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完成首批1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信息的勘误和增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乃安 浙江温岭”“方兆骧 广西凌云”……5月17日,记者来到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前,发现纪念碑上1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信息已经完成相关的勘误和增补。如陈乃安原来籍贯为空白,此次加上了“浙江温岭”;方兆骧原来籍贯写成“广东凌云”,此次修改为“广西凌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第一批抗日航空英烈信息勘误名单。图源:南京日报

新发现两名22岁女性抗日航空英烈

其中,郭彩玲和侯子勤

两位英烈被证实为女性,

这也是英烈碑上

146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中,

发现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女抗日航空英烈。

“郭彩玲 学员(女)福建同安 1921年—1943.4.20”

“侯子勤 学员(女) 天津 1921年—1943.5.18”……

其中,两位英烈的名字后面都加上了“(女)”,十分醒目。“此前我们只知道烈士的名字,不能确认他们的性别。”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英烈碑上的146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中,舍己救人的空乘英雄鲁美音为此前发现的唯一一位女抗日航空英烈。

今年4月份,在厦门市媒体和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又有两位抗日航空英烈被证实为女性,其中一位是越南归国华侨郭彩玲,另一位是重庆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侯子勤。

皆在参加滑翔训练时失事牺牲

郭彩玲,福建同安人,是滑翔训练班的学生,1943年4月20日在成都凤凰山练习滑翔失事牺牲,年仅22岁。厦门文史工作者找到了1943年1月8日的一份报纸,上面刊登的《访问滑翔班》文章中这样写着:“一位长(高)个子是中越混血女儿郭采(彩)玲。她留恋祖国,也想念在越南的父母兄弟……”此外还有一份1946年第1期《滑翔》杂志上的配图,上面刊登了一名意气风发的年轻女子的照片,图片说明为“女指导员郭彩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滑翔》(1946年第1期)杂志上的配图,图片说明为“女指导员郭彩玲”。

和郭彩玲一样,女学员侯子勤同样在参加滑翔训练时失事牺牲。在1944年3月1日《大公报》(桂林版)刊登的《尧山表演失事》一文中写着:“1943年4月20日,滑翔训练班学员郭彩玲女士及同年5月18日侯子勤女士俱失事于成都凤凰山。”

新闻链接

4月4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宣布通过钟山风景区的官方网站陆续公布抗日航空英烈名录,首批公布的是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相关信息。

接下来,小编带你一起看看其中几位英烈的故事。

陈桂林和陈桂民

在这长长的名单里,有两个熟悉的名字:一对兄弟——陈桂林和陈桂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图:樟坑径飞行教官陈桂林。右图:航空副中队长陈桂民。(陈智常 供图)

他们的老家就在如今的深圳市龙华区。

· 1913年,陈桂林出生。1917年,陈桂民出生。

· 陈桂林青年时期自费报考广州航空学校,进入第七期甲班学习。弟弟陈桂民在香港念完高中,考进了广州航空学校。

· 陈桂民立下多次功勋,最高升至上尉三级,先后获颁一星星序奖章、二星星序奖章。

· 1941年9月11日,在成都一次激烈的空战后试飞刚刚修好的E-16驱逐机7609号,因发动机故障迫降,为保住战机,陈桂民未选跳伞不幸牺牲,年仅25岁。

· 1945年3月8日,陈桂林驾驶一架刚修好的参战多次的P40战机时,因飞机故障坠机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桂林征战起飞前驾驶的缅甸号飞机。(王兆宇 翻拍)

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

但是许多历史名人

实际上都与其有过交集

其中林徽因的“9个空军弟弟”的故事

就是知名度最广的一个

其中就有陈桂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樟坑径76号》截图

  • 1937年,陈桂民和航校同学因在云南帮助梁思成和林徽因,彼此结下了深厚情谊。

  • 当年同校第十期学员林徽因的三弟林恒举行毕业典礼时,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便是陈桂民这批年轻飞行员的“名誉家长”。

  • 两人牺牲后,因报考航校时填报的是华侨地址,找不到亲属,部队只好将阵亡通知书寄给林徽因。

林徽因在一篇文章里说道

听到林恒弟弟的噩耗

接着又传来那批同学中

第一个牺牲的陈桂民

自己捧着阵亡通知书,泣不成声

丁寿康

在名录中,

还有一名来自广东潮州的英烈

——抗日“飞将军”丁寿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寿康,1915年1月出生于

广东潮安磷溪仙田

儿时随父母到泰国谋生

少时回乡读书

1927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今韩山师范学院)

1938年12月1日从空军军官学校毕业

任少尉飞行员

多次参加对日空战

是“华侨飞鹰”中的杰出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寿康

“笔墨未干,即上战场”

家书竟成绝笔

1940年7月16日上午

丁寿康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的宿舍里

刚给远在泰国的叔父写完信

日寇敌机空袭警报响起

他来不及将信装进信封

立即登机迎战

因敌众我寡

丁寿康不幸中弹

失血过多,壮烈牺牲

年仅2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结束后

丁寿康的队友回到宿舍

发现了这封墨迹未干的家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寿康的绝笔家书

“当此国族存亡绝续之秋,

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更何遑计及其他一切。”

丁寿康的家书字字铿锵

重读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字里行间承载着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和为国赴难、舍生忘死的凛然气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2月31日CCTV-4纪录片《国家记忆》之《跨越山海的家书 家国情怀》讲述了丁寿康的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丁寿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追认为革命烈士

壮志凌云:中国第一代飞行员

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23岁

抗战初期

中国空军只有约300架战斗机

性能较为落后

由于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没有生产战斗机的能力

损失一架,就少一架

而日军拥有战机数千架、性能优异

且仍在源源不断地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抗日战争期间,

中国空军击落或击伤日机一千余架

自己损失军机一千多架

4000多位空军将士以身殉国

他们有的来自顶尖学府

有的是归国华侨

有的出生名门望族,家境优渥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

他们简直颜值逆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曾经的梦想

有的是做电影明星

有的是做商人

而在他们做出选择的那一刻

生命就已不属于自己

他们牺牲的时候

平均年龄只有2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养他们的飞行学校门口立了校训: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

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不只是一个口号

而是他们在风华正茂时就写下的遗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能挂念过去

不能思索未来

他们只有现在

只有当下

如果有可以称之为计划的东西

那大概就是为国牺牲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中的“墓碑”

向他们致敬!

欢迎关注掌上金牛

编辑|囧飞

来源|广州日报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南京日报、南京钟山风景区公众号、潮州电视台、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