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军事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国际安全和战略平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近,国际上传来三件大事:

事件一:143国投赞成票!联大通过涉巴勒斯坦“入联”决议

事件二:印度军事人员已全部撤出马尔代夫,印外长:印度将坚持“邻国优先”

事件三:欧洲歌唱大赛决赛开幕前,上万人抗议以色列参赛

事件一:中新网5月11日电据联合国官网消息,当地时间10日,联大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以143票赞成、9票反对、25票弃权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决议据此建议安理会重新“从有利角度”审议巴勒斯坦以会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据联合国官网介绍,巴勒斯坦目前为联合国观察员国。

该决议除了重申巴以问题“两国方案”等内容外,还决定授予巴勒斯坦更多联合国权利,包括按照字母顺序就座于会员国中,有权提案并介绍提案,参与联合国大会及其委员会主席团席位等。但决议明确表示,巴勒斯坦没有投票权,也不能成为联合国机构席位候选国。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曼苏尔指出,投赞成票就是为巴勒斯坦的生存投票,这并非反对任何国家,而是反对那些剥夺巴勒斯坦建国权利的企图。

汪文斌表示,中方代表已经在表决后的解释性发言中全面阐述了中方立场。支持和推进巴勒斯坦独立建国进程,为落实“两国方案”、实现中东持久和平提供有力保障,是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声,也是各方的共同责任。紧急特别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重申巴勒斯坦人民拥有包括独立建国在内的自决权,确认巴勒斯坦符合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资格,建议安理会重新积极审议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申请,这反映了国际社会的人心所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轮巴以冲突到现在,以色列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日益深重,联大决议的通过表明了多数国家的态度,后续巴勒斯坦想要正式成为成员国,还需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埃尔丹粉碎联合国宪章后,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表示,“我在联合国好长时间了,看太多戏了”,这场“戏”还要怎么“演”,端看以色列往后的态度了。“真正的勇气,是在知道冲突不可避免时,依然选择和平。”在处理国际冲突和推动和平进程时,勇气和智慧同样重要。

事件二: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官员9日表示,应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的要求,印度在马尔代夫的所有军事人员已经撤出该国。据马尔代夫“这一期”新闻网10日报道,在印度外交部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表示,最后一批驻扎在马尔代夫的印度军事人员已经撤出。报道称,第一批印度军事人员于3月初撤出马尔代夫,随后第二批人员于4月离开。

穆伊兹去年11月正式就任马尔代夫总统,被视作“亲华派”的他在竞选总统时曾承诺将印度军事人员驱逐出马尔代夫。今年初议会选举前,他还公开批评前总统萨利赫“亲近印度”的政策,指责其损害马尔代夫的国家主权。穆伊兹呼吁选民支持人民国家大会党,以保护马尔代夫的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析人士表示,印度一直将马尔代夫视为他们的“后院岛屿”之一,最后印度同意撤军很困难,也可见马尔代夫政府态度之坚决。其一是印度手上没有多少筹码,他们一开始“耍强硬”试图以此来威胁,从来没有考虑过威胁失败之后的代价。其二是莫迪还打算“怀柔”手段对付周边国家——通过拉拢来实现让这些国家对印度有好感,疏远中国,尤其是当前“气量狭小”的印度政府,对穆伊兹政府的行为容忍性更低,他们不可能如此好心肠。

印度的这个态度,让不少人有些诧异。因为按照印度有仇不报非君子的处事态度,在不少人看来,印度可能会对马尔代夫甩下脸色才对,现实却南辕北辙。但要知道,现在莫迪正处在大选的关键时期,自然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与邻国发生不愉快。而且,目前印度与尼泊尔等国的关系也闹得比较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苏杰生这次才对马尔代夫客客气气的。

事件三:据观察者网 报道,今年的欧洲歌唱大赛决赛将于5月11日在瑞典的马尔默举办。然而由于以色列选手埃登·戈兰(Eden Golan)获得晋级,还没等决赛正式打响,上万名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9日聚集在马尔默,他们高举巴勒斯坦旗帜,抗议以色列对加沙民众的暴行,要求以色列退出比赛。在5月9日这天,挥舞着绿白黑红色巴勒斯坦旗帜的挤满了马尔默市政厅附近的广场,示威者高呼“从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将获得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赛场内霓虹闪烁、服装华丽、旋律引人入胜,但赛场外以色列的参赛却让人紧张不已。报道还称,9日,近1.2万人在主办城市示威,反对以色列参赛,表达他们对加沙冲突的愤怒。11日决赛当天,抗议者还计划举行另一场集会。在半决赛开始前,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选手“已经赢了”。他在给这位歌手录的视频中说:“你不仅自豪且令人钦佩地参加了欧洲歌唱大赛,而且还成功地面对了可怕的反犹太主义浪潮。”

荷兰歌手克莱因更是受到了当地警方的调查。本月9日的半决赛结束后,克莱因在新闻发布会上拒绝与以色列选手戈兰座位相邻,还多次用一面荷兰国旗将头罩住。之后,他在后台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被控诉有“威胁行为”,不仅遭到警方调查,更是在决赛开赛前被取消参赛资格。据荷兰广电公司AVROTROS报道,克莱因是不满后台工作人员未经他同意就进行拍摄。他的举动被视为“威胁行为”,但事实上他既没碰触到摄像机,也没碰到拍摄者。

报道称,自上世纪70年代起,欧洲电视歌唱大赛就一直伴随着抵制、威胁以及围绕着谁可以参加、谁不可以参加的争论。更不用说评委们在打分时显然一再基于政治标准。例如,2021年,英国歌手不论在观众还是在专业评委那里都一分未得——这是英国脱欧的“报应”。欧洲电视歌唱大赛从来都不是非政治性的。但现在它已经变成了反以色列的示威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