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6月1日,毛主席突发心肌梗塞,整个人一度不省人事,党中央根据医疗小组的诊断决定第一次向全国各地及各大军区的重要领导进行病情通报,保密等级十分严格,在此之前,全国上下对于毛主席早已重病缠身这件事的确一无所知。

要说这位新中国缔造者又是从何时开始变得如此病弱呢?“九一三事件”对他而言是一场巨大打击,除此之外,一张老照片也十分真切地反映出了他当年的病势沉重,正是1973年召开的中共十大。

因为1972年初出现的一次严重休克,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就变得大不如前,1973年又患上老年性白内障,吃东西、批阅文件都渐渐成了大困难,即便如此,就在8月召开中共十大之际,他还是选择强撑着身体主持了第一天的会议。

就在当天大会结束之际,与会众人纷纷起身鼓掌欢呼,在他们眼中,坐在主席台上的毛主席是精神矍铄、身体康健的,可当时的大家注定想不到,想要与这些革命后辈鼓掌呼应的毛主席,居然到了站不起来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情形,一方面,毛主席的健康情况始终处于严格保密的状态,另一方面,一旦众人发现他身体有恙必定会引发不小的轰动,当时坐在毛主席身边的周总理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好办法。

“主席想目送大家退场!”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迈着又慢又轻的脚步开始有次序地离场,可大部分人还是久久回看不愿就此离去,毛主席见状笑着对大家说了8个字,有如长辈对晚辈的无限关爱。

“你们不走,我也不走!”

这8个字看似笑谈,实则有着太多五味杂陈的情愫,当然,毛主席如此说还是十分奏效的,众人考虑到老人家主持大会的疲惫,步步回看的同时还是加快的离场脚步,直到所有人离开会场后,毛主席才在身边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吃力地离开会场。

而当年那张拍下他笑着注视众人离场的老照片,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经典之作,从那之后,毛主席再也没有公开出席过任何一场大会,即便出席也只是范围极其有限的政治局会议。

如今回看,十大上坐着目送大家离开那一幕,似乎有着一种象征意义,已经预示着这位掌控新中国命运20多年的领导人终究是来日无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就不得不聊一聊晚年之际的毛主席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身为一国领导人的他又有着怎样的担忧和无奈?

了解这段往事的人们都知道,当年有一位名叫张玉凤的机要秘书兼护士在那几年给了毛主席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她也自然成为了老人家生命中最后的见证者与陪伴者。

在张玉凤的回忆中,毛主席的晚年虽一直受到身边工作人员精心的照顾与治疗,他的内心依旧是十分孤苦的,这其中有对新中国未来的忧虑,也有对亲人的思念,凡此种种情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那几年有些晦涩与无助的大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4年6月,为了应对毛主席每况愈下的身体问题,党中央决定成立医疗组,几乎将一个小型医院搬进了毛主席所在的中南海住地。

1975年7月,毛主席在身边众人的鼓励下接受了左眼白内障手术,虽说一侧眼睛问题解决了,他又恢复了读书和批阅文件,可这依旧没能阻止病情越来越严峻的事实。

当时,毛主席说话都已十分困难,就更别提其他生活自理能力,生命最后的4年时间,张玉凤等人每天都要给他喂饭,每次讲话变得含糊不清时,也是工作人员努力领会他的意思再做出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5月12日,就在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布拖之际,毛主席已经变得面容憔悴、表情麻木、口水直流,而那一次会面也成了他此生最后一次亲自会见外宾。

对于毛主席本人而言,晚年之际始终沉浸在对文革的高度肯定与固守中,不过,“九一三事件”之后,他还是选择对这场运动进行大降温,也开始容忍和支持周总理展开有限度的调整。

这也展现出了他晚年之际对新中国前路的深深担忧,其中还有“三面红旗”也有修正主义、接班人等等问题,老人家始终都希望党中央在自己逝世后能够实现平稳过渡。

此外,多年来沉浸在丧子之痛的他,对于妻子江青的诸多不满与规劝,还有对子孙后代的深深牵挂都在无形中撕扯着毛主席那颗苍老的心,那首他常常吟诵的《枯树赋》足以说明一切。

所以说,在当年身边这些工作人员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毛主席,一位至死都保持着头脑清醒的卓越政治家,他一直讨厌“万岁”、“万寿无疆”这些虚词,反而最关心的就是自己逝世后人们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再来回看他在十大上目送众人离开的场面,或许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感知到老人家有些浮肿的脸上那深邃的目光,历经太多风浪的他或许已经预感到,这次大会就是自己此生的最后一次,而目送众人离开,是他希望新中国能够越走越强的殷切期盼。

唯独,他忘却了自己,也绝不肯因为自己的原因让这些肩负重任的革命后辈们有一丝丝的担心,如此,那句“你们不走,我也不走”才显得如此深情与沉重,令人泪目。

1976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默默地离开了,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却留给后人太多的意难平,惟愿,这盛世如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