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帅曾经一度负责过山东的军事指挥工作,带领山东纵队打了不少胜仗。由于他在红军时期的战功和威望太高,所以山东各方面的同志事实上都信服他,以他为核心。这一时期山东的局面是非常好的,但是1940年徐帅回延安开会,结果路上被马踢中腿部导致骨折,养伤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后来伤好了也就留在了延安,没有返回山东。客观而言,当时的115师政委罗帅在山东的声望还远远不及徐帅,因为罗帅是政工出身的干部,论战绩自然没有徐帅那么抢眼,资历也不如徐帅,所以在山东无法完全服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帅离开山东之后,真正主持大局的是著名的朱瑞将军。朱瑞当时是山东分局书记,在组织制度上同时管辖山东纵队和115师。陈光、罗帅、黎玉等干部,原则上都要服从他的指挥。但是朱瑞和罗帅相处得并不好,两人有很大的工作矛盾。由于陈光只是代师长,而罗帅又不十分擅长指挥打仗,徐帅走后我军在山东的战绩乏善可陈。115师作为主力部队,虽然是正规军,但整体实力还不如规模较大的山东纵队,经常遭到朱瑞同志点名批评。批得最严重的时候,朱瑞曾经当众指出:你们只会搞卫生,其他工作一点进步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党政军内部的团结问题浮出水面。革命进程和队伍建设也不是只有好的一面,而是曲折的,出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步。朱瑞和罗帅都是我军历史上的著名将帅,也有着过人的才能,但两人在山东的矛盾一时之间难以调和。罗帅理论上是下级干部,他为了照顾大局,曾经向主席提出辞去政委职务回延安学习,或者调到其他战区工作,以避免和朱瑞的冲突进一步加剧,破坏山东部队内部的团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主席没有允许罗帅的请求,当时陈光、黎玉等干部,对于朱瑞也有意见,比较支持罗帅。主席意识到山东问题的严重性,恐怕部队和根据地建设停滞不前,因此从中央专门派人到山东了解情况。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朱瑞这边的问题是主要的。主席深思熟虑之后,找到了一个办法,来化解山东的干部危机。经过多次调和仍然没有改进,军委发电报将朱瑞召回延安,准备参加中共七大。事实上,主席是决定放权给罗帅,让他统一山东地区的党政军事务,让山东纵队和115师由他来统一领导,以便放手开展根据地域建设,壮大队伍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瑞虽然和罗帅等人有较大的意见分歧,但是在主席把他召回延安之后,经过耐心教育和劝导,他意识到了自己工作方法上的问题,感到内疚。其实朱瑞是个一心为公的将领,他只是不善于维护上下级关系,导致山东的管理出现了问题。而主席的这一步堪称妙招,他把朱瑞调回延安担任炮兵学校校长。朱瑞同志爱研究器械,也很有主见,给我军打下了很好的炮兵基础,也为后来东北野战军(四野)的炮兵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罗帅在山东也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把山东根据地建成了全国最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光是朱瑞,后来连陈光也被调走,由罗帅在山东实行一元化领导,可见主席对于罗帅多么看好,充分放权给他。主席曾经在六十年代高度评价过罗帅的作用:就用了一个罗荣桓,整个山东的棋就盘活了,全国也被盘活了。而朱瑞从事炮兵工作也是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了自身特长,既解决了矛盾又实现了人才的优化配置。主席的用人可谓高明,在这件事上显示出了大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罗帅成了东北野战军政委,而朱瑞也被派到东北地区,利用他的特长建立起了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朱瑞被称为我军的“炮兵之神”,炮兵兵种的创始人之一。这对将帅在东北重新共事,早已一笑泯恩仇,并且多年来的了解,使他们成了一对特别好的朋友。不过非常遗憾,朱瑞在1948年义县战斗中阵亡,罗帅为此无比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传奇将帅,在我军历史上都有重大贡献和突出地位。罗帅在1955年授衔时,排在十大元帅的第七位,是政工元帅的代表;而朱瑞在抗战时曾是罗帅的上级,后来职务上被罗帅超过,就整体资历和贡献而言,如果没有牺牲,55年很可能要被评为大将级别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