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经常会拿来一段录音,搞得好像录音就是铁证,这就铁案了。

所以说普法,往往是事到临头才被普。

录音要有用,事就不能做错。不然费再大劲,到法院一样不认。

在你们录音前普一下,别因为小问题把案子弄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录的时候就得合法

证据的一项要求就是,证据来源要合法。

你得说明是在什么时间、地点、人物的背景下,妥善录的音。

如果是当面或者电话语音沟通,偷摸录制的视听证据,一般都算合法取得。

如果在别人的商业办公隐私区域、个人隐私区域窃听、偷录音,那这种证据的合法性,法院一般不认可。

也就是说,窃听录音等于废了。

而且你这行为不当,还得小心惹上别的责任。

二、强扭的话不中听

比如一边录音,一边掏出一把菜刀放桌子上。

又或者一边录音,绕对方后面,用铁块顶在他后腰上。

不要整这种没用的录音,只要对方说出录音背景下有这种强迫行为,声音中又能反映出并非常规对话情景,表达真实性八成有大问题。

这种程度的嫌疑,足够法官不予采纳了。

而且你这种骚操作,还可能产生其他更严重的法律责任。

比如涉嫌虚假诉讼。

三、重点明确点

录音前你必须设计取证话术,别东一句西一句。

根据案情设定谈话内容的关键,想证明什么?如何与手里的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确定了想要证明的问题,就要在录音时引导对方说“有用”的发言。

最好的录音,是对待证事实“准确、完整”的描述。

注意控制谈话时间和节奏,小几分钟最好。

因为时间太长文字稿也会拖沓,说不定会有不利因素,证据又不能剪辑。

太短了,谈话的背景、双方的关系、录音真实性都不能充足反映。

法庭上需要律师提前将你们所有的录音全部转成文字稿。

就算是文字稿,大几十页糊涂账,你猜法官愿不愿意看。

但要注意,这份文字稿对方律师一般是会逐字核对的,你也不能瞎编。

四、切记:原始载体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

一是,你如果用的是手里这部iphone 15 Pro Max 1TB录的音,就用它拿到法庭现场播放演示。

其他设备不行,即使是同规格其他设备也不行。

你懂技术,你清高,你觉着没必要,要不要听听法官怎么说?

就要原汁原味。

二是,不要剪切导出、不要编辑。

即使拷贝出来一份,原始信息也不要删除。

电子文件操作记录都会反映在文件记录中,你想换个设备让律师拿去法院?

不建议赌对方不抠技术,属于自己挖坑跳。

这一点很重要。

没有原始载体的档案,前面说那么多都没用。

五、给你排几个雷

1、提早进行,打草才惊蛇,不打蛇不惊。

趁其不备,取其大缺。

抓住被取证人还没有经受什么询问,没什么防备心理的时候。

他的交谈内容更开放,更贴近实事求是。

2、选好地方

选相对安静的地方。

录音基本都是手机,降噪性能不错。但降噪算法不可避免会抹去一部分对话声音的波峰。

车上、驻唱咖啡馆、嘈杂的商场和园区,这些常见录音地点都要考虑利弊。

3、预备问题

说什么要提前想好,有针对性引导。

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不要碰,威胁恐吓的行为不要搞,这类发言更不要有。

但是要有意识诱导对方说出自己的信息,如身份、身份强关联的信息。

这是为了证实对话人的身份,预防对方技术性抵赖。

怎么诱导就看你本事了。

4、现场、远程与公证

现场谈话效果要比电话沟通好,但是电话沟通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录音公证。

虽然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说了,公证可以明显提高录音证据的证明力度。

但大家别教条,公证很僵硬,不要把它当作保底。

因为你不敢打草惊蛇,而且在公证时有的人会下意识紧张,念提纲的感觉完全不对,对方一下就警觉起来,就完犊子。

你自己提前判断一下是不是这块料。

另一个重要的点是,你不知道对方什么状态。

可能你到了公证处和公证老师谈好价格、等他时间方便、两个人把一堆前置程序弄完。

电话过去对面在忙,两句话挂了,约你晚上11点再议。

公证员会陪你吗?

这种还算好,后面还可以录。还有可能是一顿捣鼓交完钱,一拨电话:

“您所拨打的电话是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