就定好的标志物,一旦草垛被点燃,苏联战机就会实行轰炸任务。可是现在除了他们三个人,没有哪支部队奉命执行轰炸啊!这草垛怎么会着了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卓娅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这会不会是克拉依诺夫发出的求救信号?两个战友是不是遭遇不测了?情急之下,卓娅一头冲出树林,朝着村子中央跑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她跑到马厩时,发现已经有部分德军住所被火焰吞噬了,但四周并没有战友的身影。卓娅来不及多想,赶紧把剩下的汽油倒在了草堆上。可正当她想掏出火柴盒时,手上的动作却停住了。

一支枪抵住了卓娅的后背,身后的德军用恶狠狠的语气命令道:“不许动,转过身来!”

卓娅慢慢地转了过来,抬眼望着面前的几个德军,她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在想办法逃走。德军走上前来,打算对她进行搜身。趁着这个机会,卓娅拔出了自己的左轮手枪。

但一旁的德军眼疾手快,使用长枪枪托打掉了这把手枪;另外两个德军冲上前来,不由分说地打了卓娅几拳,并钳制住了她。就这样,卓娅被捕了。

几名德军强行扒掉了她的外套衣裤和鞋袜,逼着仅着内衣裤的卓娅踩在积雪上往德军长官的住所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斯科的冬季何其严寒!就算是穿了全套的保暖衣物,尚且还能感受到凛冽的寒风,更何况是一个接近赤身裸体的人。但被捕后的卓娅一声不吭,面不改色地行走在雪地之中。

此时,332团的团长留捷列尔中校已经知道苏联特工偷袭一事了,他正坐在温暖的屋子里等候卓娅的到来。

步行了十几分钟的卓娅全身布满冰霜,嘴唇也冻得发白。面对留捷列尔的虚假关怀,卓娅连正眼都没给他一个,始终昂着头颅不言不语。

看着卓娅这副坚贞不屈的模样,留捷列尔嗤笑了一声,轻蔑地问道:“谁派你来的?还有同伙吗?”其实,这些问题他早在克鲁勃科夫的嘴巴里得到答案了,现在只是想看一看卓娅怕不怕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站着的卓娅却仿佛没听到他的审问一样,仍是闭口不言。恼羞成怒的留捷列尔失去了耐心,他命令手下士兵轮流用皮带和棍棒殴打卓娅,并用火焰烫烧她的脸部。

据后来房屋主人沃罗宁娜所描述的,德军一共殴打了卓娅不下200次,她的脸也被烫伤了。但蜷缩在地上的卓娅没有说过一句求饶的话,她只大喊了一声:“我什么都不会说的,你们要杀就杀!”

看着眼前这个还不满20岁的小姑娘,留捷列尔知道自己低估了她的信念。于是,他让士兵继续带着卓娅行走在冰天雪地之下,想用严寒击垮卓娅的内心。

伤痕累累的卓娅被德军推搡着出了门,身上的伤口还在火辣辣的疼痛着,而外面的风雪又毫不留情的刮到了她的身上。一时间,卓娅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生理和心理都在遭受严峻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走到伪村长库利克家门外时,后头的几个德军都忍受不了这严寒的天气了,他们决定在这休息一下。而此时的卓娅已经被折磨得说不出话了,双脚冻得紫红,全靠自己的意志力在坚持。

几名忙着烤火取暖的德军把卓娅交给了住在库利克家中的战友,这26名德军又整整折磨了她几个小时。打到最后,这些魔鬼都已经打累了,而卓娅从昏迷中不断被打醒,接着又陷入昏迷。但在这般折磨之下,她依旧不曾背叛自己的国家和信仰。

无计可施的德军甩甩手离开了,留下卓娅一个人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没过一会儿,门外执勤的哨兵粗暴的弄醒了卓娅,逼着她继续去雪地里挨冻。

整整一夜过去了,卓娅几乎没在屋里呆过,她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被逼着不断行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亮之后,卓娅发起了高烧,她在迷迷糊糊中叫着要水喝。库利克看着受尽折磨的卓娅,最终还是发了善心准备给她喂水喝。但这一幕被德军看见了,他们打翻了茶碗,大声呵斥库利克,还拿煤油灯去烫卓娅。

留捷列尔再次审问了卓娅,他看着面前奄奄一息的小姑娘,说要给她最后一次机会。

卓娅微微笑了笑,对这个投敌叛国的“机会”不屑一顾。下一秒,德军用铁钳子拔去了她的几片手指甲。

还在病中的卓娅被这剧痛生生疼醒,她使劲咬着嘴唇压抑着叫喊,眼角流下了泪水。已经索然无味的留捷列夫彻底对卓娅失去了兴趣,他示意士兵将卓娅拖出去。

又经过两天的刑罚折磨后,德军依旧没能从她嘴里获知什么有用的线索,于是他们决定处死卓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11月29日早晨,留捷列夫让沃罗宁娜替卓娅穿好衣服。据这位老妇人的回忆,当时卓娅的双腿已经快要残废了,肿得跟大象腿一样,光是给她套鞋袜就用了快一个小时。

上午十点,卓娅被带到了绞刑架前。在奔赴刑场的路途中,她用力推开两边的德军,不许他们触碰自己,并高傲地说道:“我自己会走!”

绞刑架周围围满了人,除了前来观刑的德军,还有整个村子的老百姓。当卓娅胸前挂着“纵火犯”的木牌,昂首挺胸地走过来时,被逼无奈的百姓们全都在偷偷抹泪。

卓娅踩着木箱站上了绞刑架,临死之际,她大声呼喊着:“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你们绞不完两万万苏联人民!”

德军一脚踢开了下面的木箱,失去了支撑点的卓娅被绳索勒得痛苦不堪,不一会儿就咽了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仅18岁的卓娅牺牲了,但德军对她的侮辱还没有停止。

“为卓娅报仇”

为了向敌后游击队示威,也为了威慑村民,留捷列夫下令悬尸示众,不允许任何人为卓娅处理身后事。

第二年年初莫斯科守住了,苏联军队开始了反攻。有一股溃散德军在经过彼得里斜沃村时发现了卓娅的遗体,其中一名醉酒士兵将内心的仇怨全都发泄在了卓娅身上。

锋利的刺刀一下又一下的捅在早已冻冰的遗体上,卓娅的双眼被刺瞎,右侧的乳房也被乱刀割下。

等驻守该村的德军发现时,卓娅的遗体已经七零八落了。留捷列尔为了维护德军声誉,命令手下赶紧将遗体就地掩埋,并下达了封口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底,苏军解放了彼得里斜沃村,也找到了卓娅的遗体。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那副不忍直视的惨状,甚至还有一截绳索缠在卓娅的脖子上。

随军记者利多夫根据德军留存的照片和村民的证词写下了一篇报道,名为《丹娘是谁》。因为,卓娅在受刑期间一直说自己叫丹娘。

这位女英雄的事迹传到了克里姆林宫,据说斯大林得知此事后异常愤怒,亲自下达了一道指令:但凡苏联军队在战场上遇到332团的德军,一律格杀勿论,拒不接受其投降。

卓娅的悲惨遭遇也传遍了全国,所有苏联人民都对她钦佩不已。在后来的大反攻前线,所有苏联军队喊的口号都是“为卓娅报仇!”一直喊到了柏林帝国大厦。

弟弟舒拉后来继承了姐姐的遗志,1943年从坦克学校毕业后就奔赴前线。但是他倒在了胜利前夕,于1945年的哥尼斯堡战役中光荣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年叛国投敌的克鲁勃科夫在1942年被苏联西部前线法庭秘密处死,卷宗直到50年后才公诸于世。

后记

被追授为“苏联英雄”的卓娅长眠于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中,她的对面,埋葬着她的母亲。

失去两个孩子后,柳博芙将余生精力都用在撰写姐弟俩的纪传体小说中。1950年,《卓雅和舒拉的故事》正式发行出版;1978年,这位伟大的英雄母亲病逝于莫斯科。

“……可是一到春季,周围一切都焕然一新了。草原上开着野花,油绿的嫩草覆盖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