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随着轿车的普及和电动自行车的增多,电动自行车车祸频繁发生。为保护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了一项安全守护行动——“一盔一带”。行动期间,公安交警将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查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不佩戴安全头盔等行为,推动大家养成安全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有网友拍摄了一段视频,一名外国小伙违规载人且不戴头盔,而交警只处罚中国人,不处罚外国人,在网上引起热议。

事件回顾:5月17日,有网友在贵州贵阳某街头拍摄到交警只处罚中国人不处罚外国人的视频,引起热议。

据这名网友透露,当时交警部门正在检查头盔,许多没有戴头盔的贵州人被拦住并接受处罚,其中就有一名外国人。

据了解,由于这名外国人说话交警听不懂,后面的女生就把外国男子衣服上的帽子给他戴了起来,然后两人就大摇大摆地从交警面前走过。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处罚,甚至连口头教育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让人气愤的是,这两人临走时十分开心,甚至哈哈大笑。

可是旁边的骑车人,处境却完全不同。这名女子同样没戴头盔,但交警立即上前查扣,要求出示身份证、车辆证件,并处以罚款。

视频拍摄者对此十分愤怒,他说,当时看到那外国骑车人满街乱逛,几乎无视所有交规,但交警们却毫无反应。反倒是遇到本地人就严查不放,简直是区别对待。

评论区爆炸

很快,这段视频便在网上流传开来,网友们纷纷对此怒火中烧,痛斥贵阳交警的双重标准和歧视本地人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说:“难道外国人就可以无视中国法律吗?难道在中国可以为所欲为吗?真是岂有此理!”

还有人直指:“交警执法双标太严重了,根本就是在歧视本地人。外国人违法就算了,自家人却处罚得严严实实,这合理吗?”

对于这种强烈的民意质疑,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随后也做出回应。根据官方通报,5月17日早上,该处交警遇到一名外籍驾驶员无证驾驶电动车且未佩戴头盔,由于语言不通,只做了口头劝阻就放行了。

官方表示,“对于这一做法,我们市交警支队领导高度重视,已安排专人对此事展开调查核实,一旦发现存在违纪违法行为,将严肃处理,决不手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即便有了官方通报和部分解释,网上的质疑声浪依旧不减。一些网友表示,在同等的执法环境下,官方理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就放任违法行为。

折射的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这起事件实际上反映了执法者角色定位和职业操守的问题。按理说,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理应秉持平等与公正原则,不应因肤色、国籍、语言等客观因素而存在差别对待。

如果执法者对本国公民和外籍人士采取不同标准,我们如何证明法律的公正性?如何论证国家的法制价值?这无异于亲手挖空法治的基石,也必将导致人民对执法公信力的丧失。一旦民众对执法者失去信任,法制的权威性终将被动摇,社会秩序也难以维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理解广大网友对此次事件的不满情绪。这不仅是对贵阳交警个人执法行为的抨击,更是民众对整个执法体系的一次观望和质疑。毕竟,只有将平等对待铭记于心,无分彼此一视同仁,执法行为才能获得民心认可。

大家对此是如何看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