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仅八岁的时候,带着弟弟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上海,但随着中共上海地下组织被敌方察觉,遭到严重破坏。他和弟弟虽然侥幸逃脱,但无依无靠,最终为了生存只得流浪于大街小巷,为此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做学徒、捡破烂、卖报纸,尽管受尽苦楚,他却不曾有过一句埋怨。

然而五年后,原本流浪在街头的他被党组织找到,紧接着便陡然离开故土,去往遥远的苏联,而这一去便是十年之久。

新中国初建立,他也回到了祖国,但之后他又自告奋勇前往抗美援朝的战场,为国尽忠。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刚回国不久,就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斥责,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他又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他到底是谁?在被父亲严厉批评之后,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改变呢?

支持毛岸英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支持,让我们深切的缅怀毛岸英同志!

坚定革命信念

1930年杨开慧被捕入狱,彼时才八岁的毛岸英和两个弟弟也身陷囹圄,吃尽了苦头,但随着杨开慧的牺牲,毛岸英兄弟三人的下落也没了踪迹。

后来经过上海的党组织多方寻找,才终于找到了毛岸英兄弟,而此时的毛岸英为了生存,不得不沿街乞讨,打零工,以获得为数不多的食粮养活弟弟们,然而令人心痛的是,最小的弟弟毛岸龙在1931年身染疾病去世了。

1936年,中共地下组织见年幼的毛岸英做事细致,勤奋好学。最终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安排下,毛岸英兄弟俩被送往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读于苏联位于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诺尔第二国际儿童院期间,除了学习系统的知识以外,闲暇时,他把思乡之情藏进心中,所有的思绪也都放在军事和时政相关的问题上。建功立业,成为毛岸英心之所向。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毛岸英顿时萌生出参军的念头,但这并不符合规定,可他还是怀着一腔参军的热情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想上前线的愿望。

但规矩就是规矩,毛岸英的诉求并没有被接受。可毛岸英并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先后3次写信给斯大林,一再请求参加苏联红军,上前线与德国对战。即使一封封书信石沉大海,没泛起一点浪花,毛岸英依旧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未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开慧毛主席

1943年1月,强烈的参军执念驱使毛岸英来到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学习,毕业后被授予中尉军衔。虽然那时苏联已成为绝对胜利者,在苏德战争中大获全胜。战场和硝烟到达了苏联的国界之外,但毛岸英仍旧坚持上前线,这已成为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执念。

身边的人认为毛岸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前线的残酷是他想象不到的,问毛岸英如果有一天真到了前线,会不会退缩。毛岸英的回答从未改变,他要上战场。

但好在,毛岸英的坚定终于得到回报,不仅如愿以偿的转战欧洲战场,之后正在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中,也有着他的英勇作战的身影。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临行前,斯大林亲自为毛岸英送行,并赠与他一把手枪作为分别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英正式结束在苏联的学习生涯,他从懵懂孩童成长为有坚定革命信念和英雄主义情怀的战士。毛岸英在苏联不仅学习到许多军事方面的知识,同时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但这并没有打倒毛岸英,更加令他坚守本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以父亲为榜样

人们常说:“父亲是孩子的榜样。”毛岸英回延安那天,毛主席不顾身体抱恙,坚持去机场迎接。父子分别十余年,在看到毛岸英的那一刻,毛主席极力掩饰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同年毛岸英加入中国共产党,自从他回家后,毛主席的心情和身体状况也是愈发好,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照

毛岸英在苏联待得时间长,打扮跟周围人也与众不同,带着洋味。年轻气盛的他总是穿着一身苏联中尉军官的军装,踏着一双锃亮的军靴,头发修得整整齐齐。整个人看起来意气风发、一表人才,在延安来来往往,十分显眼。

大家都觉得毛岸英与众不同,活脱脱一个帅小伙。但是,毛主席却不这么认为,他想找个机会与毛岸英坐下来好好谈谈。

有一日,毛岸英闲来无事,想到在苏联骑马纵横的日子,难免心里痒痒。突然,毛岸英想起朱老总那儿肯定有马匹,便兴致冲冲的找到朱老总,问道:“朱德同志,是否能借您的马一骑?”

周围人一听这话,居然直呼朱老总大名,胆子真大!大家不由得替毛岸英捏把冷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老总看着眼前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不禁笑了,拍了拍毛岸英的肩膀,手一挥说道:“拿去骑吧!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见朱老总如此爽快的应允,毛岸英连连点头激动地说道:“谢谢朱德同志!”

毛岸英心情愉悦,骑着马在宝塔山下溜了一圈。

在回家路上,久违的骑马经历让他好不快活,一路快马扬鞭,引来许多人驻足观看,而此时的毛主席听闻毛岸英找朱老总借马一事,他觉得此时就是找毛岸英谈话最恰当的时机。

将毛岸英叫了回来,打趣的说:“今天你很威风啊,朱老总的马可不是谁都能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英不以为然,满不在乎的说:“我借马也是经过朱德同志同意了的,我不觉得有什么!”

“年纪不大,派头不小,我都要称呼一声‘朱老总’,你倒是敢直呼其名!”毛主席此时的语气已然不高兴了。

“可我在苏联的时候,见斯大林也是直呼斯大林同志,我不觉得这有什么?”

毛主席神色严肃,他语重心长对毛岸英说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有中国人的样子,别搞得自己洋不洋,中不中的。”

毛岸英顿时恍然大悟,是啊,他现在是在中国,不是在苏联。毛岸英现在已经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怀抱,不再是孤身一人,背井离乡了。毛岸英羞愧的低下头小声说道:“爸爸,我知道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毛岸英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毛主席欣慰的说道:“要牢记,你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老百姓才是你的衣食父母!”

从此,毛岸英换上毛主席的旧棉袄。在毛岸英的眼里,这时候的他可比穿苏联军装要帅上百倍咧。

毛主席郑重的对毛岸英说,虽然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但不能就此满足。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完整的,只有用在实践中,这些知识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从此以后,毛岸英成为劳动大学的一员,学习真正属于中国的知识。

在之后,毛岸英正式成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学生。毛岸英勤奋好学,很快与群众打成一片,没有丝毫的架子。劳动大学也没有因为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给予特殊待遇,开后门。毛岸英就是群众,他是群众中的一员。毛岸英时时刻刻都把毛主席的话放在心中,为了解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真实情况,要多做调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英一直在苏联求学,何曾有过耕地的经验,没过两天,他的双手布满伤痕,长满水泡。一碰脓血就往下流,钻心的疼痛一阵阵袭来。毛岸英从不叫苦喊累,咬紧牙关继续干活。毛岸英心想,要是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还怎么上战场。

在炎热的夏季,毛岸英的皮肤被晒到脱皮。身边的的乡亲们实在看不下去,建议毛岸英回去休息几天,可毛岸英却没有领情,他不想搞特殊待遇。只要乡亲们出工,毛岸英就会坚持下去,一点儿不落下。

毛岸英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将自己完全扎进人民群众中,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了父亲教育他的“作为人民的儿子,就要做为人民着想的事,不要洋不洋,中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朝作战 完成心愿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得知消息的毛岸英正式向毛主席和党中央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

毛主席知道上前线一直是毛岸英的意志和心愿,所以才会非常积极的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他打心里为毛岸英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感到高兴和自豪。

可身边的工作人员却不希望毛岸英上前线,枪林弹雨的地方,太危险了!

最终毛主席将这一难题又抛给了毛岸英:“想去朝鲜,我支持,但能不能去还得靠你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彭老总即将奔赴朝鲜的前夕,毛主席特地带着毛岸英前来为他践行,在此之前,彭老总就听说了毛岸英想去朝鲜作战的事情,但出于安全考虑,他也是不赞同的。

“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战场非儿戏,一不小心就会送命的!”

毛岸英不死心,他想要上战场的决心不变,“让我去吧。我在苏联当过兵,有作战经验。”毛岸英看彭德怀并未应允,他的表情凝重近乎恳求对彭德怀继续说道:“我精通俄语、英语,一定不会拖后腿!您就收下我吧。”

最终毛主席看着儿子迫切之心溢于言表,便提出希望彭德怀能留下毛岸英,以后免不了与外国人打交道,留这个小子当翻译,也算是历练历练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毛岸英以志愿军司令部的俄文翻译和机要秘书的身份,跟随志愿军出发朝鲜。

一开始,大家对毛岸英有距离感,毕竟是毛主席的儿子,怎么可能跟普通人民群众一样呢?可毛岸英在部队里平易近人、待人友善,适应能力极强,很快与大家打成一片,迅速改变了大家对他的印象与态度。

彭德怀怕毛岸英不适应从军的生活,想照顾他一些,但都被毛岸英识破并笑着谢绝了。

1950年11月,第一场战役刚结束,朝鲜首相金日成和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便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所在地大榆洞。彭德怀带着毛岸英前去接见,毛岸英担任翻译工作。

毛岸英出色的完成两方的翻译工作,不禁令彭老总对他另眼相看,要知道那个时代会外语的人少之又少,更何况毛岸英的俄语如此流畅确实了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大榆洞拥有金矿,所以在当地相当有名。志愿军司令部附近又集中了四部电台,很是引人注目,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毛主席多次致电彭德怀等志愿军领导人,美军可能会通过空中侦察发现大榆洞是志愿军重要指挥机关所在地,请他们一定要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万万不可大意。

很快,美军便经常派飞机在在志愿军司令部上空进行侦察活动。紧接着志愿军党委常委便专门召开会议,让志愿军司令部机关全体人员于25日前紧急疏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敌人可能会使用汽油弹进行轰炸,一定要保护好所有人员的安全!

11月25日拂晓前,洪学智请彭德怀到山沟的防空洞办公,但彭德怀坚持不肯走。洪学智在一旁劝的口干舌燥,也没有说动分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学智看讲道理行不通,于是说道:“既然彭总不愿听我劝,那便怪不得我了。”

彭德怀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洪学智连推带拽地拉出去,彭德怀又气又恼说道:“我不走!”洪学智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命人把彭德怀办公用品和铺盖、行军床等收拾好,一起拿到防空洞。

彭德怀到防空洞后,便召集邓华、洪学智两位副司令员研究第二次战役打响的时间和打响后如何纵深穿插及实施迂回包围等问题。过了两个多小时,当彭德怀让杨凤安去办公室向值班参谋了解一下前线的情况时。

突然,杨凤安看到两架敌机从办公室旁上空飞过。杨凤安飞奔进屋大喊:“有敌机!”彭德怀立刻让所有人做好防空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毛岸英和高瑞欣因为昨天加班到深夜,9点多钟才回到办公室,此时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才刚把早饭拿出来热上,便听见天空传来几声乍响,紧接着便是接连几十枚汽油弹从天而降,他们所在的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附近的范围被火舌覆盖,剧烈的爆炸声响彻天际!浓烟密布,视线被遮挡,根本辨不清方向。

事后,战士们在清点人数和物资时,唯独没有毛岸英和高瑞欣的身影,彭老总左顾右盼,情绪有些失控的吼道:“快找人!”

大家都低着头,眼里饱含泪水,沉默就是他们无声的呐喊。

彭德怀一把推开身边的人,想冲入那熊熊烈火之中,但却被警卫员紧紧的拉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英遗物

“老总,毛岸英和高瑞欣同志,牺牲了!”

1950年,毛岸英的生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牺牲于朝鲜战场,年仅28岁。

毛岸英和千万个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在朝鲜的国土上。毛岸英这一生一直在为革命事业奋斗,无怨无悔的追随自己的革命理想。从苏德战争到朝鲜战场,从在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学习再到劳动大学。毛岸英自始至终,不曾改变为祖国为人民的初心。

因此,我们要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传承红色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听了毛岸英的故事,您有什么感悟呢?我们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应该更加珍惜,您想对为国牺牲的革命烈士说些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