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不透情感的本质,才一直停留于迷雾当中。

你是否想过:

为何自己付出许多,仍旧得不到真爱?

为何有人明明爱得不如自己深,却总能博得异性喜欢?

许多人把“爱”与“付出”捆绑,以为付出是证明爱的一种方式,也是得到爱的一个捷径。

于是,我们常常在喜欢上一个人时,想尽办法去付出,努力打动或者留住对方。

实际上,一旦有这样的想法,爱的方式就出了错。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今许多小游戏中都穿插了不少小广告,只要你点击广告,都能获得收益,但你会认真看那些广告吗?

除非无聊,很少有人仔细去看。

这告诉我们,即便有看得到的收益,一样东西于自己而言“无用”,那它就是没有价值的。

那么,什么广告是我们会看的呢?

比如你想买一台扫地机器人,你会浏览许多有关的广告,甚至会仔细分析广告中每一句话的含义。

因为你需要,你才觉得有价值,换句话,一样东西对你而言有价值,你才会上心。

感情何尝不是如此,人们总以为“爱”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浪漫,但其实一个人真正的吸引力,一定是“价值”这两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吸引力的本质——价值

从许多感情案例中就能看出来,人其实是很现实的生物。

之前刷到过一段杨绛和钱钟书的感情故事,两个人因朋友介绍相识,彼此一见钟情。

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就对杨绛说:“我还没有结婚”,杨绛也立刻附和:“我也没有男友,坊间传闻都是假的。”

事后,两个人互通书信,爱意在两个人间流转,直至结婚,爱意依然浓烈,就这样两人相守六十八年。

听起来的确是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他们的感情建立基础,也是彼此的价值。

杨绛在回忆钱钟书时写道:他穿着一件青衫长褂,脚上是一双黑色布鞋,在满是西装革履的清华园里,他显得老土极了。唯一不同的,是他谈吐不凡的气质,令其立刻熠熠生辉。

钱钟书对杨绛的感觉也不差,先是觉得对方长相不错,再是觉得对方有文化。

在那个年代,文化人真的不多。

杨绛和钱钟书想找的,都是一个懂自己,能和自己聊到一起的人,很幸运,对方就是这么一个人。

说白了,这就是两个人所需要的价值,价值对等,彼此的关系才因此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