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权是一位政工出身的军事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因能力突出,被毛主席点将留在北京工作,身兼数职。可他总是推辞,周总理批评说:你的缺点就是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刘贤权,他只是开国将领中名气不大的将领,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志愿军军长入朝作战。回国后,先后在海南军区、南京军事学院工作学习。

1957年,重返一线部队,出任“万岁军”军长。这支部队是他的老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平战役、天津战役中战绩不错,抗美援朝时,老军长梁兴初歼敌最多,打出“万岁军”的名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担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3年;1963年,青海军区司令员一职空缺,刘贤权从东北调任到西北任职,担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

在青海军区的建设上,为加强军区干部领导,让较为年轻的、身体好的干部到青海工作。对待离休干部,他想尽办法被安排到环境适宜的地方疗养。

在大运动中,他对军区的稳定做出贡献,让部队正常运转。在此过程中,他受到冲击,也爆发一些大事件,惊动中央。组织上让他处理,担任革委会主任,消除派性、防止武斗,工作成绩很大。在短时间内稳定青海的局势,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周总理对他提出赞扬与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7年他的工作有所调动,原本把他调任到内蒙古军区工作,由于青海工作任务繁重,毛主席指名调刘贤权到北京。几个月后,又被安排到军委办事组工作。这个机构在当时负责处理军队日常事务,是军队核心机构,对于刘贤权来说压力很大。

他虽然是毛主席点将,可是没有给他具体分工,反复思考后,觉得自己不适合做上层工作,需要到下边做实际工作。周总理提名他为铁道兵政委,免去办事组成员的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个月后,他由铁道兵政委改任司令员。铁道兵不仅负责铁路建设,还肩负北京地铁的建设任务。这方面有经验后,他又接到援朝地铁项目。总之忙得不可开交。

他在军委办事组工作后,周总理安排他担任新组建的国务院文化组副组长。他感到文化底子薄,难以胜任,只想一心领导修铁路,多次要求辞去文化组副组长。周总理批评他:刘贤权,你的缺点总是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贤权哪里知道周总理的难处,在特殊时期,很多老干部靠边站,国务院各部门急需用人。都觉得不能胜任,而不干,会导致什么后果。于是,他又坚持干下去了。

在北京工作,他还兼任青海第一书记,因为没有管过青海工作,要求不兼任第一书记。周总理说:考虑内外影响,你继续挂名书记,不管工作。

直到1973年以后,除铁道兵司令员外,其他兼职免去了。他轻松不少,集中精力干铁道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