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22日,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果基首领小叶丹,一同来到了海子边上。到了黄昏时刻,他们二人跪在地上,面前摆着两碗酒,酒里面掺杂着刚刚洒下的鸡血。

按照彝族的习俗,这场结拜仪式应该由巫师来主持。

巫师刚结束发言,刘伯承便跪在地上,铿锵有力地说:“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上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

说完,刘伯承拿起地上的酒碗,将掺有鸡血的酒一饮而尽。

刘伯承饮罢,小叶丹端起眼前的酒碗,激动地说:“我果基小叶丹今天与刘伯承司令结为兄弟,如果有三心二意,愿如同此鸡一样死。”

说着,小叶丹便将一碗鸡血酒“咕咚咕咚”地咽了下去。

就这样,刘伯承和小叶丹便结成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离别之际,刘伯承将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果基支队”的红旗、自己随身佩带的左轮手枪、还有一些防身用的步枪,都留给了小叶丹。一方面当作纪念,另一方面也正式宣告了小叶丹与红军的合作。

就在红军与果基建立关系后不久,红军获得了广大彝族同胞的支持.5月23日,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民区,从而避免了双方进行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后来,毛泽东问刘伯承:“当初诸葛亮七擒孟获,最终才使孟获心服口服,你是怎么做到的?”

刘伯承笑了笑,回答说:“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毛泽东顿时起了兴趣,又接着问道:“你跟小叶丹结拜时,真的是跪在地上起誓吗?”

刘伯承斩钉截铁地说:“那是自然,彝族人从古至今都是最讲义气的人,他们看到了我们的诚心,才会选择信任我们。”

毛泽东接着问:“彝族人下跪,是先跪的左腿还是右腿?你又是跪的哪条腿呢?”

这个问题把刘伯承问住了,因为他当时只顾着结拜,根本没注意这些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刘伯承合影

看到刘伯承怔住了,一旁的周恩来过来解围说:“后续部队通过彝区时,小叶丹还打着‘中国夷民红军果基支队’的旗帜出来迎接。看来你们已经把彝区赤化了。”

朱德看这边聊得热闹,也加入了其中,说:“先遣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功劳不小。这也为粉碎蒋介石的战略企图争取了时间。”

刘伯承与小叶丹的结拜,不管是对红军还是对中国革命,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小叶丹为代表的彝族也因此成为红军强大的主力。然而,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彝族地区曾被认为是红军难以啃下的“硬骨头”。

那么,刘伯承究竟是怎么说服小叶丹和红军合作的?在当时的情境下,刘伯承又是怎样做到全身而退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元帅

彝族聚居区——难啃的“硬骨头”

1935年春,中央红军成功渡过了金沙江,但身后依旧有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

当时国民党军队还采取了心理战术,用飞机在天上广泛的撒传单,传单上写着:“红军前面是大渡河,后面是金沙江,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如今已经是插翅难逃了。”

为了克服这一困境,中央政治局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上,大家一致决定要继续北上,然后与红四方面军会合。随后,组织上决定先让刘伯承、聂荣臻两人带领一支先遣队“开路”。

刘伯承、聂荣臻都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对四川一带的道路分布、风土人情很是了解。经过对战情的分析,刘、聂两人始终坚信,只有先经过大凉山的彝族聚居区,再经过安顺场和冕宁,最后快速地抵近大渡河,才能躲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但顺利经过彝族聚居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经过勘察,刘伯承发现,彝族人大多不懂汉语,生活习性比较特殊,几乎每个人都会射箭、枪击,十分熟悉山林环境的他们,也擅长在山林中作战,颇有战斗力。

彝族人还有一个特点,虽然他们内部时常会发生争斗,但一旦外敌入侵,彝族人又会紧紧抱成一团,一致对外。历史上那么多的封建王朝,都想要用武力来征服这块土地,但往往都没有尝到什么甜头,彝族聚居区也成了外族不敢轻易驻足的地方。

因此,此次红军要想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还需下一番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彝族战士

在动员大会上,刘伯承先是告诫将士们,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我党的民族政策,争取不费一枪一弹,和平通过大凉山。如果没有刘伯承和聂荣臻的命令,谁也不许开枪。

接着,刘伯承又带着先遣队来到冕宁县城,打倒当地的恶势力军阀,然后将被他们关押在牢房里的彝族人一并放出,以体现诚意。

那些被刘伯承救出来的彝族人中,有一部人统领懂得一些汉语,经过沟通,这些彝族人表示愿意带着红军通过彝族聚居区。

然而,当刘伯承带领部队来到了彝族聚居区时,他们却迎来了“闭门羹”:那些村民非但没有放他们进去,还索要他们身上的财物,甚至还对其进行袭击,导致数名红军将士伤亡!

彝族村民抢劫红军的事时有发生,他们甚至还把战士们的衣服都抢走了,使得红军战士只好赤身返回驻地。于是,红军进入彝族聚居区的计划,也就只能暂时搁置了。

此时,彝族果基首领小叶丹,听说了有一支红军部队驻扎在彝族聚居区不远的地方,出于对红军部队的兴趣,小叶丹派自己的管家沙玛尔格前去那里打探情况。

红军对彝族人还是很友好的,很快就将沙玛尔格带到了刘伯承的部下肖华这里。

肖华对沙玛尔格的态度很友好,沙玛尔格汉语也说得很好,因此他与肖华沟通起来丝毫不费力。在肖华的描述下,沙玛尔格了解到了红军部队前来彝族聚居区的目的后,对肖华说:

“如果红军真的想通过彝族聚居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彝族百姓信任红军,如果红军首领能和我们的首领结拜为兄弟,彝族百姓一定会信任红军。”

肖华重重地点了点头,似在凝思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华

另一边,当沙玛尔格回去将这件事告诉小叶丹时,小叶丹也陷入了深深的疑虑。

小叶丹从小就听闻部落里的老人说:“汉人是靠不住的。”再加上对于此次驻扎此地的红军,他也了解甚少,因此对于结拜一事,颇有担忧。

见小叶丹犹豫不决,沙玛尔格拍着胸脯坚定地说:“如果这件事对我们彝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愿意以命抵命!”

小叶丹抬头凝重地注视着沙玛尔格,沙玛尔格虽为自己的管家,但他们从小便一起生活,彼此也相互信任。眼下见沙玛尔格如此担保,小叶丹决定见刘伯承一面。

那么,小叶丹见到刘伯承之后发生了什么?他又是如何打消疑虑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叶丹雕像

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结拜为兄弟

小叶丹第一次见到刘伯承的时候,还以为跟以前的汉人大官一样,需要对他行拜首大礼。

但刘伯承的做法却大大超出他的预料。

只见刘伯承迎了上去,搀着小叶丹的胳膊将他缓缓扶起,笑着对他说:“我们都是患难与共的兄弟,都是平等的,不兴这一套。”

刘伯承的这句话打消了小叶丹心里与他的距离,也让小叶丹很是感动,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部队首领对他这么“客气”,心里顿时涌上了一股暖流。

之后,通过与刘伯承的几次接触,小叶丹觉得刘伯承不同于以往的汉人,这个人值得他去交往。经过仔细慎重的考虑,他决定与刘伯承结拜为兄弟,结拜仪式就在彝海边上举行。

按照彝族的习俗,结拜时要现杀一只大公鸡,将鸡血洒进酒碗里,结拜两人一同饮下。

结拜当天,刘伯承拿着两个酒碗,走到了彝海边顺势舀起了两碗水,准备以水代酒。另一边,小叶丹也割断了大公鸡的喉咙,并将鸡血滴入了刘伯承拿来的酒碗里。

接着两人双腿跪下,面朝彝海,端着酒碗对着彝海郑重宣誓:

“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
“上有天,下有地,小叶丹愿与刘伯承结为兄弟。”

然后,两人将酒碗里的酒一饮而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彝海结盟剧照

结拜完后,刘伯承将自己心爱的左轮手枪赠给了小叶丹,随之附赠的还有几支步枪和若干发子弹。小叶丹也毫不吝啬,他将自己最心爱的坐骑大骡子送给刘伯承作为回礼。

就这样,刘伯承和小叶丹两人正式结为了兄弟,这也意味着红军即将和平通过彝族聚居区。

歃血为盟的那天晚上,刘伯承专门备下了几桌宴席来款待小叶丹及其族人。刘伯承打听到彝族人善于饮酒的习惯,早早地便吩咐部下到镇子上买酒,部下一股脑地将镇子上能买的酒全部都买了回来,以备不时之需。

宴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小叶丹对刘伯承说:“大哥,我明天让部落里的几个年轻小伙到山边来接应你们,之前有些部落抢了你们的财物,还抓了你们几个兵,如果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们就狠狠地打,我们去包抄他们的村子。”

刘伯承思考了片刻,对小叶丹说:“兄弟,我们红军是迟早要走的,彝族同胞内部一定要更加团结,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彝族人内耗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说着,刘伯承还伸出了自己的手,说:“你看,一根手指头没有多大的力量,但是如果十根手指头紧紧握在一起的话,力量就会很大了。”

听了刘伯承的话,小叶丹连连点头,他顿时对刘伯承肃然起敬,打心眼里敬佩刘伯承的战略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叶丹雕像

后来,小叶丹还是担心刘伯承的部队会被其他部落袭击,便亲自护送他们到了喇嘛房,然后将护送刘伯承部队的事,托付给了自己的亲信果基子达、沙玛尔格等人。

有了小叶丹的人的护送,红军顺利通过了彝区,途中小叶丹的人还亲自宣传了刘伯承这支正义之师。此后,红军在彝族聚居区的口碑迅速升高。

分别之际,刘伯承对小叶丹说:“后面红军有大队人马,拜托你一定要把红军全部送过彝区。红军走后,你要扛起红旗坚持与反动派作斗争,将来我们还会回来的。”

小叶丹没有辜负刘伯承的嘱托,经过七天七夜,他终于将红军的主力部队全部护送完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叶丹的红色爱国情怀

红军走后,小叶丹很快就打起了红军支队的旗帜。

1935年夏天,小叶丹来到了冕宁县城,准备在这里举办誓师大会,这次大会还受到了几名红军的指导。小叶丹在大会上呼吁大家“停止内斗,一致对外。”在小叶丹的指挥下,彝族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打败了以刘文辉和邓秀廷为首的反动势力,加强了彝族内部的团结。

然而,后来邓秀廷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扶持下死灰复燃,势力越来越壮大。邓秀廷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人,对彝族百姓更是下得去狠手。当彝族百姓“听话”时,他就赏赐彝族百姓;相反,如果彝族百姓“不听话”时,他就开始疯狂屠杀。

邓秀廷首先抓住了小叶丹身边的红军指挥员,然后以此逼迫小叶丹出面。

最终,这件事以小叶丹支付了1500两的赎金而告终。

但邓秀廷依旧对之前的事怀恨在心,他绝不会轻易放过小叶丹。于是在某天晚上,邓秀廷派人潜入小叶丹的住所,将刘伯承写给小叶丹的几封信函偷走了,并将这件事添油加醋地渲染了一番,诬陷小叶丹出卖了彝族的整体利益。

之后,小叶丹被迫交出自己的所有武装,也赔偿了上百头牲畜和大量银两,小叶丹本人也不幸被捕入狱。

在被抓之前,小叶丹特意将刘伯承临走时留下的那面红旗,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和弟弟,并交代说:“我们只有在红军面前才是真正平等的,他们真正重视我们彝族,也推崇民族平等政策,我相信这样的军队一定会回来的。等你们见到了刘司令,一定要亲手把这面旗帜交给他手里!”

后来,小叶丹的妻子为了保护好这面旗帜,将它缝在了她穿过的一条裙子的夹层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6月,小叶丹在监狱中不幸身亡。不久后,沙玛尔格也因重伤不治而亡。

然而,此时的刘伯承还不知晓彝族聚居区发生的一切。在解放军占领大西南之后,他还特意下令接小叶丹到重庆任职。也就是这个时候,刘伯承才知道小叶丹已经去世的消息。

刘伯承不敢相信小叶丹的死讯,心中甚为悲痛:兄弟,我还想与你把酒言欢,你怎就先离我而去?

后来,小叶丹的妻子将她珍藏的那面旗帜交给了刘伯承,完成了小叶丹生前的遗愿。看着这面旗帜,刘伯承内心感动不已,他没想到小叶丹如此看重这面旗帜,之后他找到了小叶丹的后人,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很多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叶丹的孙子和刘伯承之子

值得一提的是,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一事,也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称赞。毛主席说:“当初诸葛亮七擒孟获,最终才使孟获心服口服,而如今刘伯承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与小叶丹结拜,真是堪比古人呐。”

说着,毛主席又饶有兴趣地问道:“听说起誓时要跪下,你先跪的哪条腿?”

刘伯承显然没有预料到毛主席会这么问,便笑着说:“这个细节还真没注意,不过这个应该是没有讲究的。”

这便是我们开头中所提到的一个情景。而刘伯承元帅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时至今日仍广为传颂,红军和彝族的结盟更是一则美谈。

如今,彝海结盟纪念馆还屹立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冕宁县彝海边,纪念馆门前的广场上坐落着一尊雕塑。雕塑一共有四个人,其中彼此握着手的两人分别是刘伯承和小叶丹,他们的目光眺望着远方,眼睛里充满着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昌彝海结盟纪念碑

小结

红军能够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圆满完成任务,离不开小叶丹及其族人对红军的帮助。在红军离开后,小叶丹在彝区积极宣传“停止内斗,一致对外”的思想,这也影响了很多的彝族百姓。小叶丹虽然在内斗中不幸身亡,但他却留下了很多可贵的品质。

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果基支队”的那面红色旗帜,也像小叶丹的红色爱国情怀那样,始终被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人士牢记。小叶丹和刘伯承的结拜,也充分体现了我党维护民族团结的赤诚之心。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正是因为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像小叶丹这样的爱国人士,红色火苗才得以延续下去,我们要感念现在的社会,感恩以前的爱国革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