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发文:首次创新性地将多能干细胞(iPSC)产生的原始样巨噬细胞(iMac)与相同来源的大脑类器官共培养,可诱导类器官结构变化,使这些 iMac 具备小胶质细胞的特征,进一步揭示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小胶质细胞在大脑发育中的作用,也为神经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1]。

iPSC 在疾病研究与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验过程中经常面临细胞凋亡,诱导分化效率不高,冻存后细胞状态不佳等问题。那么如何在体外高效培养 iPSC,避免细胞死亡?如何利用 iPSC 建立新的器官或疾病模型?iPSC 技术在药物筛选与疾病研究中的「套路」有哪些?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利用 iPSC 开展研究, 5 月 23 日 14:00,富士胶片将举办《多能干细胞的培养与应用》专题研讨会,特邀日本大阪大学紀ノ岡正博教授、富士胶片欧文科技现场应用专家徐璇老师,分享和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技术培养和应用。既有实验技术干货、实验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案,又有 iPSC 研究思路与前沿应用,报名直播更有机会赢取摩飞热水杯、无线充电支架70 份精美礼品!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程亮点:

1. 多能干细胞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关注 iPSC 体外培养以及构建的共培养系统和 3D 模型,在疾病的建模、药物研发以及细胞疗法研究中的应用,更有经典案例分享与研究思路解析,充分展示 iPSC 技术在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多能干细胞的悬浮培养与常见问题解析

针对 iPSC 体外培养时易凋亡,冻存状态不佳等难题,详细分析其中原因及解决方案(如 Y-27632 的使用可以防止单分散中的细胞死亡,维持聚集体形状),并分享悬浮培养相关的注意事项,让你的研究少走弯路。

内容策划:邹礼平

内容审核:钟可可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Park DS, Kozaki T, Tiwari SK, et al. iPS-cell-derived microglia promote brain organoid maturation via cholesterol transfer. Nature. 2023 Nov;623(7986):397-405. doi: 10.1038/s41586-023-06713-1. Epub 2023 Nov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