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7日,南京黄浦路1号,这里是国民党的国防部所在地址。在国防部二楼左侧有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就是国防部的作战厅,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的每一份作战计划都是从这里发出去,再经由电台,指挥全国几百万国民党军队作战。

而今天,国防部作战厅的气氛却与平时不太一样,国防部的众多官员此刻都正襟危坐,连大气也不敢喘。大厅中间,国民党陆军上将汤恩伯正跪在那里,他的头悬的很低,低的都快要贴到地板上。

良久,蒋介石拄着拐杖,怒气冲冲地走进作战厅。刚一进门,蒋介石就看到了跪在地上的汤恩伯,见他这副模样,蒋介石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将一份电报扔在他的身上,大吼道:“把它念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恩伯颤抖地打开电报,当读完了电报上的内容后,整个人瞬间面无血色,任凭蒋介石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也不敢真的把内容念出来。

蒋介石看到汤恩伯这副摸样,火气更甚,忍不住用拐杖狠狠地朝着他的头砸去,嘴里还骂着:“娘希匹,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汤恩伯被蒋介石这一通好打,头上已经满是鲜血,他大声求饶,嘴里喊着:“委座饶命,委座饶命。”

见汤恩伯这副惨状,旁边坐着的陈诚,刘峙等人赶忙出声劝导蒋介石,请求他“杖下留人。”蒋介石见到其他人为他求情,也稍稍缓解了心头的怒火,他哼的一声,夺门而去。只留下作战厅内浑身是血的汤恩伯,以及一众国民党高官们面面相觑。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汤恩伯不得不跪在国民党作战厅内?他又犯了哪般罪状,让蒋介石起了如此大火,还几欲将他打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恩伯

汤恩伯究竟做了什么?想知道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上留言想知道,精彩马上为您揭晓!

轻敌冒进张灵甫

1947年2月,国民党军在损失了几十万的部队后,不得不放弃对我党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到了3月底,国民党军队完成了新一轮的主力收缩,准备对我各个解放区实施针对性的“重点进攻”,以寻找消灭解放军的主力为目的,而暂时放弃了以对城市的占领为中心。

在华东地区,蒋介石集中兵力,对山东解放区实施了重点进攻。山东的四十多万国民党军队由新设立的徐州司令部统一指挥,而以74师为核心组建的第一兵团,则是在汤恩伯的率领下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起了疯狂地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兵团的任务,就是切断山东解放区与华北晋察冀解放区的联系,并将其分割包围,最后“歼灭之”。为了配合国民党的进攻,美国第七舰队还封锁了山东的出海口,甚至炮轰烟台,为的就是给我华东解放军制造混乱。

为了保存实力,避开国民党军的进攻锋芒。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我解放军开始依次放弃在山东的各个县城,迫使国民党不得不分兵占领这些地方。随后,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领着几十万国民党军在大山里兜圈子。因为屡屡找不到解放军主力,汤恩伯在电话里经常被蒋介石训斥,压力倍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1日,解放军侦察部队发现第一兵团的74师正在向坦埠方向急进,其兵锋已经大大脱离了第一兵团整体的进攻序列。接到前线报告的粟裕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可以趁着国民党74师轻敌冒进的机会,一举将其包围歼灭。

国民党74师全名叫国民陆军整编第74师,虽然是师级编制,但74师实际上比一般国民党部队的一个军的人还多。整编74师下辖三个旅,全师共有三万余人,而且是全美式装备,其火力配置甚至比三个普通国民党军加起来还要多。

在解放战争开始之前,74师一直驻扎在南京附近,师长张灵甫还兼任南京警备司令,是名副其实的“御林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情紧急,粟裕不敢耽误时间,他冒着被国民党电台侦察到的风险,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了中央。毛主席得知后,与周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经过仔细研究,最终同意了粟裕的请示。毛主席还指示:“围歼74师,务必要兵贵迅猛,切忌贪战恋战。”

为什么毛主席要这样小心谨慎呢?那是因为在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和国民党的兵力差距过大,武器装备也不是一个水平。

1947年的时候,在山东的解放军不过二十七万,而国民党军仅第一兵团就有二十多万,除此之外还有王耀武、顾祝同、刘峙的几十万大军。因此,华东野战军围歼整编74师,如果久攻不下,那么就会被国民党军来个里应外合,陷入极其危险的处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当然明白围歼74师是一步险棋,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但同时,这也是一个绝无仅有的良机,74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其师长张灵甫不仅是黄埔高材生,更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若是成功打掉74师,不管是于蒋介石,还是于整个解放战争的形势,都是对国民党的一次沉痛打击。

得到了中央肯定的答复,粟裕马上开始了指挥部署。他首先命令正在撤退的第1、4、6、8、9五个纵队马上调转方向,向坦埠一带集结。同时,在山东其他方向的解放军部队和地方民兵则是在坦埠外围的公路、铁路旁隐蔽伏击,随时阻击前来支援的其他国民党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蒋介石

就在华东解放军秘密集结、调动的同时,张灵甫已经率领74师赶到了蒙阴、沂水地区。由于轻敌冒进,此时的74师已经成了一支孤军,离74师最近的国民党部队,也在四十多公里开外。

此时,张灵甫的副官提醒张灵甫,说部队已经脱离兵团主力太远。而且前方都是山地,极易遭到伏击,是否应该原地修整,待第一兵团主力接近后再继续向前开进。

身为黄埔高材生的张灵甫,自然对74师当前所处的态势有着清醒的认知。然而,张灵甫却自认为凭借74师强悍的战斗力,就算遭到了解放军的围攻,也有绝对的自信能够守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灵甫

到了那时,如果第一兵团能趁着解放军在和74师缠斗时,在外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一举“歼灭”山东地区的解放军主力。到时候,这首功自然要给到74师,给到他张灵甫的头上。

因此,即使在副官多次的提醒下,张灵甫仍然拒绝停下脚步,74师依旧朝前冒进,结果一头扎进了华东解放军的包围圈之中。

孟良崮上虎贲垮

1947年5月13日晚间,行军一天的张灵甫刚刚吃完晚饭,正当他在指挥所里查看地图,构思后续的进攻计划时。突然一名副官在门口叫了声报告,等他获许进来时,这名副官站定了军姿,向张灵甫报告道:“师座,据报,我左翼哨所遭到了共军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灵甫

听了这名副官的报告,张灵甫看向了地图。此时,一名参谋凑近,低声问道:“师座,我部目前脱离兵团主力较远,明早进攻坦埠的计划,是否应该推迟一下?”

张灵甫思考了一会,摆摆手,说道:“只要攻下了坦埠,我军就等于遏制了整个鲁中的咽喉。共军此时的进攻,不过是袭扰而已,目的还是为了掩护他们主力部队的撤退。传令给57旅,明早进攻坦埠的计划不变。”

其实,张灵甫的固执一方面来源于他对解放军的低估和对74师战斗力的自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他对汤恩伯的不满。在他们黄埔系将领的眼中,汤恩伯一介外人,凭什么做得了他张灵甫的上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灵甫与妻子

因此张灵甫故意加速前进,脱离第一兵团的进攻序列,其目的除了抢夺军功之外,还是故意给汤恩伯难堪。而且张灵甫心里清楚,只要打下山东,凭他在校长心里的地位,到时候,汤恩伯说不定要反过来听从他的指挥。

此时的张灵甫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的盲目自大和派系斗争心理,最终不仅葬送了整个74师,连他自己也难逃死亡的命运。

5月14日,74师发起了对坦埠的进攻。然而此时守卫坦埠的解放军早已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坚守此地。面对74师强大的炮火压制,坦埠守军硬是顶住了74师的进攻,没有后退半步。而在74师的后方,穿插过去的华东6纵和9纵已经攻占了尧山等地,牢牢占据了制高点,这下,74师大部都暴露在了我军的炮火射程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灵甫

直到此时,张灵甫才后知后觉的感到74师可能有被围歼的风险。他一边命令收拢部队,随时准备撤退,一边发报给徐州“剿总”,请顾祝同派兵救援。直到这时,张灵甫还不愿意向离他最近的汤恩伯求援。

不过,张灵甫不愿意向汤恩伯低声下气,得知命令的顾祝同可不管这个。顾祝同呼通了汤恩伯司令部的电话,命他不惜一切代价,救援74师。

当然,顾祝同如此做法可不是因为他和张灵甫的关系有多好,实际上,因为恃才傲物,张灵甫在国军内部并不受多少待见。只是因为整编74师实在是国军的宝贝,损失不得。顾祝同心里清楚,若是74师被解放军全歼,蒋介石发起火来,不知道多少人要跟在后面倒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恩伯接到命令后,也知晓其中利害关系,他顾不上与张灵甫的私人恩怨,马上联系了所有他能联系上的国军将领,并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救出74师。

在外面国军各部紧急调动的同时,张灵甫此时已经被解放军压缩到了很小的一块地方。眼看有被包围的风险,张灵甫赶忙收缩部队后撤。

此时摆在张灵甫面前的有两条路,一个是垛庄方向,那里道路平坦,易于机械化展开。但是据飞机侦察报告,垛庄方向有解放军部队在此堵截。另一个则是孟良崮方向,孟良崮隶属蒙山山系,是一片山地地形,并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张灵甫的眼中,孟良崮比垛庄要好。74师只要占领孟良崮,居高临下。再加上空军的帮忙,守上一段时间不成问题,而趁着74师缠住华东解放军主力的时机,国民党军队在外围布置起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到时候,74师贪功冒进的问题不仅不会被国防部处罚,反而能因深入“敌军”腹地而得到嘉奖。

想到此处,张灵甫没有犹豫,即刻带着74师朝着孟良崮方向冲去。在占领孟良崮后,张灵甫挖出战壕,修好壁垒,全军严正以待,俨然一副要和解放军拼死一战的气势。

蒋介石得知此事后,他先是称赞张灵甫和74师的英勇,随即又直接干预起山东前线的指挥。在他的指挥下,第一兵团集中了十个师的部队在孟良崮的外围形成了一道更大的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命令国民党空军给74师空投弹药补给。并电告张灵甫,他们只要坚守五天以上,国军就能在外围将山东解放军主力“一举消灭。”

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粟裕也知道此战必须速战速决,赶在国民党军包围圈形成的前面把74师这颗伸出的“牙齿”给拔掉。5月15日下午,华东解放军对孟良崮发起了总攻,两方人马对孟良崮的每一个山头,每一道壕沟都展开了殊死争夺。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战斗仅持续到了16日中午,74师就被我华东野战军4纵和9纵彻底消灭。张灵甫也在乱战之中吞枪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解放军和74师在孟良崮上展开决战时,其余的华东野战军也在孟良崮外围拼死阻击国民党军,在最危险的时刻,国民党李天霞部甚至一度距离74师只有三公里之近。

尾声

74师被消灭之后,我参战的各解放军部队交替掩护,很快就摆脱了国民党军的追击。

纵观整个孟良崮战役,在短短的一周之内,粟裕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困的情况下,抓住74师过于突出的问题。在局部地区集结了优势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全歼了国民党整编74师,随后,又指挥参战各部队有序撤出了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战役过程惊心动魄,连毛主席都直呼粟裕打的是“神仙仗,”好似在老虎的口中拔下了一颗牙。而蒋介石还在幻想着以74师为诱饵,只要能够坚守五天,就能一举消灭山东解放军主力。可是74师却连2天都没能守住。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计划。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叫停了国民党军在山东的一切行动,并召集了山东和九绥区的主要将领到南京,以检讨这次战役的失败。

其实客观来说,在整个孟良崮战役期间,犯错最严重的当属张灵甫,若不是他轻敌冒进,又在被包围后逃到了孟良崮这个绝地,74师绝不会被这么轻松的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正在气头上的蒋介石哪顾得上冷静分析这些,他此刻宛如一个输红眼的赌徒,只把所有的气都撒在了汤恩伯的身上。汤恩伯名义上虽为张灵甫的上级,可实际上,张灵甫又哪里会听从汤恩伯的命令?

于是,汤恩伯挨了蒋介石的一通好打,所有参与孟良崮战役的国军将领也都受到了不轻的处罚。蒋介石随后取消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计划,并撤销了汤恩伯第一兵团司令的职务。

关于74师的覆灭,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细究。比如在被包围之后,张灵甫选择了撤往孟良崮方向坚守,而不是垛庄。诚然,孟良崮是山区,74师可以居高临下,易于防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74师全美械的火力优势就无法完全的发挥出来。而且一旦解放军包围了山头,整个孟良崮就成为了一个绝地,除非张灵甫能带着几万人插上翅膀飞走,否则就只能被解放军一一消灭。

不过,这些战术上的问题,始终无法掩盖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派系倾轧的现象。这才是74师被全歼的本质原因,张灵甫仅仅身为师长,就对非黄埔出身的兵团司令汤恩伯如此不敬,其他将领对汤恩伯的服从又可见一般。

在战场上,若是同袍都如此勾心斗角,那么其战斗力可想而知。反观解放军这边,无论是担任进攻还是阻击,每支纵队都牢记自己的职责,不贪功,不冒进。正是这种一切服从党的领导的组织性,才让解放军的指挥员们在指挥每场战役时可以做到如臂使指,节节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之际,还不忘给汤恩伯安上了个沪宁杭警备司令的名头,将抓来的一百多万壮丁扔给他指挥。最终,蒋介石撤往台湾,丢失南京的责任则是被扣在了汤恩伯头上。

1954年,汤恩伯在东京因病去世。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他只是说句“死了也好”,就再没任何表示。

身为一党领导,对非嫡系出身的属下如此防备,如此薄情,又怎能怪他们不愿为领袖卖力?蒋介石算计终身,最终却也只是落得个“死无葬身之所”的下场,这又是说不上的讽刺,实在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