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看到,一方面是国企供应链公司如雨后春笋,如火如荼发展中,另一方面是国企供应链公司管理者提心吊胆、焦头烂额。上面要求既要合规又要业务可持续更要加强风控,这些指标让管理者们既兴奋又焦虑,究竟合规、业务、风控这三者之间怎么平衡和协调?这三者的重要排序往往决定了国企供应链公司的成败。在此,我们展开一场关于合规、业务、风控的大讨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这三者的排序,一起探讨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规:国企供应链公司运营的前提

合规,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员工履职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标准和国际条约、规则及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要求。我们不搞那么玄乎,就从微观层面来分析一下,由于国企供应链公司具有国企及供应链公司的双重属性,国企由于特殊的属性,它的监管体系特别严格,配套的流程、制度也比较多,其中里面不乏许多“监管红线、合规底线”,这些都是不可逾越的。

供应链公司本身具有很强的贸易属性,贸易业务天然又带有极强的金融属性,而金融所面临的风险较大,因此必须严格的在“合规”的框架下进行,不像很多民企,老板一拍脑袋就能干,国企供应链业务你若不考虑合规,完全可能“认认真真办错事、兢兢业业帮倒忙”,最终,不但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还可能把领导、同事都害了,这又是何必呢?在国企干供应链你一定要认真的多学习下面几个单位或机构的相关文件:当地国资委、集团风控合规部、集团财务部、公司风控合规部、公司财务部、公司风委会,经常关注并参考国资委对央企的监管要求,还一定要与两个事务所充分沟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这两个所一般是服务整个集团的,他们服务了很多的企业,往往掌握的信息比较多、手头案例也比较多,他们的意见很重要,譬如大家关心的全额法、净额法往往就是与会计师事务所来确认,融资性贸易往往就是与国资委或者集团风控合规、集团财务部来扯。

还没有搭建合规体系的国企供应链应该尽早进行,持续完善。可以参考下面内容:

1、 建立公司及各部门的基础流程制度,明确责权并配套操作指南。

2、建立各主线业务的操作规范,明确边界。

3、建立企业内部预警机制、建立相关预案、健全事后追责制度。

4、强化企业合规信息化建设,通过流程的IT固化推动合规体系建设。

5、定期开展合规学习及教育,不断丰富合规内涵,将合规植入心脑。

业务:国企供应链公司的核心

业务,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目标,国企也一样。

国企供应链公司的业务定位非常重要,想清楚在什么领域干?在这个领域干什么?不要老是变来变去,做不深入,浅浅的薄薄的一层是不行的,涉足的领域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背景、资质、资源、能力,充分了解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条的关系、结构逻辑,查看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是了解目标领域的最有效的主要途径之一,任何产业、公司的业务,其中都有着并不简单的业务链条、角色、甚至潜规则,深入一线拜访内行人士,是了解产业业务的最快最好的方式,行业的龙头标杆企业是怎么干的,行业出现了哪一些大事件。然后就是产品的属性要充分了解掌握,供应链、贸易的风险大部分来自产品的风险。国企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主责主业,一般是在集团所在的领域进行上下游延伸或者配套,当然集团是投资公司,可能主业并不明显或者没啥优势,那么往往根据服务“当地产业 本地生活”来展开,再不济,往往就是做兄弟国企的生意,这个不一定做得很创新,但是出问题背责任的几率相对较小,值得注意的是,要尽可能避免选择那些被逐渐遗弃的夕阳行业,这些行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可能面临着诉讼、欠薪等问题。要及早预警避免沦为背锅侠。

新的国企供应链公司往往第一目标追求规模,其实这是无可厚非的,没有量何来的质,没人注意你,忽略你,所谓微量的优质其实意义不大,就是央企也是:先做大,再做优,后做强。

诚然,在追求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国企供应链公司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业务的发展也离不开合规的支持和保障。只有在合规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够开展合法、合规、公正、透明的业务活动,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风控:国企供应链公司的保障

风险控制,是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也是一个永远谈不完的话题。在国企供应链公司的运营中,风险控制涉及到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等多个方面,行业的沉淀才是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式。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从而避免或减少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但是,简单粗暴的本本主义风控就是对业务的扼杀。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做业务。很多国企做一笔正常的业务,公司并不大,但是要经过十几个人签字审批,其实这个是很值得商榷的,如果最终还是出了问题,谁来负责呢?一定要处理好风险与业务的关系,可以学习在一些银行有的业务部门实现“风险内嵌”,相当于将风险专家前置,充分参与到业务当中,明显有问题的业务就终止在商机阶段,不要浪费时间,做有潜力、值得争取的业务,风控专家要帮助业务合规,控制风险,提出整改点,促成业务成交。目前看,国企供应链公司找业务真的一点都不难,但是既懂业务、又懂风控、尊重合规、敬畏风险的人才是非常难得的。最后补充一点,没有出风险不等于不出风险,风控体系的建立才是降低风险的正确之道,每个公司的风控体系建立就如同拼图,越拼越完整,不断地积累、沉淀、固化、优化。

我们也认识到,风控并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合规和业务紧密结合。在合规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通过风控手段对业务活动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稳健性。同时,风控也可以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风险评估和控制,为企业开拓新市场和新业务领域提供有力保障。

结论:合规是前提,业务是核心,风控是保障

综上所述,合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是国企供应链公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在这三者中,合规应当放在首位,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前提;业务是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而风控则是保障,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只有在坚持合规第一、业务为主、风控护航的原则下,国企供应链公司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也要认识到:合规的问题是可以、也应该规避的,但是供应链贸易业务场景下自带的金融属性就是经营风险,只能想办法降低但不能完全避免。

合规、业务、风控这三者,如果让你来排序,你的选择会是?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目前,国企成立供应链公司很简单,找客户做业务也很容易,但供应链公司业务合规与风险怎么防范控制、如何记账签合同运营等才经得起审计问询、融资性贸易怎么规避,以及营收的确认口径是全额法还是净额法、“瞬时转移”问题怎么解决、只能原地货转或直发怎么办、怎么做才算实质控货、等棘手问题往往还没有答案。

为帮大家真真切切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计划于5月23-24日在南昌举办第六期“十不准下供应链业务的合规整改、风控强化与保量增量培训”。为此,我们集结了来自风控、审计、控货、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领域专家,分别是具备10多年供应链风控实战经验的风控专家、给厦门三剑客和多家央国企做审计咨询服务的审计专家、专注研究货权风险管控及全国可流转仓单体系建设的控货专家、拥有20多年产业互联网构建及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具有实操经验的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老炮、给多家金融机构及地方公共服务平台做咨询培训、规划指导的资深供应链金融专家,5位专家强强联合,基于多年从业实操经验,给你讲实在的风控要点、审计注意事项、增量发展路径。

课程内容方面,本次培训将在历经五期培训、200多家央国企400多位学员参训的基础上,做优化迭代,着重加强合规整改、强化风控、实质控货、增量发展层面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抓紧时间报名哦~

课程核心话题如下:

1.如何记账、签合同、运营等,才经得起审计的问询?

2.如 何 做好内控,避免监管部门认定为“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健全”?

3.是否上游为预付、下游为应收就一定是融资性贸易?

4.如何实质控货,怎么做才算“到位”?

5.如果真实业务场景中只能原地货转或直发怎么办?

6.“瞬时转移”的问题怎么解决?

7.具体什么情况下才能按全额法确认营收?委托加工如何记账?

8.除了大宗贸易,还有别的方法能获得营收吗?

9.如何立足本地实际、本地特色产业重新获得业绩?

10.如何避免掉进别人设计的融资性贸易、循环贸易骗局?

11.团队人员严重不足,如何高质量实现那么多目标?

12.国企如何与民企合作,快速解决规模等问题?

13.头部/典型供应链公司是怎么做的?有何可借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