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圭海四记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圭海四记专注于闽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记录以海沧为中心的龙同海地区的文史现象,因地域及见识局限,难免主观臆断,欢迎指教、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余少时尤爱读史,故自号春秋,然所读皆不精;十年前,改习方志,闭门造车自得其乐;近来,颇好识谱,盖补方志不足,亦有乐趣,奈何旧谱难觅,所得不丰。

今借得锦里林胜勇珍藏的乾隆本《锦里林氏族谱·林澹垒公家谱》,发现新知无数,特摘录一二共飨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有关海沧在清初迁界时的相关资讯十分匮乏,那个时代的海沧人,几乎凭空消失,然后在复界后又毫无征兆地出现,实在匪夷所思。

幸好,锦里谱片段的世叙资料竟帮我们还原了辛丑播迁的大致面貌,且听我细细道来。

迁界,指清朝为断绝郑成功的补给,于东南沿海实施人口内迁、断人烟的政策,因正式执行于辛丑年(顺治十八年),故又称辛丑播迁。迁界时,清朝似乎没有制定妥善的安置计划,他们采取的策略,更多的是威胁、恐吓,甚至是暴力,因为我们在锦里谱中看到各种各样的迁徙方式,目的地和最终结局也不尽相同,粗略整理如下:

一、顺民之迁

所谓民之顺从,不过是逆来顺受,恰似刀架在脖子上还得装饰成雀跃的自愿,其过程起于无奈,终于绝望。纵观锦里人的内迁旅途,按远及近,至少包含江西、建宁、南靖、长泰、同安、龙溪等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迁移故事,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供复制的行程,而族谱中的只言片语,却处处透漏着离乡的艰辛,及十迁九丧的悲哀。

只有极其少数的幸运儿,能再漂泊中重回故乡,诚如十四世而姜的经历,可谓最全面且完整,“生于顺治三年丙戌六月廿六…按公生十三岁,而父元襄公即弃世,康熙初为郑成功所扰,我都人徙居内地,滨海之人流离失所,颠沛丧其身家者不可胜数。公以幼弱之年独能奉母挈弟,避难全身,其明哲盖得之天性云。初居于同安山边之林后,继迁之于田里,既久又迁居岭后。时赓俞叔祖在永春收布,我公以遭乱辍业举子业,往从之…康熙庚申,台湾始平,海滨安静,癸亥冬始携眷自岭后回。”

兹录各地迁移记录如下,以俟来考:

(一)江西

十三世迪庠之妣下杨杨氏“因迁移搬往江西新城居住”。

于今江西上饶,仍有不少闽南语方言岛,其居民祖先大多因迁界从漳泉搬迁至此,想必当时有结伴同行,机缘巧合,零星来此。锦里谱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父亲已去世,母亲携带幼儿幼女远游,其青壮子女多有因死、因失分离,想必母亲有投靠娘家或改嫁可能,故而搬迁地往往出现孤证。

(二)建宁

十三世尔能“卒葬失纪,娶黄氏因搬家往建宁,带一子曰岩,一女曰端,俱一去无回”。

十三世迪猷“夫妻卒葬因迁移往建宁居住不知其详,生男一俱被大兵所执”。

巧合的是,前不久,山仰陈嘉伟在网上发现南平市有一人家供奉有“漳澄仓江锦里林氏门中公婆尊众”的神牌,其上便有尔能及黄氏的名讳,后来经锦里林胜勇与之联系,确认系锦里大房派下,因迁界而内迁建宁的林氏后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平锦里迁移后裔祖牌

(三) 南靖

十三世启夏“卒于康熙四年乙巳八月初七,享寿六十有三,因迁移卒葬在南靖”。

锦里林氏在迁界前多有居住南靖者,其中就有一位从南靖武庠生而高中隆武二年武进士者,名曰林启昌。而卒葬南靖的启夏,则是启昌的亲哥哥,他在迁界时迁居南靖,应该是考虑到南靖旧有的基础方便于生活。

(四) 长泰

迁居内地县最多的当属长泰县,一方面距离较近,另一方面战火较少波及。

十二世若橙又娶“同安苏六娘,卒康熙(缺),因迁移葬在长泰”。

十二世若栋娶刘营下仓陈昆华次女,“卒于康熙四年己巳十月日,享寿七十,因迁移卒葬在长泰广坑…女一适长泰广坑吴家”。

十三世启旭“卒于康熙十九年庚申四月初十酉时享寿七十有二,葬在长泰陈巷墟,与台阳公同穴”。

十四世登堦“因迁移在长泰居住,逃入天成寨被贼所执而殁”。

(五) 高浦

也有投靠外家的,如娶高浦人,因之迁居投靠。

十二世应表之妣高浦庠生王啬巩姪,“卒于康熙二年癸卯三月初五辰时,享寿七十有二,因迁移葬在高浦地面后湖社前”。

(六) 田里

以笔者所知,角美田里村应是海沧人集中迁居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锦里谱所呈现的,田里也是除山边林后之外的第二大迁移地。当时田里有寨,官兵设兵驻守,虽时有战事但还算太平。

十三世启元妣陈井陈氏“卒于康熙四年乙巳六月初四未时,享寿七十有六,因迁移殡在田里寨边”

十三世启熺“卒康熙四十五年···享寿八十有三”,娶钟氏“卒康熙四十四年…享寿七十有七”,“与公合葬在良才山,土名牛母埔”。

十三世基耀“因迁移葬在田里寨边”。

(七) 山边

相对于田里村地处山脚之下,东孚山边的地势就显得平坦许多,其所能容纳的人口也更多,更适合长久之计。但也不是所有迁移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求生之道,有一部分也是颠沛流离,如“生子曰碧、曰张,长目双瞽,次乞食于外,俱不知所往”。

十二世应易“卒康熙元年…娶叶辉庭次女…卒顺治三年…夫妻迁移病故,合殡在山边景宗墓”。

十二世逢时“卒康熙,因迁移卒葬在郭坂之山…温氏卒于康熙四年乙丑五月十五亥时,享年五十六,因迁移葬在林后山,后乃夫妻合葬在欧垄社后实轩公墓右”。

十二世何梁,“卒康熙元年壬寅十月,得年四十八,殡在山边林后山…再娶卢氏…卒于康熙,得年四十,葬在林后山”。

十三世启渭“卒于康熙元年,得年四十三,因迁移卒葬山边洪塘…生子曰碧、曰张,长目双瞽,次乞食于外,俱不知所往”。

十三世启煃“娶月港庠生高瑩妹…卒康熙元年壬寅六月…葬在山边诗仔土楼后”。

十三世启烆之妣谢氏“卒于康熙四年…因迁移卒殡在山边林后山”。

十三世迪谨之妣刘氏“卒于康熙元年壬寅正月,享寿六十有二,因迁移没,殡在山边林后山”。

十三世都“夫妻合葬在山边港墘山”。

二、抵抗之变

迁界是没有仁义道德的,不管居住者是去是留,最终这块土地都会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如十一世存谦“越顺治十八年辛丑,因迁移夫妻棺柩被火焚毁”。那些没有斗志的老人,大多选择远道迁徙,而众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则选择了要么抗拒到底重获新生,要么抗拒到死玉石俱焚,其选择的路大体上两种,一种是下海谋生,一种是被清兵蹂虐至死。

(一)去往台湾

锦里林氏有相当可观的族裔分布在台湾,他们中很大比例便是迁界前追随郑成功东去,或者迁界时愤而出走,背井离乡重新开始。

十三世启梁“生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九月十五,卒葬失纪···养一男曰连,因世变仝其父往台湾”。

十三世启爝“葬在台湾东宁大林边仑下”。

(二)被执至死

十三世启炜“生男一曰二旺,女一,因迁移俱被大兵所执,不知所之”。

十三世启慧“卒失纪,因迁移没葬在漳城楼仔墟地面…生一男曰吴宗,女一曰考官,因迁移俱被大兵执往福州,不知所之”。

十三世启鳌“养男一被大兵所执不知何往”。

十三世启怡“卒葬因迁移失纪···生二男,曰啬曰珍,俱被大兵所执,不知何往”。

十三世迪审“生男二,曰士靖、士寿,因迁移被大兵执去不知其详”。

十三世迪察“生男二,曰士挺、士耸,因迁移俱被大兵所执不知何往”。

十四世登垣“因迁移被兵所执没于海澄港内”。

面对一众被大兵所执的年轻人,我们可以想象的到,他们曾经尝试着保护家园,或据理力争,或好言相劝,最后可能在无奈中采取了某种过激的行动。之后这些年轻人便被大兵捆绑着,驱赶着,一路迁移,他们可能在某个视野之外成了刀下鬼,也可能被抓去某个战略要地当了苦力,最终便成了族谱里千篇一律的“不知所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瞎记|闲记|笔记|史记

兹土久远,追远不易,只为留存一个有温度的圭海记忆。

——圭海四记,ID:Amoynotes,中国·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