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日,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联合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发起了广东战役。

在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的指挥下,22万解放军战士向驻扎在广东境内的15万顽敌发起了摧枯拉朽般的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广东全境得以解放。占领广州之后,根据叶剑英、陈赓等军队首长的命令,解放军战士们奋力追击残敌,并且成功切断了广西前往海南的唯一退路,驻守在广西一带走投无路的白崇禧兵团、俨然成为了瓮中之鳖。

得知广东战役我军取得的巨大胜利,毛主席以及中央军委的同志们喜笑颜开。

解放了广东,那么就能以此为中心、向大西南一带打开一条通道,全国解放近在眼前。

毛主席从头到尾,把这个喜讯翻看了一遍又一遍,当即对助理说道:“给广东军区发一封电报,必须在报纸上多多宣传一下,让全国的老百姓都知道广东解放这个好消息。”

当广东军区收到毛主席的电报之后,片刻也不敢耽搁,当即派人走访当地各大报社。

第二天一大早,广东解放的消息就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甚至广州大街小巷到处都拉起横幅,欢庆解放军的到来。

几天之后,不知是谁的主意,报纸上开始刊登叶剑英、陈赓、邓华三位解放军首长的肖像照片,并且还要求将报纸分发到广东军区各个连队中,让每一位战士浏览学习。

那个时候,四野第12兵团第46军刚刚参加完衡宝战役,解放了湘东大片土地,部队也奉命原地休整。于是,46军的各支部队便组织战士们学习解放广东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7连指导员将全连战士集合在一起,然后拿出一摞报纸分发给每个人学习。

发完报纸之后,指导员才说道:“这上面写的是解放广东的战役经过,军部下达命令了,要每个人都学习。”

“不认字的,到我这边来,我读给大家听。认识字的可以找个地方自己看。”

一声令下,战士们分成两拨。一拨朝着指导员靠拢过去,另一拨则找个僻静地方独自学习。

就在大家沉浸在文字构筑的战争场面中时,一个大约20岁出头、模样清秀的小战士却变得有些急躁起来。

他死死盯着报纸上的照片看了又看,随后又赶紧跑回寝室,从枕头下翻出一张旧得泛黄的一寸照片。

比对完照片之后,小战士手指文章,逐字逐句地看着。不知不觉间,眼眶竟然湿润了起来,“吧嗒”一滴泪珠滴落在报纸上。

一旁的战友们发觉了异样,赶紧问道:“邓贤诗,你这是怎么了?看个报纸都能哭鼻子。”

谁知,邓贤诗接下来的话却让众人难以置信。

只见他指着报纸上邓华司令员的照片,喃喃说道:“这个人,就是我父亲。”

听到这话,战友们心中根本不信,甚至还有性格耿直的人直接说道,邓贤诗是在故弄玄虚。

随后,大家开始讥笑起来。

喧哗声引起窗外指导员的注意,他大步走进寝室,大声质问道:“你们在鬼叫什么?报纸上的文章都看完了?”

看到指导员,战士们瞬间安静下来,其中一人努了努嘴说道:“报告指导员,邓贤诗说报纸上那个人是他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音刚落,紧接着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指导员先是训斥了那些起哄的战士们,紧接着来到邓贤诗的身旁:“你说哪个人是你父亲?”

随后,邓贤诗便指了指邓华的照片。

看着对方做出如此举动,指导员倒吸了一口凉气:“我说小邓,你虽然年纪小,但也不能胡闹啊。那可是咱们15兵团的司令员!”

可能感觉到自己的语气有些不妥,指导员又拍了拍邓贤诗的肩膀说道:“你入伍的时候,我清楚记得家属那一栏都是空着的,还说自己是个孤儿,现在怎么又突然冒出个爹来?”

原来,邓贤诗从记事开始,就从没有见过父亲。入伍之前母亲也已经病逝,所以登记表上家属那一栏确实是空白的。

每当有人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邓贤诗也总是回答自己无父无母,是个孤儿。

邓贤诗见指导员不相信,立马掏出那张照片放在报纸上。

“指导员,这是我父亲的照片,我母亲去世前交给我的。你再看看报纸上的照片,是不是一模一样。”

看到邓贤诗如此倔强,指导员只好接过报纸仔细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张泛黄的照片虽然有些模糊,但依稀能够辨认出、照片上的年轻男子长相俊朗、目光清澈,放在当年肯定也是十里八乡的俊俏后生。

再看看报纸上邓华的照片,经历了二十多年战场洗礼,脸上已是布满沧桑。眼神更是透露出一股雷厉风行的大将风范,这是只有在经历过一次次生死考验之后、才造就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眼神!

指导员在两张照片之间看了又看,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难不成邓华将军,真的是这个毛头小子的父亲?

因为这两张照片虽然间隔的时间跨度极大,但无论是外表、还是神态,都十分相似。尤其是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深凹下去的面颊,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雕刻出来的。

许久之后,指导员这才对邓贤诗:“这样吧,我把这个消息向上反映反映,兴许能够得到首长的重视。这张照片暂且借我用一下。”

就这样,指导员把这个情况写成了一个书面材料,并且把那份报纸、还有邓贤诗父亲的照片贴在了上面,先是上报给了营部,营部又上报给了团部。

经过逐级上报之后,这份材料最终被递交到了第46军军长詹才芳的手中。

詹才芳1924年就投身于革命,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爆发之初,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后来第九纵队改编为46军之后,他也由此担任该军军长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因为同属第四野战军战斗序列,所以在多年的革命岁月中,詹才芳与邓华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而且詹才芳也听说到,邓华将军的确有个流落在民间的儿子。

回想起这件事,再看到手中这份材料,詹才芳不敢独自做决定,当晚便驱车赶到了第12兵团司令部。

来到兵团司令部门口,詹才芳还没等车停稳,就急匆匆地推门走了下去,见到肖劲光后也顾不得敬礼,直接说道:“司令员,邓华的儿子……可能找到了。”

随后,詹才芳把材料交到了肖劲光手中。不论是照片、年纪、祖籍,都十分相近。

可是只有一点,令肖劲光有些拿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