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哄动一史

编辑丨哄动一史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史上,除了实质称帝的武则天外,还有几位具备政治硬核实力的女性,也对推动时局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比如北魏王朝文明皇后冯润、隋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与大家最为熟知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等,但比起她们,我们今天的故事主人公东汉和熹皇后邓绥则更具传奇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不仅重用外戚宦官,还破天荒地允许闺蜜干政,但却使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而且还在抵御趁火打劫的外族入侵的同时,顺道将大汉王朝的疆土面积扩张一千八百四十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自邓绥登上政治舞台后,对科技发展相当重视,在她的治理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罕见的“三圣同朝”的局面。

名门之后,温顺和善

公元81年,邓绥出生于今天的河南新野,其祖父邓禹乃是东汉开国元勋,被光武帝刘秀列入“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邓绥两岁那年,她的父亲邓训就因遭人弹劾,而被罢职归乡,从此,邓绥便随父亲一道回到家乡生活。

她的祖母非常疼爱她,经常为她理发。可由于老人家年事已高,有一次竟不小心,让剪子误伤了邓绥前额,当时,小邓绥硬是忍住剧烈的疼痛,不哭不闹,没吭一声!

事后,祖母问她为何如此?她便说不忍拂了老人家的心意,从此,邓绥仁孝之名,世人皆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邓绥还非常喜欢读书,但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却遭到了母亲的责备:女孩子家不学习女工,却只读书,难道要当女博士吗?

于是,邓绥顺从了家人的意思,白天做女红,夜晚偷偷秉烛诵读经典,当时便有人将她称为:诸生。

她的父亲邓训见她如此发愤,啧啧称奇,于是凡是家中大小事务都与她商议,她每次都能给出合理化建议,她的那些兄弟因此妒忌,纷纷诘问父亲,为何家事只与女儿商议?父亲正襟严肃说道:“你们懂什么?此女将来必定有大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入宫掖,幸遇良师

公元92年,十二岁的邓绥应征入宫,但刚刚入宫没多久便传来噩耗,她的父亲邓训去世了,孝顺的邓绥整整为父亲守丧三年,终日以泪洗面,每日粗茶淡饭,不食盐味。

三年后,邓绥再次以“良家子”的身份进入宫廷,凭借一米七的大高个以及出众的面貌,她很快成了宫廷中的流量明星,史书上称她:“姿颜姝丽,绝异于众”。

邓绥的求知欲相当强烈,她听闻大名鼎鼎的女史学家班昭此时正在洛阳南宫东观藏书阁续写《汉书》,于是,便亲自登门求教,跟她学习经史、天文、算数方面的知识,脱离了家人的管束,邓绥便如同一只脱离樊笼的小鸟,自由自在地吸吮这甘甜如醴的各种学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着名师班昭,邓绥涉猎十分广博,从五经传记到星文图谶,从八卦占卜到诸子百家,她将自己沉浸在浩瀚书卷内不知疲倦,班昭对这个求知欲与毅力都很旺盛的小女孩十分喜爱,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一来二去,二人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

而且,班昭还发现,邓绥不仅勤奋好学,为人还十分低调,她不仅从不穿着华丽的服饰,佩戴名贵的首饰,而且对待下人态度十分和蔼,一点也不仗势欺人,这在“宦官文化”盛行的东汉时期,是极为鲜见的。

于是,已到知天命年岁的班昭遂与豆蔻年华的邓绥成了亦师亦友的闺蜜,邓绥在宫中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充实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规中矩,因贤封后

在鱼龙混杂,人心险恶的皇宫之中,邓绥始终保持低调内敛,老实本分的行事风格,但即便如此,也难免遭人嫉妒算计,皇后阴氏便是其中最大的刺头。

因此,邓绥更加谨慎小心,在阴氏面前唯唯诺诺,与其他嫔妃也友好相处,因此,宫中上下无不称颂,渐渐地,她便给汉和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邓绥重病在床,汉和帝体恤她平日贤德,特别允许她的家人入宫探望,可她却劝谏汉和帝说:“宫中重地,外戚不宜频繁出没,若如此,不仅会让陛下遭到讥讽,也会让臣妾背负骂名,故此请陛下收回成命!”

允许家人探视,乃是天子的特别恩宠,其他嫔妃求之不得,偏偏邓绥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人落下口实,这样的贤德让汉和帝赞赏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出席宫廷宴会,邓绥着装都很朴素,从不抢人风头,皇后阴氏个子矮小,邓绥却亭亭玉立,一米七的大高个,显得风姿绰约。而每每她与阴皇后撞衫时,便会主动更换衣服,避免喧宾夺主,惹怒皇后。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随着邓绥的声望在宫中与日俱增,阴皇后的妒忌心也愈发强烈!她开始动用巫蛊之术诅咒邓绥,甚至扬言要将邓氏一门悉数诛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事情很快就败露了。汉和帝知晓后,怒不可遏,立马废黜阴氏后位,二十二岁的邓绥便真正地成了后宫之主!

临危受命,主持朝局

邓绥被封为皇后之后,汉和帝对她更加宠爱,每遇朝政大事,都要与她商量,听取她的意见。但可惜的是,汉和帝天不假年,仅仅三年后,二十七岁的汉和帝便驾崩了,留下邓绥一对孤儿寡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出生才一百多天的刘隆被立为皇帝,邓绥则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亲政。汉和帝是个十分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不仅消灭的外戚窦氏一族,而且将对汉王朝形构成长期威胁的匈奴彻底消灭,形成东汉建国以来少有的中兴局面。

然而,在汉和帝之后,邓绥临朝理政之时,一场长达十多年的天灾便突袭而来,三十七个郡国发生大规模水灾之后,十八个郡国又接连地震,加之冰雹、暴风频繁来袭,让整个东汉朝堂惶惶不安,此后,才刚刚上位九个月的刘隆也夭折了。

大灾之下必然会导致连锁性的大饥荒,京都洛阳已然发生了人竟相食的惨象,然而,灾难仍没有结束,此后六年又连续发生蝗灾,大汉王朝正面临巨大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漏偏逢连夜雨,北边的匈奴及乌桓等部落趁火打劫,河西地区的羌人也跟着起哄,南部海盗开始蠢蠢欲动,一时间,东汉王朝岌岌可危。

此时,东汉朝堂上,一些“男权思想”严重的士大夫也蠢蠢欲动,他们将一切灾难的源头直指邓绥!于是,在已然内外交困的情势下,一场宫廷政变随即展开。

然而,年纪轻轻的邓绥镇定自若,她顶住压力,很快平定了叛乱。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邓绥以长兄邓骘为参谋,重用宦官郑众、蔡伦。除了外戚、宦官并重之外,她还让自己的老师兼闺蜜班昭参与朝政,开了闺蜜干政的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帮贤者能臣的竭力帮衬下,千疮百孔的东汉王朝开始出现改观,在邓绥的主政下,空余的皇家土地让给农民耕种,使民怨得到缓冲,从而保证在连续十多年大饥荒的情形下,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没有发生。

开疆拓土,重视科技

面对虎视眈眈的匈奴,邓绥也毫不手软,她不但让东汉军队彻底将匈奴打服,甚至让南匈奴单于跣足脱冠,入朝请罪,乌桓部落首领更是胆颤心惊,让手下一百二十多个小部落给东汉朝廷送上人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07年,邓绥命军士平定西羌,自大的夜郎国甚至奉上全部国土给东汉,东汉王朝也因此开拓疆界一千八百四十里!两年后,邓绥又将南边的海疆一举平定!

邓绥主政的东汉王朝,不仅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在科技文化上也是大放异彩!自她当政后,就禁止上贡一切奢靡之物,改用纸张笔墨,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蔡伦乘势而为改进造纸术,让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张得以普及!

天灾不断的国家状况,让东汉朝廷急需天文人才,于是,在邓骘的推荐下,张衡进入东汉朝堂,担任太史令,预测地震的地动仪又横空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蔡伦发明的“蔡侯纸”后,大量的文字校对工作也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于是,中国第一部字典——许慎的《说文解字》也就呼之欲出。

如此一来,“纸圣”蔡伦、“科圣”张衡、“字圣”许慎相继问世,东汉王朝也出现了罕见的“三圣同朝”的局面。这皆是邓绥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邓绥虽然重用外戚、宦官、闺蜜,但她“御人有术,放权有度”,即便是在天灾不断,朝局混乱的东汉王朝,从此之后也未有人诟病邓绥。

因为,封建时代,从未有过一位女性掌权者能在内有天灾,外有强敌的环境下,还能临危不乱,稳定天下,邓绥的事迹也让历代临朝太后相继模仿,武则天临朝称帝,慈禧垂帘听政,全都是效法邓绥的从权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后世史学家将邓绥誉为“皇后之冠”!

参考资料:

《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