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最有生活情趣的朝代。

无论是中国瓷器鼎盛时代的代表——官、哥、汝、定、钧窑中的美学意趣,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与“凄凄惨惨戚戚”的宋词双姝争艳,都将宋代的“雅“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其中又以“食”为宋代生活情趣的最直接表现。

杯、盘、碗、筷逐渐齐备,煎、炒、烹、炸等手法日益完善都是在宋代。宋人好吃又会吃,不遑于现代吃货们。

宋 佚名 《春宴图》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佚名 《春宴图》局部

市集发达 饮食为先

宋代市集发达,而在琳琅满目的店铺中,尤以各种饮食铺子数量一骑绝尘。

据《梦粱录》记载,当时临安城内“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书中列举的店铺,计有十一种,其中七种为饮食店家,约占三分之二。

实际上,临安商市中,饮食业已成为最大的行业,尤其是饮食铺数量众多,不仅规模较大,而且分工细致,有酒肆、饭店、面馆、茶楼、市食点心铺。以酒楼为例,又可分为高级酒楼与普通酒店。据《都城纪胜》记载,酒楼名目众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茶酒店,又名茶饭店,以卖酒茶为主,兼营添饭配菜,各式面点;

包子酒店,兼卖灌浆馒头、薄皮春卷、鹅鸭包子、肠血粉羹等;

直卖店,专售各色黄白诸酒,有本地酒,也有外地酒;

散酒店,以零售散卖一两碗酒为主,兼营血羹、豆腐羹、螺蛳等廉价佐酒菜,这种酒店,对外不挂镀金招牌,门遮竹栅布幕,这是一种“不甚尊贵”的“非高人”光顾的酒店;

宅子酒店,门前装饰如仕宦宅舍,或利用旧的官宦宅第改装的普通酒店;

庵酒店,又称花酒店,店内暗藏卧床,备有女子(娼妓),这种酒店门外一般都有特殊标识,不论晴雨风雪,在红栀子纱灯上总是盖上一顶箬笠;

此外还有花园酒店、罗酒店等,不一而足。

宋 燕文贵《七夕夜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燕文贵《七夕夜市图》

糕点兴盛 琳琅满目

宋高宗迁都南宋,不仅使得中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转向杭州,同时也将北方人爱吃面食的习惯带往了杭州。正如《舌尖上的中国2》所说,“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宋王朝因战争迁都,赋予了杭州中原的味道。”

南宋时期,杭州的糕点饮料集南北风味之大成,融汇了全国各地的特色,门类众多,品种多样,可说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

南宋时临安的面点糕饼,品种繁多,这一时期的糕点制作精细,出现了许多专门的面食店和糕饼作坊,制作出售糕饼的铺子,称饼店,规模小者“每案用三五人擀剂桌花入炉”,大者有工匠近百人。面制食品不仅充作正膳主食,也普遍作为点心。尤其是面条品种多样,上面浇有各种配料,如猪羊生面、鸡丝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笋泼肉面、子料浇虾燥面、三鲜棋子面、虾燥棋子面等。

南宋糕点食品,也是我国南北食品技术大交流、大融合的产物。

宫廷糕点制作精细,讲究选料,品种不少,如:糕类有玉灌肺糕、广寒糕、五香糕等;饼类有玉延饼、神仙富贵饼、月饼等;馒头包子类有太学馒头、蟹肉包子;还有九子粽、山药圆子、金橘团、野鸡馄饨、二十四节气馄饨等数十种之多。这些糕点的制作,大多融合了南北技术,同时又多吸取了民间精华加以改进而成。

市食点心迅速发展,具有取食方便、价廉物美的优点,尤受小商小贩欢迎。其面点糕饼,品种有八大类,一百多种,不仅有各式面、粥、馄饨、馒头、糕饼、血羹,还有各种粽子、麻团、糕糍等。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馒头带馅 花样百出

“西北士夫,多在钱塘”,北方人大量涌入临安城,使得麦食在临安也成为主流食品。临安麦食丰富,仅以馒头为例,临安城里的馒头花色品种之多,令人惊叹!

馒头和包子区别在于馒头不带馅,包子带馅。但是在南宋时期往往混称,而馒头大多指的是包子,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今天,不少杭州市民依然用“馒头”来称呼包子。

据文献记载,仅著名的就有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生馅馒头、杂色煎花馒头、水晶包儿、笋肉包儿、虾鱼包儿、江鱼包儿、蟹肉包儿(蟹肉馒头)、鹅鸭包儿、糖肉馒头、羊肉馒头、太学馒头、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肉酸馅假肉馒头、笋丝馒头、裹蒸馒头、波菜果子馒头、辣馅糖馅馒头、七宝包儿等数十种。而根据《梦粱录》所载,灞桥榜亭侧朱家馒头铺,为都城中最著名的馒头店,也是南宋美食打卡胜地。

所谓“太学馒头”,又称“大学馒头”,是指在宋代太学厨房中烧制的包子。早在北宋时便十分有名。到了南宋,在临安城里也是风头无两,坊间“山寨”众多,纷纷挂出“太学馒头”的招牌招揽顾客。时人岳珂则提笔写下《馒头》一诗大赞“太学馒头”:

几年太学饱诸儒,余伎犹传笋蕨厨。

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

芳馨正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

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聊复慰馋奴。

难怪都说宋人会吃,光是一味“馒头”,也是花样百出。

◎本文转载自“上城发布”,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