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南频道 志远

据环球网报道,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日前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他将启动所谓的“耐心外交”,旨在促进拉美、亚洲和非洲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与其他西方国家政客一样,克莱弗利在强调与上述地区国家建立伙伴关系重要性的同时,总是不忘扯上中国。他声称“注意到中国在过去50年中崛起成为竞技超级大国”,并认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极具挑战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克莱弗利在演讲中习惯性地鼓吹“我们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考量,捍卫几十年来保护我们安全的原则和机构”。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崛起的不可遏制性、同时也认可中国的强大对全球经济和其他合作领域的重要性。克莱弗利表示,中国是“气候变化等领域上的重要合作伙伴”,英国政府仍然将“寻找机会影像中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与中国合作,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做出改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克莱弗利所谓的“耐心外交”,说白了就是企图在其所提及的这些地区,与中国展开经济和外交影响力竞争。不过,这些涉及的地区基本都是中国影响力覆盖的区域。试想一下,这些区域连美国都无法与中国展开正常的竞争,英国一个过气的“日不落帝国”,拿什么与中国展开竞争呢?所以说,克莱弗利所谓的“耐心外交”,说白了就是低声下去求人家跟英国交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前首相约翰逊曾提出所谓“全球英国”倡议,指的不仅仅是航母舰队的全球部署行动,同时经贸和外交影响力的“全球覆盖”,这对已经衰落了数十年的英国而言,是一次重振“日不落帝国”雄风的一种尝试。所以,约翰逊虽说已下台,但苏纳克现在正接过他留下的这把“全球英国”的幌子,继续在国际社会上招摇过市。但问题在于,综合国力已经衰落到无法凑齐一个航母舰队“全球部署”的英国,该拿什么来实现其“全球英国”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工党影子内阁的财政大臣戴德森日前表示,“这届英国政府的首脑比前两任更加理性,苏纳克财政大臣的背景,让他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显得更加谨慎”。事实的确如此,与美国在一些地区扩张其影响范围时、一味鼓动地区各国与中国脱钩的做法不同,克莱弗利采用的却是更为理性的方式,承认中国崛起的事实存在,借此向中国表达英国“没有恶意”的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无论是拉美、亚洲或者非洲,这些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极为反感美国有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胁迫式要求。就因为美国单边霸权主义政策不得人心,才导致华盛顿屡屡输掉与中国在上述这些地区的影响力竞争。英国显然吸取了美国的相关失败教训,企图采取另外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在上述地区与中国展开影响力竞争,这也就是克莱弗利所谓“耐心外交”的核心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没有美国那么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继续依附在美国的阴影下在世界舞台上刷存在感,那就不是约翰逊所提倡的“全球英国”,而是“美国的英国”了。所以说,克莱弗利提出“耐心外交”的倡议,显然就是寻求在抛开美国这根拐杖,通过独立自主的外交方式,扩展英国在全球的影响范围。这样挣来的外交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经济和外交影响力遍布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的背景下,英国所推行的“耐心外交”理念,因为在所谓“价值观”问题上存在无法弥合的分歧,势必会在上述的这些地区与中国影响力形成某种碰撞。因此,克莱弗利必须放弃对某些“价值观”的坚持,承认中国的崛起现实,寻求在某些地区与中国影响力共存,这才是受地区国家欢迎的最好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于上述地区很多国家对西方所谓“价值观”、以及美国有关“选边站队”的胁迫性要求都持抵制态度,英国如果搬照美国的那一套扩张自身的影响力,其下场可能会比美国更惨。所以,克莱弗利就必须放低姿态,采取所谓“耐心外交”这种“无害通过”的方式,减少在这些地区与中国产生矛盾和冲突。或许只有这样,英国的影响力才能在上述的这些地区“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