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方孝孺评价朱标

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旧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便想要迁都,而目标便是天下兴盛的长安。

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朱元璋派遣朱标考察陕西,为新都选址。可惜的是,第二年朱标病逝,此事不仅沉重打击了朱元璋,也让大明江山的延续充满了坎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战争

根据史料的记载,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保障大明朝的长治久安,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而他的办法就是效仿西周时期的“诸侯制”——分封诸王。

当时,他把宗室二十五人封为藩王,分别驻扎在全国各个战略要地,以拱卫京师。在朱元璋的心目中,他是这么认为的:“天下之大,必建藩屏......分镇诸国”。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简单,朱元璋就是想让皇帝坐镇京师、看好大本营,而他的几个儿子为大明朝拱卫边疆、开拓土地。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但藩王势力的膨胀,势必会对朝廷中枢产生威胁。

当然,这种潜在的威胁他也知道,为了避免这个隐患,朱元璋曾下令凡受封诸王必须离开京城,藩王之间不能往来。即使进京,也需要一个藩王走了,另一个藩王才能进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这么做有用吗?他活着的时候或许有用,但他死了就没用了。众所周知,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英年早逝,朱皇帝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封朱标的次子(长子去世了)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皇帝。登基不久,朱允炆便听信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对各大藩王进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朱允炆便削周王朱橚,废为庶人;而后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结果,他在处理湘王朱柏时,或许是因为用力过猛,湘王居然不堪受辱、举家自焚。

而后,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大同,岷王朱楩被废为庶人。种种的种种都暗示着削藩进行到底,而因为手段过于强硬,激化了朝廷与藩王之间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曾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于是乎,在公元1399年,朱棣杀了朱允炆派去北平监督他的使者,开始了靖难之役,旗号就是“清君侧,靖国难”。

靖难之役说起来也很简单,前期耿炳文、李景隆携朝廷大军多次攻打北平,但却都被朱棣击败。当然,朱棣虽然屡战屡胜,但却受兵力限制,一直都没办法扩大胜利。

在此情况下,建文三年,也就是靖难之役的第3个年头,朱棣直接率兵南下、直逼南京。朱元璋在位时,能够杀的武将都杀了,朱允炆根本就没有大将可用。

可想而知,燕王打入南京时,群臣没有一人能够抵抗,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失败,朱棣则以成功者的身份成为了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为明成祖,又叫做永乐大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这一件事情,很多历史粉都有过这样的评价:“若是朱标还活着,朱棣根本就不敢有造反之心”。那么,朱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何他的震慑力那么大。

朱标的优势——政治优势

首先,咱们来看看朱标的政治优势。朱标出生于公元1355年,当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并取得了胜利。因此,朱标的出生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好兆头。

甚至于,他当时还找了一块石头写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八个字,可见朱标在朱皇帝的心中有多重要。另外,朱标的母亲是马皇后,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嫡长子。

看过胡军演的《朱元璋》的人,或许都会有一种感觉,朱元璋虽然有很多儿子和妻妾,但他、马皇后、朱标三人才是一家人,其余人皆不在此行列,这便是老朱对小朱的偏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时期,曹操是什么时候立的世子?大致是在自己快去世时。古人立世子、太子很有讲究,不到自己行将就木的那一刻都不会表明,尤其是明清时期。

然而,朱元璋刚自立为吴王的时候,就直接将朱标封为了世子,当作未来接班人来培养。洪武元年同样是如此,朱皇帝刚刚登基,就把朱标立为太子。

历史上,有很多太子权势大了之后,就想要提前篡夺皇位,那么朱元璋不怕儿子这么做吗?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朱元璋不仅不害怕,或许他还很期待(朱标很儒,朱元璋希望他的手段强硬些)。

从时间上来看,朱标是在22岁开始涉足政务的,这个时间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早的。更甚至,朱元璋还下令:“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先让太子处理,然后再把结果说给我听。从某个角度来说,朱标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半个皇帝”了,有直接任免、生杀大权。

只是,对于朱元璋来说,这种程度还不够,他曾下令让大臣对朱标行储君之礼,等同于提前享受皇帝的礼仪。如何来形容朱标的政治地位呢?他或许不是最有权的太子,但却是最有地位的太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没有一个太子能够比肩朱标,哪怕让朱元璋提前给朱标皇位,估计他也愿意,朱标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对皇位的渴望程度并不是那么高,两人都是顺其然、不分你我。

朱标的优势——军事优势

说完了朱标的政治优势,再来看看他的军事优势,毕竟军权是皇帝掌控天下的根本力量。朱标很儒,这一点朱元璋也清楚,所以他给这个儿子找了一个很靠谱的大将,那就是常遇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武四年,朱标与常氏成婚,这是他的太子妃,而常氏的父亲就是大将常遇春。除此之外,常氏的舅舅是蓝玉,也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们与朱标就是自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除了这两人之外,朱标建府之后(建立自己的权力班底),朱元璋更是将所有才华高的人都给了他。李善长是太子少师,徐达是太子少傅,常遇春是太子少保,这些人位居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