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前总统特朗普虽未重新掌权,却已急不可耐地向中国发出严厉警告。那么,特朗普锁定的首个战略焦点究竟是什么呢?他又为何如此急于对中国采取行动?面对这样的态势,中国又将如何应对和反击呢?

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的关键一年,现任总统拜登与前总统特朗普都在为争取选民的支持而努力。为了在这场激烈的竞选中脱颖而出,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将矛头对准了中国,试图通过展现对中国的强硬立场来拉拢选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朗普,这位尚未重返白宫的前总统,已经明确了他对华的首个战略重点——关税政策。他毫不掩饰地表示,一旦重新入主白宫,将“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至少60%的关税”。更为激进的是,他提出对在墨西哥生产的中国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意图使这些汽车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特朗普的直言不讳透露出他的深层意图:他期望中国汽车企业能在美国本土设立生产线,雇佣美国工人制造汽车,而不是简单地从中国进口。这样的政策导向,不仅试图重振美国的制造业,还意图通过高关税壁垒来限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以此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对中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路径和追求更优质生活的权利的侵犯。虽然特朗普的这番言论目前尚未转化为实际行动,但无疑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与此同时,拜登政府也受到了特朗普言论的影响,并试图在对华问题上表现出更为强硬的立场。为了力压特朗普一头,拜登政府近日宣布将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从25%提升至100%,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一次重创。

此外,拜登政府还公布了针对中国的301关税复审结果,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对包括电动汽车、钢铁、铝材、半导体及太阳能电池等在内的多种中国商品加征额外关税。这些高关税措施的实施,不仅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在此前曾多次公开表示无意与中国脱钩、无意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更无意对中国进行围堵。但现实行动却与这些口头承诺背道而驰。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不仅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誉,也让人对其诚信产生了严重质疑。在政治利益的驱使下,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都习惯于拿中国作为话题来展示自己的强硬立场和所谓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