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与越南在两国边境地区,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仅仅历时28天,却以它的奇特而一时间名扬中外。

这场战争我国取得重大胜利,打击了越南侵略柬埔寨、控制老挝、拼凑所谓的“印支联邦”,向东南亚国家侵略扩张的野心,对维护东南亚以及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达到了预期目的,战争由此而结束了。战后,中央军委领导对这场战争作过重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是一场特殊时期的特殊战争。”“政治上的胜利大于军事上的胜利,军事上的胜利,大于战场上的胜利。”这场战争是特殊的,对这场战争的评价也是特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场战争为什么特殊?又特殊在哪里呢?

战争这个人类历史的“怪物”,尽管错综复杂,但它总有规律可循。特殊的规律总会寓于一般之中,有其普遍性,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遗憾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战役的指挥员对这个“怪物”的主观认识却背离了客观条件。本来“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是应该了解的,可是真打起来并不了解,不了解却硬说了解,总认为越军一打就跑,一打就散,完全低估了敌人。同时又高估了自己,认为“我军战斗力超过越军几倍”,所到之处可以“所向披靡”。

不切实际的估量违背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法则,导致在战役部署上发生了很多严重轻敌的错误。由于部署上轻敌,从未认真考虑保护公路运输线问题,结果穿插部队进至纵深,公路全被越军切断。三至五天粮尽弹绝,烈士不能送回国内,伤员随队11天缺医无药,导致轻伤不断恶化加重,重伤不断死亡,给部队造成巨大的损失。

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实事求是地把这场战争的局部情况真实反映出来,总结经验教训,是对历史的尊重,也给后人们留下一点思索。可以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经验是丰富的,胜利是重大的,但教训也是深刻而沉痛的。

1979年2月19日,41军123师367团奉命执行穿插任务,二营于19日 2 时出发,利用暗夜沿哥帕、郭来、波列乡村小道徒步向扣屯地区312高地穿插。坦克分队由步兵八连、二连、一机连掩护,于 19日 5时沿公路向扣屯穿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云遮盖了残月,黎明前更加暗淡。部队艰难地涉过一条条河溪,踏过一块块水田,穿过一片片密林,隐蔽搜索前进。出敌不意于7 时进至那夺南侧无名高地。

8 时,部队进至托台西侧,遭敌约 1个排的兵力阻击。师前指命令前卫连五连向西南迂回攻击前进,当五连绕道迂回到波润时,又遭到敌特工和民兵阻击。尖兵排迅速展开,以小群多路向敌攻击,一小时后结束战斗将敌人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