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人社机构发布了一份部门规章,名叫《最低工资规定》。

这份规定从“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角度,规定了测算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即“通过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计算得到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以月薪标准为例,到2024年5月,全国31个省份的2800多个区县,共采用了48个标准的最低工资,从1450元到2690元不等,最高值是最低值的1.8倍多。

显然,这种情况下的最低工资标准,虽说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

而且,有些区域出于某些特定因素的考量,在提高当地法定最低工资方面的积极性也是较低的。

下图左侧条形展示了各地距离上一次更新法定工资标准的月数,右侧是区分等级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人社机构《最低工资规定》的要求,"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实施后,如本规定第六条所规定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应当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

事实上,所有省份都执行了这样的标准吗?

数据显示,黑龙江、广东、内蒙古,以及重庆、四川等地,法定最低工资标准,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超过了两年。

对于全国法定工资标准最高的上海而言,执行2690元/月的标准,已经实施了接近一年时间。

图表的右侧,是各地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比如河南,虽然距离上一次更新仅有5个月,但最低一档的法定工资仅有1600元/月,仍然处于全国垫底的位置。

辽宁和江西的情况与河南相似,但排名稍好一些。

图表中还有另外一个值得解读的信息,那就是最低档法定工资与最高档之间的差值。差值越高,可以说明这个省份的收入差距更明显。

从数据看,广东是差距最大的,最低1620元、最高2360元,差值为740元。即在广东省的不同城市,同样的工作,如果只拿最低标准的工资,一个月的收入会相差740元。

河南、江苏和浙江的差值也比较高,在450元以上;湖北、黑龙江、辽宁和河北,这个差值也达到了400元。

作为对比,青海和西藏,全省采用同一个工资标准。

既然这两地可以实现全省统一,其他省份应该也能实现。

有网友说,提高最低工资,会降低对企业的吸引力。

事实上,在过去四十多年间,对企业家最具吸引力的,从来不是当地拿着最低工资标准、依靠加班费生存的基层劳动者,而是营商环境、物流、能源等更为隐形因素成本的持续下降。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想改善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的现状,不如从改进各地的法定工资标准制度、统一全国的劳动力价格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