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月只给你40元生活费,你能不能活下去?

安徽破败的古庙中,一位80后小伙在此隐居十年。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整整10年他每月生活费只有40块钱,这其中还包括了庙中的香火纸钱。

这不禁让人疑惑,这位年轻人为何会独守这座庙宇?

靠这点生活费,他又是如何生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皈依佛门

其实早在20多年前,王先凯就已经皈依佛门。

当年,王先凯拜在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门下。

那时的王先凯一心想追求解脱,了却生死大事。

转折出现在10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年,王先凯的师父圆寂了。临终前,师父把王先凯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说:"你与佛有缘,将来一定能弘法利生,光大佛法。"

师父的话,让王先凯茅塞顿开。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继承师父的衣钵,努力弘扬佛法。

师父圆寂后,王先凯独自云游,最后来到了药公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的药公庙早已破败不堪,香火稀少,连个像样的住持都没有。

王先凯看到药公庙的凋敝,心里十分难过。他想,这里是佛祖的道场,怎么能这样荒废呢?于是,他主动请缨,要求留下来主持药公庙。

寺庙的管委会一听,都惊呆了。谁愿意来这个穷庙当住持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王先凯诚恳的态度,还是打动了大家。

管委会最终同意,让王先凯暂时担任代理住持。

清贫的寺庙生活

然而,王先凯刚接任药公庙住持时,寺庙的状况可以用"百废待兴"来形容。多年无人打理,房舍破败,佛像蒙尘,杂草丛生,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道场。

但即便条件如此艰苦,王先凯也毫无怨言。他知道,修行之路本就不易,必须以苦为师,方能悟道。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重振药公庙的雄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王先凯开始了他清苦的住持生活。

他住的是一间简陋的斗室,除了一张小床,一张书桌,再无其他陈设。一到夏天,屋里闷热难当;冬天,则冷风嗖嗖。

但他却安之若素,从无怨言。他秉承着清贫简朴的修行理念,每月仅靠40元维持基本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日常饮食十分简单,主要是素斋,以米饭、蔬菜为主,偶尔会有一些豆制品,基本无肉蛋奶。一个月的伙食费不超过20元。

除了饮食,他的日用品开支也尽量压缩。他穿的是寺庙统一发放的僧衣,自己也很少添置新衣物。

日常所需的洗漱用品、生活用品,他都是尽量选择最便宜的,能用就行。每月在这方面的开支不超过1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寺庙地处偏远山区,冬天很冷,取暖是一大问题。

但由于经费有限,王先凯只能在最冷的时候,允许自己在炉子上烤一会火,其余时间都是靠多穿衣服来抵御寒冷。每年仅有不到10元用于取暖。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王先凯却毫无怨言。

而他之所以会如此,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悲惨的童年生活

王先凯的人生可谓坎坷不平。他出生在安徽岳西县一个贫困家庭,不幸在年幼时就失去了母亲,母亲的离世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因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从小就要承担起家中的劳作,但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实在力不从心。

更不幸的是,父亲因痛失爱妻,情绪常常暴躁,经常打骂王先凯来发泄内心的苦闷。

所幸,王先凯的小叔无儿无女,看重这个聪明懂事但内心孤僻的侄子。他说服哥哥,把王先凯接到城里抚养。

在小叔的关爱下,王先凯重新拾回了生活的温暖,逐渐走出了童年阴霾。

然而,生活的磨难还远未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学时期,王先凯不得不辍学去做体力劳动。他曾在建筑工地、餐馆等地方打工,但常遭受雇主的剥削和歧视。生活的不易,让他倍感人生的艰辛。

更不幸的是,疼爱他的小叔也因病去世了。小叔的离世是他生命中的又一个重大打击,他失去了人生中最后一个亲人,内心再次陷入深深的悲伤和迷惘。

命运的转折点

就在王先凯漂泊流离、迷失人生方向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在一座寺庙做义工时,被木鱼声打动了心扉。佛法的智慧,让他内心获得了久违的宁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开始频繁地来寺庙听经、礼佛,渐渐地被佛法的智慧所吸引。

而在与寺院的僧人交流中,王先凯逐渐意识到,尘世的名利诱惑和欲望烦恼是人生苦难的根源。而修行则能让人看清本心,获得内心的自在与解脱。

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感到在家生活已无法满足内心的追求,决心舍俗出家,追寻生命的真谛。

正式遁入空门

2011年,王先凯正式拜师出家,成为药公庙的一名僧人

他的一天通常是这样度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晨,王师傅在鸡鸣时分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后开始晨课。他先在佛像前虔诚礼拜,然后盘腿打坐诵经,通常要持续1-2个小时。

晨课后,他会吃一顿简单的早斋,通常是一些青菜、豆腐和馒头,有时会搭配一些米粥。

上午,王师傅会打扫庙宇,擦拭佛像,换香烛,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闲暇时,他会在藏经阁研读佛经,或在禅房内打坐参禅。

每天上午,他还会接待一些前来烧香拜佛的信众,为他们讲解佛理,开示修行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午,王师傅吃过午斋后会小憩片刻。

下午则继续打理寺庙事务,有时也会外出化缘,接受信众布施,以维持庙里的日常开销。

傍晚时分,他再次礼佛诵经,与早课一样虔诚专注。

晚上,王师傅吃过晚斋,稍事休息后便开始晚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课前后,他会抽出时间教导寺里的小沙弥念经、诵佛,为他们讲解佛法义理。晚课一般要持续到深夜。

寺庙的现状

尽管寺院的生活清贫简朴,全靠信众的香火钱维持,物质生活难免有些匮乏,但王先凯却感到无比充实和快乐。

他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添置香烛灯油,维持寺庙的日常开销。同时他也尽己所能,帮助一些前来寺庙的贫苦信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先凯对每一个来寺庙的信众都非常热情。他总是微笑着迎接大家,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

他的亲和力和学识渐渐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众。大家都被他的真诚所打动,纷纷掏出钱来为寺庙添香油。

同时,王先凯还非常重视寺庙的法会活动。他经常邀请一些有名的高僧大德来寺庙讲经说法,吸引了大批信众前来听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逢初一十五,寺庙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香火鼎盛,热闹非凡。

随着时间的推移,药公庙的名气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本地信众络绎不绝,就连周边县市的信众也慕名而来。

特别是一些重大节日,如春节、盂兰盆节等,寺庙更是人山人海,香火旺盛到了极点。

香火钱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王先凯把这些钱都用在了寺庙的修缮和公益事业上。

在他的带领下,药公庙不仅恢复了昔日的光彩,还建立了敬老院、义学等福利设施,惠及周边的许多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药公庙已经成为了当地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每天来上香拜佛的信众络绎不绝,香油钱收入也是数目可观。

但王先凯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他常说:"身居简陋,心安则乐;心无杂念,处处皆禅。"而这句话正是他多年修行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北青网:居士独守山庙4年 靠香火钱度日,2018.8.6

https://t.ynet.cn/baijia/21440453.html

凤凰新闻网:33岁居士独守山庙 靠香火钱度日,201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