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的一天,李德生还在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时,却接到了通电话。

“李德生,你在金华驻防6年是不是给你能耐了!吃个饭你弄个那么大阵仗!我问问你是有什么可骄傲的?”电话那头传来许世友大为光火的怒吼声。

可还没等李德生说话,许世友又大吼道:“苏北战区苦,又不是你一个人苦!贪图享受的就是你李德生,你身为人民子弟兵你这样做值得骄傲吗,对的起谁你告诉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话那头许世友将李德生破口大骂了一通,可李德生依旧是没说话,许世友的声音就又接着传来:“说话啊你,自己和我解释清楚欢送宴到底怎么回事,敢做还不敢当了!”

只见李德生不温不恼,慢声的说道:“许司令,等你把火发完。”

许世友究竟是为何事发如此大火?又为何李德生在面对质问时选择默不作声?难道真的像电话说的那样李德生只会贪图享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德生

支持许世友李德生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支持,为这对革命挚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两人的交情

此时任南京军区12军师长的李德生虽然是许世友的下属,但两人的交情却甚好。

许世友与李德生都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两人所在的村子也只隔一里路,以至于初次见面的他们觉得异常亲切。

李德生在14岁的时候就加入了红军,先后在营部、团部和师部的通信排中担任通讯兵。虽然没有什么头衔官职,李德生却一直本分坚守自己的岗位数年如一日。

而许世友这时已经一路晋升为师长了,手下管理几千人,每天要见的面孔很多,李德生当时只是个小小的通讯员,两人可谓毫无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德生

不过李德生常常在部队中,听着战友们讲述着战场上大将的精彩革命故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对于许世友这个老乡在战场上的英勇飒爽,可谓是十分的敬佩。

而两人的真正相识,其实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后。

1954年4月,已经任12军区师长的李德生,带领战士们从朝鲜归国后就一直驻守在浙江省金华和江西省上饶等地。

总是主动“揽活”的李德生很快就被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注意到,可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李德生的家乡话让许世友倍感亲切,两人甚至一度聊了很久对家乡发展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视察东海舰队时,将铁锁高高举过头顶

相同的出生境遇让他们很是投机,信念上一致对党的事业忠贞坚定,战场上打起仗来同样的勇猛洒脱,更是让两人一拍即合。

但军区的战士们对这两人的“结合”都颇感诧异,因为这两个人的性格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许世友性格直接率真,黑白分明,不管是谁只要犯了错误,他一定会毫无不留情的批判,但他不记仇,日后的工作相处依然礼貌相待。工作上一丝不苟,私下许世友也是个暴脾气,但来得快去的也快,当时的军区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别把许司令的脾气当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一)李德生

相反,李德生则是和蔼爱笑,为人亲近,若是队里的士兵犯了错,他也不会立即表明态度,而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再做决定,和士兵谈话时也是发自肺腑的关心教育,让人心服口服,军区提到李德生时都说:“若是不带兵打仗,一定是个‘文弱书生’”。

这两位志同道合但性格上又截然相反的革命英雄在一起工作,也是擦出了让人意外的“火花”

一场误会

1961年12月,浙江金华军区的12军战士们没有像往日一样进行晨练,原来是中央军委因战略需求,特调南京军区12军由浙江金华转移至江苏淮阴,而12军此时已在金华驻守6年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德生同志在朝鲜

大家一一不舍的告别,正当带队军长李德生还沉浸在远离故地的伤感时,许世友的一通电话让他有委屈说不出。

正如开头所提到的,许世友对着李德生一通大骂,李德生却不紧不慢,这其中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就在12军依依不舍的准备离开浙江金华之时,上级考虑到苏北的条件异常的艰苦,就通知军委可以让战士们携带铺板和部分营具,还可以带足一个月的粮草和柴草,以免到时候到了苏北再大批采购,增加当地群众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12军士兵又了解到苏北防区地面荒凉,黄土裸露,于是又从浙江市带了些草皮,准备带到苏北铺在营房的周边,改善下营区的环境。

在浙江6年的军区士兵早已和当地的群众像一家人,平日区里的战士们谁的衣服、鞋破了要缝要补,都是阿姨奶奶们帮忙给补的,关系可以说非常的融洽,所以大家在临别的时候自发为12军举行了简单的送别仪式。

吃饭也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但结果却被“有心人”说是12军移个防,把当地的柴草、大米、白面都给带光了,还把浙江的地皮(草皮)都给“搜刮”走了,送别宴的地方也堪比了“三级国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排右三为李德生

这话很快也就传到了许世友的耳朵里,他的暴脾气登时就上来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将李德生骂了一顿,其实李德生刚开始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到底是因为啥事,直到许世友说欢送宴时才反应过来。

但李德生并没有着急和许世友解释,他深知这个老朋友的脾气,气头上的时候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若是现在这个时候解释,许世友定会脾气越来越大,还会说自己在狡辩、不知悔改。

所以他选择了沉默,准备等许世友脾气发完再做汇报解释。

可李德生的沉默让急性子的许世友更加生气了,直接将电话挂了,还命令下属们以后谁也不准提到他李德生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下连队当兵时,给战士们讲述战斗故事

隔了一天,李德生将欢送宴的资料和自己对那天的情况的了解,一五一十的整理好交给许世友,许世友看完后又立马给李德生打了通电话。

而这一次许世友显然没有一点脾气了,他不好意思的说道:“前两天我也是听了些风言风语,没有调查清楚事情原委,着急了些就和你发了脾气,是我不对啊。德生,你们去苏北以后,我定去看你。”

李德生清脆的笑了声,不以为意的说道:“司令啊,你的脾气还有谁比我了解?你就是必须得将这脾气给发出来,记得来苏北看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大会上

后来过了不久,许世友果然亲自带领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的领导同志一起到苏北12军驻地视察。

时隔多日再见到老友李德生,许世友特地拍了拍他的肩头说:“我知道自己这脾气,也就你受的了我了!还有你们走前带的那些东西,还真有用,不然来了当地采购定会给当地群众带来影响。”

末了,他觉得歉意表达的还是不够,又与李德生说道到:“要和你说抱歉,没想到你李德生还有这么一个好脾气!”

革命道路上闪闪发光

时间转眼到了1968年,许世友与李德生在不同的岗位上,依旧为各自的革命事业兢兢业业的坚守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看望对越还击作战的英模代表

此时的李德生作为安徽省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中共八届的十二中全会。

而在周总理宣布分组名单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主席突然开口问道:“哪个是李德生?”

早前毛主席正值青年时,在延安就化名为“李得胜”生活工作了很久,如今在突然听到“lidesheng”这个谐音时自然感觉格外地亲切。

这时周总理招手让李德生起身,并在旁边介绍说道:“李德生同志是十二军的军长,少将军衔,现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任省革委会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德生

与此同时李德生也向主席和总理敬了一个军礼。

其实毛主席对他的事迹是早有耳闻的,早在1960年李德生返回部队后,在毛主席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理论指导下,李德生便总结出了一套"郭兴福教学法",毛主席看完后对他高度称赞,并在1964年1月由军委号召在全军学习推广,为当时提高人民解放军的训练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只是国家事务繁忙,毛主席一直没有亲自召见李德生。

而第二年,在中共九大宣布选举结果的时候,毛主席又再次听到了李德生这个熟悉的名字时,又点名道:“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面前的李德生,毛主席关切问道:“今年多大年纪了?”

“报告主席,今年53岁了。”

简短的对话过去还没几天,毛主席就点名请他来到中南海进行谈话,那次的谈话结束后,一旁的周总理也对李德生的工作随即作出了变动,立刻明确了他“管理军委办事组的总政工作。”

这等重任换做一般人开心还不来及,没料到李德生一听便急忙拒绝道:“主席,总理,我现在已经任了好几个职务,现在若要我管理军委总政,我担心干不来会影响党的工作,那安徽省和南京军区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免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合影,左二:曾绍山;中:许世友;李德生(右二),右一:江拥辉

但毛主席却摇了摇手拒绝了他:“一个也不用免,南京的不免,安徽的也不要免。”周总理这时也在一旁鼓励道:“德生同志,组织相信你的能力,你就大胆地工作。”

可见当时的李德生取得了主席和总理多大的信任啊!

那么李德生的老友许世友呢?

“九一三”事件之后,一向打不倒的许世友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中,没日没夜喝着闷酒,李德生听闻消息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碰巧毛主席这时又决定派他前去南京,此次南京行的目的也就是劝说许世友同志少喝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向周总理敬酒

毛主席知道李德生与许世友的交情,也知道许世友的脾气只有李德生能拿捏得住,便告诉李德生:“我听说许世友同志天天都喝很多的酒,我知道你最了解他,你前去南京就多劝劝他,酒喝多了伤肝,不要再喝那么多酒了!

于是李德生在第二天上午就坐飞机赶往了南京。

李德生抵达的当天中午,许世友就迫不及待接见他,许久未见的两个战友在饭桌上相谈甚欢,李德生也并没有立即阻止许世友喝酒,同时还表达了毛主席对他的关心和问候。

许世友一如常态,还是直率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又拿起酒杯说道:“替我谢谢主席的关心,我先自饮一杯!”李德生也十分义气的拿起酒杯饮了三杯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写给儿子的家信

而在吃饭即将进入尾声时,李德生的胳膊搭着许世友的肩头说道:“你知道毛主席这次派我来南京用意何在吗?”

许世友疑惑的问道:“什么用意,为了啥事?”

这时李德生端起了酒杯,碰了下桌角,转了两下,说道:“为了这个,毛主席这次专门要我来劝你的,他希望你以后少喝酒,更不要喝闷酒,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许世友一听,脸色立马就变了,说道:“主席让我少喝酒,还不是为了那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全家福

这里许世友口中的信,其实就是早前许世友在参会时总结的领会精神和讲话所写出的表态信,而后来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和济南军区杨得志也写了同样内容的信。

可是这三封信最后竟然在林彪那里被找了出来,许世友从未如此气愤,他觉得自己对党的忠心被污蔑,却无力自证清白,还一度因为生气住了整整7天的院。

见许世友又开始生气,李德生正经了起来,严肃庄重的对老友强调道:“主席是派我来劝你少喝闷酒的,他让你保重身体。”

见老友没说话,话锋一转,温和的说道:“主席说了,咱斗不过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低着头的许世友在听到这话后,心中便理解了主席的苦心,良久,他抬起头又恢复了豪气,说道:“就是让我少喝嘛,又不是不喝,你回去告诉主席,我许世友知晓了,让他老人家放心,我这一辈子做什么都是为了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心中有数!”

而在后来的1971年9月中旬,毛泽东半夜电召许世友来沪,奉命迅速逮捕了妄图分裂党组织的反动分子,叫人大快人心!

尾声

李德生与许世友由于工作关系许久不能碰面,但在漫漫革命道路上却又相依相扶,各自闪闪发光,他们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坚毅的护党信念,牢固的真诚友谊,谨以此文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