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最怕什么病?

血栓恐怕“当仁不让”!最近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起因就是血栓。

11月28日,一位四川泸州的中年男子因双手发黑到医院就诊。就诊前他在网上查了资料,了解到手发黑是血栓的症状,把他吓得不轻,所以片刻不敢耽误的赶到医院。医生发现他的手不痛不肿,且指侧的皮肤颜色正常,所以让他去洗洗手。结果,这名男子用肥皂洗了两遍手后,手的颜色恢复正常。最终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裤子掉色所致。

虽然事情很乌龙,但是男子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为什么这么害怕血栓?

血栓是一种严重性的疾病,起病急,常常让人措手不及,被称为“血管内的幽灵”。它游走在血管之中,就像一个塞子,容易导致血管堵塞,阻碍血液的流通,使得相应器官缺血缺氧,诱发脑梗、心梗、肺栓塞等疾病,严重时可致命。血栓“偏爱”老年人,所以,很多老年人对待血栓的态度是“唯恐避之不及”。

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了解血栓的症状,有利于及时发现疾病。理论上说,血栓可能堵在任何地方,但是最容易堵塞的部位是心血管、脑血管、下肢血管和肺部血管等。由于血栓堵塞部位的不同,所以症状也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血栓发生在心血管的症状:胸闷、胸痛、憋气、出汗、呼吸急促、心绞痛、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

2. 血栓发生在脑血管的症状:头晕、头痛、乏力、犯困、嗜睡、记忆力减退、耳鸣、打哈欠、鼻子出血、流口水、半身麻木、血压异常、四肢无力、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等。

3. 血栓发生在下肢血管的症状:下肢动脉血栓的症状包括下肢疼痛、麻木、皮肤苍白、足背动脉减弱或者无脉、间歇性跛行、肢体发凉等;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包括下肢水肿、疼痛、淤血、肤色发红/苍白、发热等。

4. 血栓发生在肺部血管的症状:尖锐刺痛、呼吸时加重、心跳加快或不规则、头晕、呼吸困难、干咳(有可能带有血丝和黏液)。此外,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出现出汗、低血压、休克、口部起泡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离血栓,做好这几点。

血栓可以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其成因不同,所以预防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预防动脉血栓

1. 控制三高。动脉血栓的形成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有关,斑块的形成、发展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积极治疗三高,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来说,要做到遵医嘱用药。

2. 科学饮食。提倡清淡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低胆固醇等饮食原则,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主食要粗细搭配;适当补充优质蛋白(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多喝水,尤其是晨起和锻炼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适当运动。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动加快,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建议做有氧运动,每天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5次,运动方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跳广场舞、游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4. 戒烟戒酒。抽烟喝酒容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给胆固醇等脂类物质的沉积创造条件,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基础。总之,吸烟喝酒对健康无益,应及时戒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预防静脉血栓

1. 多活动。长期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最好每隔两小时起来活动活动四肢;因外伤、生育等原因需要卧床休息的人,要勤翻身,经常进行足、趾的活动,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下床活动;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人,要多起身进行腿部活动,促进血液流动。

2. 多喝水。当血液中缺乏水分时,就会处于一种高凝状态,流通不畅,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血栓。多喝水有利于稀释血液,预防血栓,每天的饮水量保证在1000ml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穿静脉曲张袜。对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来说,最好穿静脉曲张袜,这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好方法,能够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或延缓静脉曲张病程的进展。

4. 减肥。肥胖也是下肢静脉血栓的一大诱因,这是因为体重过高会增加下肢的负担,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说肥胖也是下肢静脉血栓的“导火索”。因此,超重或肥胖者要减轻体重。

很多网友调侃, “网络问病,癌症起步”,“上网一查,感觉自己命不久矣”……的确,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所以,生病最好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