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春晚即事 南宋 · 范成大

屋头清樾暗荆扉,紫葚斓斑翠荚肥。

春晚轩窗人独困,日长篱落燕双飞。

首句“屋头清樾暗荆扉”,描绘了一幅幽静的乡村画面。屋头的树影斑驳,给荆门带来了一种淡淡的阴影,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这里的“清樾”和“暗荆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显示了诗人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又体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热爱。

次句“紫葚斓斑翠荚肥”,诗人转向了对春天植物的描绘。紫色的桑葚色彩斑斓,翠绿色的桑果荚饱满肥硕,这是对春天生机盎然的生动描绘,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后两句“春晚轩窗人独困,日长篱落燕双飞”,诗人笔锋一转,将焦点从外物转向了自己。春晚时分,轩窗下的人独自困倦,而外面的日光却渐渐变长,篱笆下燕子双双飞舞。这里的“人独困”与“燕双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寂寥情绪。同时,这种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对爱情、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晚景的静美与生机,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诗人在观察自然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春晚三首 其一 南宋 · 范成大

阴阴垂柳闭朱门,一曲阑干一断魂。

手把青梅春已去,满城风雨怕黄昏。

首句“阴阴垂柳闭朱门”,诗人以“阴阴垂柳”为画面背景,营造出一种沉郁、静谧的氛围。垂柳的阴影覆盖着朱红色的门扉,似乎将门内的世界与外界隔绝,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孤寂和封闭感。

次句“一曲阑干一断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曲阑干”这一具象的意象,通过阑干的曲折,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曲折和痛苦。同时,“一断魂”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和失落,使人感受到他对于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后两句“手把青梅春已去,满城风雨怕黄昏”,诗人通过描绘手中的青梅和消逝的春天,表达了对青春和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而“满城风雨怕黄昏”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风雨交加的黄昏时分,更加深了诗人的忧虑和不安。

整首诗以春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了情感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春晚三首 其二 南宋 · 范成大

客去钩窗咏小诗,游丝缭乱柳花稀。

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首句“客去钩窗咏小诗”,诗人描述客人离去后,自己独自在窗前吟咏小诗。这里的“钩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幽雅的环境,而“咏小诗”则显示了诗人的闲适与文艺情怀。

次句“游丝缭乱柳花稀”,诗人转而描写窗外的景色。游丝缭乱,暗示着春风的轻柔和微妙,而柳花渐稀则表现了春天的渐渐逝去。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变化的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后两句“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微风中芳草的摇曳和蝴蝶双双飞舞的情景。这里,“微风尽日吹芳草”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美。而“蝴蝶双双贴地飞”则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浪漫和温馨的色彩,使得整个诗作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春晚时节的独特魅力。诗人在细腻的观察中捕捉到了春天的细微变化,并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春晚三首 其三 南宋 · 范成大

夕阳槐影上帘钩,一枕清风梦昔游。

梦见钱塘春尽处,碧桃花谢水西流。

首句“夕阳槐影上帘钩”,诗人以夕阳下的槐树影子映照在帘钩上作为开篇,立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怀旧的气氛。夕阳的余晖和槐树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次句“一枕清风梦昔游”,诗人继续深化怀旧的主题,提到自己在清风的吹拂下进入了梦境,梦见了过去的游历。这里的“一枕清风”不仅描绘了一种舒适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后两句“梦见钱塘春尽处,碧桃花谢水西流”,诗人详细描绘了梦境中的景象。他梦见了钱塘江畔春天即将结束的情景,碧桃花已经凋谢,江水向西流去。这里的“钱塘春尽处”和“碧桃花谢水西流”都是象征性的描绘,代表了时光的流逝和美好的消逝,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怀旧和感慨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槐影、清风、梦境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交织和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游历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怀旧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生命和时光的深刻理解,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