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澳大利亚金龙博物馆内的30多个中国文物遭到故意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就包括一条长100米、拥有120多年历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且完整的中国舞龙。

两名嫌疑犯已抓获,但这种损失已难以弥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愤慨,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这背后所折射出的种种问题。

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代表着力量、智慧、勇气和祥瑞。

龙的形象贯穿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之中,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历代的艺术创作,从庄严的皇家礼仪到民间的风俗习惯,无不彰显着龙的独特地位。

破坏龙,不仅仅是对一件文物的损害,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亵渎,是对中华民族情感的严重伤害。

这种行为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粗暴践踏,它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的珍视与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国文物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它们承载着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而仇视中国文物并借此侮辱中国的这种心理,更是让人难以容忍。那些故意破坏中国文物的人,其背后可能隐藏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偏见或者无知。

他们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对中国的不满或敌意,却忽视了文物本身所具有的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意义。这种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不尊重,也是对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阻碍。

中国文物大量流向海外,这是历史的伤痛。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被掠夺、偷盗或非法买卖至海外。

这些文物在异国他乡成为了博物馆的藏品或私人的珍藏,它们的流失让中国文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海外就可以被随意破坏或忽视。无论它们身处何地,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每一件中国文物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提醒着我们不忘历史,传承文化。即使它们不在中国本土,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它们的安全与完整。

面对此次澳大利亚的文物破坏事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愤怒和谴责上。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中国文物,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

这件事,也给中国文物保护又一次提出了警示,我们更应该举一反三,重视自己的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参与海外展出的中国文物,更应该慎之又慎,加强保护措施。

曾经国外展出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就被一名参观者损坏,剑刃出现了裂痕。

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中国曾参展的商代文物青铜鸮尊遭游客损坏。

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与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科学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兵马俑:秦始皇帝的永恒守卫》展览在美国展出。展览期间,美国特拉华州青年迈克尔·罗哈纳在参加博物馆举办的晚间派对活动时,利用兵马俑展厅未完全关闭的漏洞进入展厅,掰断并盗走了正在展出中的“骑兵俑”左手拇指。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开展文物回归工作,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争取让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中华民族尊严的维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中国文物,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之根,就是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

应此次事件为契机,唤起全社会对中国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文物保护的守护者和推动者。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为中华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