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伤害,是在未成年时以“为你好”的爱之名义的控制、谩骂和责打,是在成年时“还不是担心你”的名义频繁的侵犯边界和依旧的谩骂。很多带有强烈的窒息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都说“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疗愈”,这话虽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些夸张,但对于受过原生家庭重创的人来说,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原生家庭的伤害究竟会持续多久,因伤而异,因人而异。

已经过去的,无法改变,但当下和未来的每个当下,摆脱这种窒息感最关键的是自我的成长,比试图改变伤害自己的人会好适应一些,因为父母的部分是很难去控制的,但是自已的部分却是可以调整的,即使如此,仍旧会是艰难的,因为每当你想改变的时候,父母的声音常会跳出来干扰,让你痛苦不堪、内耗不止,由此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变化。

特别能理解这样的挫败感,因为“明明是自己想要改变的呀,为什么还是很难做到呢?”

不要灰心,这不是你的问题,因为不管在原生家庭中的伤害有多重,在你的遗传基因中都有对父母“爱的忠诚”的部分,那份痛苦如果马上就变化了,潜意识会觉得与他们的链接就此脱落了,父母在你心中的位置是你不舍放下的,不想就此消失也是正常的,会有不舍的痛,因为你曾无数次幻想父爱或母爱,想得到他们的接纳,即使遍体鳞伤,所以,它会像烙印一样烙在心里,没那么快变化,需要时间和经历。

原生家庭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父母批判、控制、否定的伤害------

老一辈人多有这样的认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从古至今,大部分家庭传承着类似的认知或者由此而延伸的行为,导致自己孩子不管多优秀,都觉得还不够。比如,满分百分的卷子,孩子考了99分,高高兴兴的拿着卷子回家,想与爸爸或者妈妈分享这份喜悦,可孩子回到家里,不但没有得到父母的夸赞,连父母的笑容都没有看到,还得到这样一句话“99分呀,那1分丢在哪了,怎这粗心呀……”;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虽然很难受,但还是觉得父母的话好像有点对劲,在下一次考了100分满分,欢天喜地的回家,本想爸爸或妈妈这次应该满意了吧,但意想不到的可能是“你们班有多少个100分的?……好几个100分的啊,那这次的题简单啊,简单的题考100分,也没啥进步嘛……”,孩子一下子就蔫了下来,自此对学习没有动力和兴趣,一学习就想到父母的表情和言语,即便逼近着自己学习,也不能再享受学习的成就,痛苦不已,严重的可能到后面会内心崩塌、辍学下来。

还有一些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不怎么挑剔,但却在各种生活小事上批判、控制、否定孩子,比如“怎就这么笨呢,这点事都做不好”,“你看你,拿个碗都能掉地上,真是干啥啥不行”,“头发长了,明天剪了,邋里邋遢的”,类似这样的生活小事,处处是控制,批判或否定,让孩子渐渐失去了自我,也让孩子慢慢没了自信。

在成年进入社会中,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上,时刻有父母小时候的声音跳出来,有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做不到,觉得都是自己的错,等等这些都会让自己像在泥沼中挣扎,焦虑自责、无力又无助。

------第二类:父母谩骂、家暴的伤害------

有些父母会因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抑或是无法摆脱的自己的各种痛苦,把情绪漫延到孩子那里,情绪不佳的时候,会漫骂或责打孩子,致使孩子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极难疗愈。

------第三类:父母抛弃的伤害------

孩子生下来,如果因为一些客观不可克服的原因,孩子被妥善安排到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那里还好,孩子的重要他人就变成了稳定的非父母的人,孩子所受的影响会稍小,被抛弃的感觉可能不会那么明显。

最大的伤害,就是父母生下孩子来不管不顾,甚至把孩子送给他人,那种被抛弃、无根无家的感觉,很可能让孩子终身都难以摆脱。

原生家庭伤害的影响,漫延在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小时候的你无力反抗,长大的你带着伤想要改变,不想再受痛苦折磨,如果尚有余力,可以用现在长大的你来肯定、奖赏、接纳自己受过伤的“内在小孩”,需要给自己时间,不断在每一次否定、批判或者责怪自己的时候,觉察那是自己的声音还是父母的声音,如果那是父母或者伤害你的人的声音,那么慢慢寻找自己的声音在哪里,用自己的声音慢慢替换那些人的声音,也可以用现实客观的一些结果,来看到自己是行的、是优秀的,接纳自己的弱小,也认可自己的强大。

如果伤痛着的你,暂时无力自我调整,那么要允许自己借助外援来帮助自己,比如心理咨询师或足够信赖带给你安全感的其它人。

>>> 我是如愿,一个喜欢心理学并且在心理学上不断深耕的人,惟愿我们每个人,在能量不足时,首先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